几日前得知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去逝,深感悲伤。听到他的名字就引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改开之初他是活跃在音乐界的代表之一,一提到小提琴人们自然想到盛中国,他是当仁不让的标志性人物。
听过他音乐会的人不在多数,本人有幸成为之一。那个年代国门洞开,文艺界的活动也开始多了起来,特别是逢年过节。
记得是一个节日演出,地点不是在音乐厅,那时还没有专门演出古典音乐的场所,经常演出的是在地广人多的体育馆里,音响只不过是普通的高音喇叭,刺耳难听。观众环座四周而不是如音乐厅观众只在一面。演出是以歌舞、民乐和独唱为主庆祝节日。全场气氛热闹欢快,大人吵小孩闹环境嘈杂,音响效果可想而知。
盛中国的出场比较靠后,也是唯一的古典音乐节目。为了让观众稍加安静主持人特意高嗓门儿介绍了他。观众安静很多瞪眼儿等着,他以特有的发型出场,观众的掌声响起,他这一发型保持始终。能在自己热爱的舞台上演出,他显得春风得意,帅气潇洒,动作飘逸自如,那个年代见过小提琴的人都不多,他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是小提琴的优美韵律。
什么曲目没听清也听不懂,只记作曲家的名字有个什么“司机”,后来大家还打趣说苏联(当时是前苏联)“司机”就是多,什么柴可夫斯基、捷尔任斯基等等。虽然名字没记住,但曲子还是第一次听,先入为主地牢牢地记住了,特别是前几个音节错落有致,音阶差很大印象深。伴奏的是一架钢琴,这也是第一次见到现场的钢琴。
此后在广播里多次听到这支小提琴曲,知道作曲家是波兰人维尼奥夫斯基,曲目是D大调波兰波洛内兹舞曲。出来之后多次听到这支曲子,每每听到时就想到了盛中国。
仅以此文纪念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
听过他音乐会的人不在多数,本人有幸成为之一。那个年代国门洞开,文艺界的活动也开始多了起来,特别是逢年过节。
记得是一个节日演出,地点不是在音乐厅,那时还没有专门演出古典音乐的场所,经常演出的是在地广人多的体育馆里,音响只不过是普通的高音喇叭,刺耳难听。观众环座四周而不是如音乐厅观众只在一面。演出是以歌舞、民乐和独唱为主庆祝节日。全场气氛热闹欢快,大人吵小孩闹环境嘈杂,音响效果可想而知。
盛中国的出场比较靠后,也是唯一的古典音乐节目。为了让观众稍加安静主持人特意高嗓门儿介绍了他。观众安静很多瞪眼儿等着,他以特有的发型出场,观众的掌声响起,他这一发型保持始终。能在自己热爱的舞台上演出,他显得春风得意,帅气潇洒,动作飘逸自如,那个年代见过小提琴的人都不多,他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是小提琴的优美韵律。
什么曲目没听清也听不懂,只记作曲家的名字有个什么“司机”,后来大家还打趣说苏联(当时是前苏联)“司机”就是多,什么柴可夫斯基、捷尔任斯基等等。虽然名字没记住,但曲子还是第一次听,先入为主地牢牢地记住了,特别是前几个音节错落有致,音阶差很大印象深。伴奏的是一架钢琴,这也是第一次见到现场的钢琴。
此后在广播里多次听到这支小提琴曲,知道作曲家是波兰人维尼奥夫斯基,曲目是D大调波兰波洛内兹舞曲。出来之后多次听到这支曲子,每每听到时就想到了盛中国。
仅以此文纪念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