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八十年代初页以来,大批的中国学子东渡扶桑,岁月悠悠,大浪淘沙,其中一支人马历经沧桑,几经拚杀,终于在日本社会站稳脚跟。与其同时,伴随着全球一体 化浪潮的涌动,更伴随着日本对技术人才的强烈渴求,归化这个名词顺理成章地以越来越高的频率浮出水面,成为在日华人圈内的热点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归化 是一种标志,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它表明艰辛创业的水到渠成,它表明日本社会对归化者事业与人格的双重认可。
但是,在日华人的归化,又有着其特殊性。一方面,日本作为传统上的非移民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封闭、保守、排外的岛国国民性,这种根深蒂固的特性很难让 归化者真正溶入这个大家庭。另一方面,中日两国之间交织着太多的恩恩怨怨,虽然是一衣带水,但民族之间的仇恨心里、戒备心理,远未消除。这就注定这群华人归 化者面临着严峻的心态调整。他们不可能拥有胸踏两国文化、做天下文章的悠然自得,相反,他们。心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寻求新的立足点,这种漫长而残酷的心路历 程,成为这群新华人最现实的挑战。
这群新华人究竟为什么要选择归化?他们作出这种选择时的心态如何?当他们成为日本人后,目前的心境和生活又是如何?抱着种种疑问,笔者深入到这个群 体中,作了一定数量的采访。现在,撷取几个例子以飨读者,由于从所周知的原因,全部隐去当事者其名。
(一)
王浩13年前赴日,专业是计算机,他在学业上一帆风顺,读完一年语言学校后又做了一年研究生,再后来是念完修土课程投奔了一家小型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凭着这张响当当的工作签证,王浩回国探亲就变成了“相亲大会”,最后他挑上了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并很快娶了她当老婆。他老婆绝对是个美女,而且弹得一手好钢琴,卡拉OK演技更是一流。这么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子,嫁给王浩这样一个只具有严谨计算机思维的男人,总有不和谐之感。但王浩也有自己的理论:找老婆一定要找互补型的,这样方可天长地久。婚后那女人很快就赴日,对王浩谈不上太多的热情,但至少还称得上是个称职的妻子。
唯一令王浩烦恼的是,那女人死活不肯要孩子,说起理由,那女人掷地有声孩子出生后长在日本国,心为日本心,但那本护照还是中国人.到头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与其让孩子带着原罪出生.不如干脆不给他生命。王浩听了半天,虽觉有点强辞夺理,但确也算一家之言。那厢故乡的老母催得急,要早抱孙子。王浩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归化。对干浩而言。计算机是世界语言,他凭本事吃饭,哪儿都能混得象模象样。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王浩内心深处是不愿放弃中国国籍的。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浩不愿做三夹板两面受气,就打起精神准备材料申请归化。事情办得顺顺利利,富法务省官员向他们夫妻宣读归化同意书时,王浩没有任何感觉,他依旧认为自己还是 原来的自己,生活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他太太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王浩不明白她为什么感情如此波澜起伏。这个谜底在3个月后被解开。那女人归化后回了一趟国,然后正式提出与王浩离婚。她非常坦率地告诉王浩:当时结婚是对日本的美好生活和富裕条件抱有幻想, 赴日后,现实生活趋于平淡,而且夫妻双方性格和爱好完全不合。但覆水难收,离婚后返回中国是无颜见人,再说自己也喜欢上了日本这个国家。因此,只能忍耐和等待,我五年的青春,换取一本日本护照,代价是沉重了些,但至少不是空手而归。王浩目瞪口呆,接下来是感到被人家猴子一样要弄的屈辱,最后是满心的疲惫和无奈。归化变成了他通向坟墓的通行证,归比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祖国和心爱的女人,更让他失去了宁静的精神家园。签完离婚协议书,王浩当天就踏上了赴欧洲旅行的班机。归化让王浩从天堂堕入地狱,短短几个月,他仿佛游历了几个世纪,这段痛苦的经历将一生陪伴他、折磨他。 (二)
高宇健在国内是文科出身,赴日后历经拚杀,一路过关斩将读到了早稻田大学的博士课程,学文的在日本日子觐混,高宇健心里老想着回国作发展,但国内的亲属都反对他归国,他老婆也不愿回国,就这样,拖来拖去,日子糊里糊涂地过,高宇健最终在一家贸易公司就职,与自己的本专业几乎没有多大关系,夜深人静,读国内老友的来信,那些朋友在国内都已是崭露头角,至少也有个副教授当当,高宇健是越想心情越不平衡。更令高宇健心烦的是女儿的教育问题。他女儿5岁赴日,7岁那年,她突然冲着父母嚷:‘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讨厌中国人!”高君气不打一处来,挥手就是一个巴掌,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打孩子,事后他特后悔,孩子是在学校里受欺负,才说这样的话。高宇健老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让孩子这么小就背负这样的沉重的精柙十字架。转眼间孩子长到了12岁,高宇健也面临着是否要归化这样一个尖锐问题。高君想想自己已人过中年,全部的希望都是女儿过得幸福快乐,因此,非常慎重地找女儿聊了一次。女儿的回答很干脆,日本是她真正的家,她不愿生活在中国。高宇健沉默良久.权衡再三终于提交了归化申请。获准归化的高君,心情极其复杂,整整两夜未曾合眼,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给女儿的留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已经是日本人了,这儿就是你永远的家园,爸爸没什么能耐,只能为你做一件事,那就是按照你的意愿,让你能够和同龄人朋友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一点你比爸爸幸运,爸爸活了大半辈子,却不能为自己作一次真正的选择,而你做到了,我羡慕你。爸爸年纪大了还是要回到中国,这叫做叶落归根,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理解爸爸的此时此刻的心情。”
作为父亲,归化让高君体验到了父爱的崇高和伟大,但作为曾经寒窗苦读做思想家的美梦。高君的根在中国,他从事思考和创作的源泉在中国,他真正能够得心应手表达他思想的语言工具依旧是中文,如今,他亲手拔掉了这根,他意识到自己变成了精神的赤贫儿,思想的无根浮萍,这种永恒的无奈与缺憾,将高君长久地钉在了失意者的格子内。对他而言,如今的工作只是求生存的手段而已,唯一令他安慰的是:天天 能看到女儿天其烂漫的笑容。
(三)
简士峰的人生命运与上述两位完全不同。他19岁高中毕业就赴日留学,按他的说法,在国内一切都是父母包办,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反正思想是一片白纸,通俗点而言,是一位纯洁的小男孩。简士峰的真正人生从日本起步,在日本这段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不凡经历,充实了他的人生.令他磨练成一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香港女星张曼玉有那么句台词“正因为小,所以才学得快。简士峰的确是学得快,他对日本文化的吸收和把握 .乃至发展到认同和归宗,或许都与他年纪小有关。留日十年之后的他,无论是主活方式、思维方式还是价值取向.已经完全是“和式”的了。
简士峰选择归化,完全是心甘情愿,毫无任何思想上的障碍.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我首先是个人,我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先区分是中国人或日本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中国古代的至理名言。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点,但有权寻找和开拓更适合自己成长的生存空间。我虽然出生在中国,但真正的人生舞台是在日本展开的,在内心深处.我已把自己溶为日本社会的一份子。战争是50年前的故事,先辈的恩恩怨怨,与我又有多大瓜葛?我无权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有权选择自己的归宿。”
加快简士峰归化步伐的契机,是他的爱情故事也亮了红灯,那位日本小姐对他是情意缠缠、难舍难分,但她父母当头就是一盆冷水,‘你嫁别的什么人都行,就是不能嫁中国人和越南人。”简士峰闻言,气得差点吐血,至今仍耿耿于怀。
获准归化,简士峰兴奋了三天三夜,邀了一批中国朋友玩通宵麻将,戏言不忘故之国技,更不忘故国之文化精髓。拿到日护照,公司立即决定派他长驻中国办事处返回中国的工作,无情地击碎了这个“新日本人”的美梦。简土蜂永远不会忘记那双睛,那是一双充满愤恨、厌恶和卑视的眼睛,那是一位他手底下的中国雇员,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发生了点小磨擦,这位雇员来了狠劲,手指着他鼻子嚷:“假洋鬼子,你给我听着,下一次中日再打一仗,我第一个扛大炮,第一个揪出你这种不知好歹的汉奸。”其他中国雇员,竟欢声雷动,击掌叫好,令简君心疼得无法形容。更令简君伤感的是,公司上级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信任有加,但涉及到公司的内部决策、技术机密等,简君都是局外人,有些他手头的工作,他必须把握的东西,公司对他也是遮遮掩掩,这深深刺伤了简群的自尊心。公司内,所有人都称呼他“简桑”,从来没有人把他 当“小林桑”叫唤(小林是简的日本名)。加入日本籍后,简士蜂反而觉得自己心里堵得慌,又无法向周边的人诉说,休息天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望著街上匆匆忙忙的行人.脑袋里一片空白。此时此刻,他突然怀疑自己的归化是否是种明智的选择,但他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四)
手持一本日本护照,周游世界各国,是这批归化族共有的理想,归化后,作为日本国民,他们再也不要为一纸签证苦苦伤神,生活趋于更加安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归化亦令他们失去了很多东西。据笔者的调查,在日华人申请归化后,很多人都有某种惘然与不适的感觉。因为很多人的归化,都带有强烈的功利和现实的目的,归化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自觉自愿的对日本社会与文化认同和归宗的自然而然的选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国内的友人只会谈到“获准在日永久居住”,而不会谈到已‘归化”,更鲜有人自豪地宣称“我是日本人”。这里固然有民族间的恩恩怨怨,但同时也无法否认归化族对日本的认同意识远非他们在申请书中写的那样强烈。
他们已经是日本人了,但依旧是有特殊标签的日本人。作为留学生,他们普经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之星,是令国人羡慕的时代骄子,在他们头上,闪耀著无数醉人的光环。他们可以为之而自豪,为之而寻找到心态的平衡。一旦归化后,他们自然而然丧失了这些特权,他们将不得不面临心态的新一轮调整,在寻求认同的焦灼感与不被认同的失落感之交错中,艰难开拓人生新的航向。
归化,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归化族,是一群真正的先驱者,虽然他们在患得患失中走着他们的人生路,虽然他们深切地感悟到高处不胜寒的苍凉,但他们还是以勇气和决断接受了挑战。这是牺牲的一代,在这场人生再出发中,我看到了这一代人的悲哀,但悲哀的尽头,相信依旧有一盏长明灯指明他们新的未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但是,在日华人的归化,又有着其特殊性。一方面,日本作为传统上的非移民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封闭、保守、排外的岛国国民性,这种根深蒂固的特性很难让 归化者真正溶入这个大家庭。另一方面,中日两国之间交织着太多的恩恩怨怨,虽然是一衣带水,但民族之间的仇恨心里、戒备心理,远未消除。这就注定这群华人归 化者面临着严峻的心态调整。他们不可能拥有胸踏两国文化、做天下文章的悠然自得,相反,他们。心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寻求新的立足点,这种漫长而残酷的心路历 程,成为这群新华人最现实的挑战。
这群新华人究竟为什么要选择归化?他们作出这种选择时的心态如何?当他们成为日本人后,目前的心境和生活又是如何?抱着种种疑问,笔者深入到这个群 体中,作了一定数量的采访。现在,撷取几个例子以飨读者,由于从所周知的原因,全部隐去当事者其名。
(一)
王浩13年前赴日,专业是计算机,他在学业上一帆风顺,读完一年语言学校后又做了一年研究生,再后来是念完修土课程投奔了一家小型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凭着这张响当当的工作签证,王浩回国探亲就变成了“相亲大会”,最后他挑上了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并很快娶了她当老婆。他老婆绝对是个美女,而且弹得一手好钢琴,卡拉OK演技更是一流。这么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子,嫁给王浩这样一个只具有严谨计算机思维的男人,总有不和谐之感。但王浩也有自己的理论:找老婆一定要找互补型的,这样方可天长地久。婚后那女人很快就赴日,对王浩谈不上太多的热情,但至少还称得上是个称职的妻子。
唯一令王浩烦恼的是,那女人死活不肯要孩子,说起理由,那女人掷地有声孩子出生后长在日本国,心为日本心,但那本护照还是中国人.到头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与其让孩子带着原罪出生.不如干脆不给他生命。王浩听了半天,虽觉有点强辞夺理,但确也算一家之言。那厢故乡的老母催得急,要早抱孙子。王浩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归化。对干浩而言。计算机是世界语言,他凭本事吃饭,哪儿都能混得象模象样。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王浩内心深处是不愿放弃中国国籍的。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浩不愿做三夹板两面受气,就打起精神准备材料申请归化。事情办得顺顺利利,富法务省官员向他们夫妻宣读归化同意书时,王浩没有任何感觉,他依旧认为自己还是 原来的自己,生活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他太太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王浩不明白她为什么感情如此波澜起伏。这个谜底在3个月后被解开。那女人归化后回了一趟国,然后正式提出与王浩离婚。她非常坦率地告诉王浩:当时结婚是对日本的美好生活和富裕条件抱有幻想, 赴日后,现实生活趋于平淡,而且夫妻双方性格和爱好完全不合。但覆水难收,离婚后返回中国是无颜见人,再说自己也喜欢上了日本这个国家。因此,只能忍耐和等待,我五年的青春,换取一本日本护照,代价是沉重了些,但至少不是空手而归。王浩目瞪口呆,接下来是感到被人家猴子一样要弄的屈辱,最后是满心的疲惫和无奈。归化变成了他通向坟墓的通行证,归比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祖国和心爱的女人,更让他失去了宁静的精神家园。签完离婚协议书,王浩当天就踏上了赴欧洲旅行的班机。归化让王浩从天堂堕入地狱,短短几个月,他仿佛游历了几个世纪,这段痛苦的经历将一生陪伴他、折磨他。 (二)
高宇健在国内是文科出身,赴日后历经拚杀,一路过关斩将读到了早稻田大学的博士课程,学文的在日本日子觐混,高宇健心里老想着回国作发展,但国内的亲属都反对他归国,他老婆也不愿回国,就这样,拖来拖去,日子糊里糊涂地过,高宇健最终在一家贸易公司就职,与自己的本专业几乎没有多大关系,夜深人静,读国内老友的来信,那些朋友在国内都已是崭露头角,至少也有个副教授当当,高宇健是越想心情越不平衡。更令高宇健心烦的是女儿的教育问题。他女儿5岁赴日,7岁那年,她突然冲着父母嚷:‘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讨厌中国人!”高君气不打一处来,挥手就是一个巴掌,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打孩子,事后他特后悔,孩子是在学校里受欺负,才说这样的话。高宇健老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让孩子这么小就背负这样的沉重的精柙十字架。转眼间孩子长到了12岁,高宇健也面临着是否要归化这样一个尖锐问题。高君想想自己已人过中年,全部的希望都是女儿过得幸福快乐,因此,非常慎重地找女儿聊了一次。女儿的回答很干脆,日本是她真正的家,她不愿生活在中国。高宇健沉默良久.权衡再三终于提交了归化申请。获准归化的高君,心情极其复杂,整整两夜未曾合眼,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给女儿的留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已经是日本人了,这儿就是你永远的家园,爸爸没什么能耐,只能为你做一件事,那就是按照你的意愿,让你能够和同龄人朋友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一点你比爸爸幸运,爸爸活了大半辈子,却不能为自己作一次真正的选择,而你做到了,我羡慕你。爸爸年纪大了还是要回到中国,这叫做叶落归根,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理解爸爸的此时此刻的心情。”
作为父亲,归化让高君体验到了父爱的崇高和伟大,但作为曾经寒窗苦读做思想家的美梦。高君的根在中国,他从事思考和创作的源泉在中国,他真正能够得心应手表达他思想的语言工具依旧是中文,如今,他亲手拔掉了这根,他意识到自己变成了精神的赤贫儿,思想的无根浮萍,这种永恒的无奈与缺憾,将高君长久地钉在了失意者的格子内。对他而言,如今的工作只是求生存的手段而已,唯一令他安慰的是:天天 能看到女儿天其烂漫的笑容。
(三)
简士峰的人生命运与上述两位完全不同。他19岁高中毕业就赴日留学,按他的说法,在国内一切都是父母包办,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反正思想是一片白纸,通俗点而言,是一位纯洁的小男孩。简士峰的真正人生从日本起步,在日本这段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不凡经历,充实了他的人生.令他磨练成一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香港女星张曼玉有那么句台词“正因为小,所以才学得快。简士峰的确是学得快,他对日本文化的吸收和把握 .乃至发展到认同和归宗,或许都与他年纪小有关。留日十年之后的他,无论是主活方式、思维方式还是价值取向.已经完全是“和式”的了。
简士峰选择归化,完全是心甘情愿,毫无任何思想上的障碍.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我首先是个人,我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先区分是中国人或日本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中国古代的至理名言。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点,但有权寻找和开拓更适合自己成长的生存空间。我虽然出生在中国,但真正的人生舞台是在日本展开的,在内心深处.我已把自己溶为日本社会的一份子。战争是50年前的故事,先辈的恩恩怨怨,与我又有多大瓜葛?我无权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有权选择自己的归宿。”
加快简士峰归化步伐的契机,是他的爱情故事也亮了红灯,那位日本小姐对他是情意缠缠、难舍难分,但她父母当头就是一盆冷水,‘你嫁别的什么人都行,就是不能嫁中国人和越南人。”简士峰闻言,气得差点吐血,至今仍耿耿于怀。
获准归化,简士峰兴奋了三天三夜,邀了一批中国朋友玩通宵麻将,戏言不忘故之国技,更不忘故国之文化精髓。拿到日护照,公司立即决定派他长驻中国办事处返回中国的工作,无情地击碎了这个“新日本人”的美梦。简土蜂永远不会忘记那双睛,那是一双充满愤恨、厌恶和卑视的眼睛,那是一位他手底下的中国雇员,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发生了点小磨擦,这位雇员来了狠劲,手指着他鼻子嚷:“假洋鬼子,你给我听着,下一次中日再打一仗,我第一个扛大炮,第一个揪出你这种不知好歹的汉奸。”其他中国雇员,竟欢声雷动,击掌叫好,令简君心疼得无法形容。更令简君伤感的是,公司上级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信任有加,但涉及到公司的内部决策、技术机密等,简君都是局外人,有些他手头的工作,他必须把握的东西,公司对他也是遮遮掩掩,这深深刺伤了简群的自尊心。公司内,所有人都称呼他“简桑”,从来没有人把他 当“小林桑”叫唤(小林是简的日本名)。加入日本籍后,简士蜂反而觉得自己心里堵得慌,又无法向周边的人诉说,休息天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望著街上匆匆忙忙的行人.脑袋里一片空白。此时此刻,他突然怀疑自己的归化是否是种明智的选择,但他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四)
手持一本日本护照,周游世界各国,是这批归化族共有的理想,归化后,作为日本国民,他们再也不要为一纸签证苦苦伤神,生活趋于更加安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归化亦令他们失去了很多东西。据笔者的调查,在日华人申请归化后,很多人都有某种惘然与不适的感觉。因为很多人的归化,都带有强烈的功利和现实的目的,归化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自觉自愿的对日本社会与文化认同和归宗的自然而然的选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国内的友人只会谈到“获准在日永久居住”,而不会谈到已‘归化”,更鲜有人自豪地宣称“我是日本人”。这里固然有民族间的恩恩怨怨,但同时也无法否认归化族对日本的认同意识远非他们在申请书中写的那样强烈。
他们已经是日本人了,但依旧是有特殊标签的日本人。作为留学生,他们普经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之星,是令国人羡慕的时代骄子,在他们头上,闪耀著无数醉人的光环。他们可以为之而自豪,为之而寻找到心态的平衡。一旦归化后,他们自然而然丧失了这些特权,他们将不得不面临心态的新一轮调整,在寻求认同的焦灼感与不被认同的失落感之交错中,艰难开拓人生新的航向。
归化,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归化族,是一群真正的先驱者,虽然他们在患得患失中走着他们的人生路,虽然他们深切地感悟到高处不胜寒的苍凉,但他们还是以勇气和决断接受了挑战。这是牺牲的一代,在这场人生再出发中,我看到了这一代人的悲哀,但悲哀的尽头,相信依旧有一盏长明灯指明他们新的未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