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女人的天性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江戶時代的女人當然也不例外。當時,美人的條件是:皮膚要白且細膩,額頭髮際要好看,頭髮要長且光亮,嘴巴要小並抹紅。為了達到這些條件,江戶女人可是費盡了心思,幾乎家家都有一本《都風俗化粧傳》。這本化粧大全,於一八一三年刊行,直至明治時代末期,一直是日本女人的「美人指南經典」,暢銷期間長達一百多年。內容不但有各種化粧法,也包括禮節服飾、舉止動作、內在修養等。
書中有不少於現代也可以沿用的美容方法,例如淘米時,可以將淘米汁存下來,然後倒掉上面的清水,留下最底層的沉澱物,曬乾,磨成粉末,每天睡前用水調成乳液,塗在臉上,可以使膚色變白。既省錢,又不用擔心化學物質的危害,一舉兩得。洗臉時,通常用米糠粉,要不便是鶯糞。最有趣的是,用淘米汁燉豬腳,燉成糊糊的,每天晚上睡前抹在臉上,第二天早上再用淘米汁洗掉,據說可以讓皮膚變得細膩,也可以防止皺紋。豬腳、雞翅膀等,含有多量膠原,多食可以防止皺紋,是近幾年才普及開來的常識,市面上也有各種膠原美容液,沒想到兩百年前的江戶女人們早已經在力行了。
化粧水之類的,自古以來,便有利用米糠或紅豆粉、絲瓜莖液等天然化粧水,寬永年間(一六二四~一六四三),出現了提取自野薔薇的「花之露」,馬上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品。一八Ο九年,通俗小說家式亭三馬出售「江戶之水」,大瓶的售價是一百五十文,相當於現代的三千七百五十日圓,這也立即成為供不應求的商品。當時沒有版稅制度,因此式亭三馬的小說再怎麼暢銷,也無法靠稿費維持生計,可以說是完全仰賴化粧水在支撐他的寫作生涯吧。有關江戶時代的美容軼事,石之森章太郎的《化粧師》漫畫,正、續兩冊,有詳細描寫,非常好看,是短篇連作,而且也拍成電影了。
口紅的原料是紅花,天然物質,不會危害人體。口紅於一六七三年左右開始流行起來,帶動流行風潮的當然是吉原娼妓們。但是,口紅膏價格很貴,塗一次,要三十文,江戶後期雖出現了化妝品行販,化妝品已經普及開了,但是最便宜的口紅膏也是要三十文以上,高檔貨的更有一兩、二兩的,相當於現代的十萬、二十萬日圓,這恐怕只有大名夫人或富商妻小才用得起。
話說回來,江戶時代無論男女,都很講究衣飾儀容,穿紅著綠也都依身份地位而各有各的規矩,例如身上穿振袖、髮型是島田髷的,一定是未婚女性;將牙齒染黑的,肯定是已婚婦女;牙齒不但染黑,又將眉毛剃光的,則必然是膝下有孩子的媽媽。男人也可以從服飾、髮型、裝飾品等,看出其身份與社會階級。現代日本依然保有這種習俗,顯著例子正是制服。在外國人眼裡看來,這或許是一種無形的拘束,但對日本人來說,有一個「外殼」,反倒比較輕鬆。至少不會發生「狗眼看人低」的糗事。
由於婚後必須染牙剃眉毛,江戶女孩在催促遲遲不肯求婚的戀人時,慣用句是:「你什麼時候要剃人家的眉毛呀?」而通常眉毛薄的女人,如果不畫眉毛,看上去會比實際年齡蒼老,所以剃掉眉毛,也算是一種守貞手段。然而,年輕媽媽即便剃掉眉毛,也會留下青色的痕跡,這在江戶男人眼裡看來,竟成為「年輕老婆」的指標。男人想暗地自誇自己娶到一個年輕老婆時,一句「哎,咱家老婆已經當娘了,眉毛痕跡還青得很哪」,保證可以獲得滿堂既羨慕又嫉妒的吆喝。萬一在已婚後不幸成為未亡人,持續染牙剃眉毛,則表示當事者沒有再婚的意思。
把牙齒染黑,以現代人眼光來看,似乎很恐怖,不過,染牙的另一個目的,是預防蛀牙與牙周病。有懷孕經驗的女性應該都知道,懷孕期間,由於胎兒會吸收母體的鈣質,繼而影響到母體的牙齒,是以染牙習慣也並非完全是一種裝飾。
男人呢?有把戲可以玩嗎?當然有。一般男子於十五歲成人後,必須剃光前額與頭頂部,再將兩鬢與後頭部的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這個後頭部的小尾巴,正是男人們爭長競短的孔雀屏。據說,是織田信長那個時代開始用剃刀,在那之前則是用拔的(好痛!),目的是防止戴頭盔時因悶熱而頭昏腦脹。這種髮型對秀頂男人最有利,不過,恐怕也要看秀到何種程度,因為當時便有「水壺頭」、「蒼蠅滑梯」等訕笑詞了。
既然頭頂童山濯濯,炎夏與寒冬當然會受不了,於是頭巾便成為江戶男子的服飾必需品之一。頭巾不但可以避暑取暖,也可以當成圍巾,更是武士們偷偷跑到吉原妓院區尋花問柳時不可欠缺的道具,效用相當於現代人的墨鏡或帽子。
另一樣把戲是悶騷型的「褌」(hundosi),也正是丁字褲。不要以為是內褲,便可以隨便纏一條破爛布就了事,這可是江戶男子美學的原點。一般庶民通常是棉布褌,有錢人則喜歡用絲綢高級品,或大紅縐綢,或花紋絲綢,來到公共澡堂泡湯時,全體外殼一脫,真是奼紫嫣紅,花團錦簇。唯獨可憐的武士們依然不能作怪,一律白色高級絲綢。
據說,男士們那兩粒「金玉(日語)」,為了要有效製造精子,溫度必須維持在三十五度左右,忌諱高溫多溼。然而,現代的男性內褲,無論是緊身的三角褲還是寬敞的四角褲,都無法達到十足的護衛作用;前者溼悶,後者晃蕩,或許,丁字褲才是最佳拍檔?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江戶時代的女人當然也不例外。當時,美人的條件是:皮膚要白且細膩,額頭髮際要好看,頭髮要長且光亮,嘴巴要小並抹紅。為了達到這些條件,江戶女人可是費盡了心思,幾乎家家都有一本《都風俗化粧傳》。這本化粧大全,於一八一三年刊行,直至明治時代末期,一直是日本女人的「美人指南經典」,暢銷期間長達一百多年。內容不但有各種化粧法,也包括禮節服飾、舉止動作、內在修養等。
書中有不少於現代也可以沿用的美容方法,例如淘米時,可以將淘米汁存下來,然後倒掉上面的清水,留下最底層的沉澱物,曬乾,磨成粉末,每天睡前用水調成乳液,塗在臉上,可以使膚色變白。既省錢,又不用擔心化學物質的危害,一舉兩得。洗臉時,通常用米糠粉,要不便是鶯糞。最有趣的是,用淘米汁燉豬腳,燉成糊糊的,每天晚上睡前抹在臉上,第二天早上再用淘米汁洗掉,據說可以讓皮膚變得細膩,也可以防止皺紋。豬腳、雞翅膀等,含有多量膠原,多食可以防止皺紋,是近幾年才普及開來的常識,市面上也有各種膠原美容液,沒想到兩百年前的江戶女人們早已經在力行了。
化粧水之類的,自古以來,便有利用米糠或紅豆粉、絲瓜莖液等天然化粧水,寬永年間(一六二四~一六四三),出現了提取自野薔薇的「花之露」,馬上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品。一八Ο九年,通俗小說家式亭三馬出售「江戶之水」,大瓶的售價是一百五十文,相當於現代的三千七百五十日圓,這也立即成為供不應求的商品。當時沒有版稅制度,因此式亭三馬的小說再怎麼暢銷,也無法靠稿費維持生計,可以說是完全仰賴化粧水在支撐他的寫作生涯吧。有關江戶時代的美容軼事,石之森章太郎的《化粧師》漫畫,正、續兩冊,有詳細描寫,非常好看,是短篇連作,而且也拍成電影了。
口紅的原料是紅花,天然物質,不會危害人體。口紅於一六七三年左右開始流行起來,帶動流行風潮的當然是吉原娼妓們。但是,口紅膏價格很貴,塗一次,要三十文,江戶後期雖出現了化妝品行販,化妝品已經普及開了,但是最便宜的口紅膏也是要三十文以上,高檔貨的更有一兩、二兩的,相當於現代的十萬、二十萬日圓,這恐怕只有大名夫人或富商妻小才用得起。
話說回來,江戶時代無論男女,都很講究衣飾儀容,穿紅著綠也都依身份地位而各有各的規矩,例如身上穿振袖、髮型是島田髷的,一定是未婚女性;將牙齒染黑的,肯定是已婚婦女;牙齒不但染黑,又將眉毛剃光的,則必然是膝下有孩子的媽媽。男人也可以從服飾、髮型、裝飾品等,看出其身份與社會階級。現代日本依然保有這種習俗,顯著例子正是制服。在外國人眼裡看來,這或許是一種無形的拘束,但對日本人來說,有一個「外殼」,反倒比較輕鬆。至少不會發生「狗眼看人低」的糗事。
由於婚後必須染牙剃眉毛,江戶女孩在催促遲遲不肯求婚的戀人時,慣用句是:「你什麼時候要剃人家的眉毛呀?」而通常眉毛薄的女人,如果不畫眉毛,看上去會比實際年齡蒼老,所以剃掉眉毛,也算是一種守貞手段。然而,年輕媽媽即便剃掉眉毛,也會留下青色的痕跡,這在江戶男人眼裡看來,竟成為「年輕老婆」的指標。男人想暗地自誇自己娶到一個年輕老婆時,一句「哎,咱家老婆已經當娘了,眉毛痕跡還青得很哪」,保證可以獲得滿堂既羨慕又嫉妒的吆喝。萬一在已婚後不幸成為未亡人,持續染牙剃眉毛,則表示當事者沒有再婚的意思。
把牙齒染黑,以現代人眼光來看,似乎很恐怖,不過,染牙的另一個目的,是預防蛀牙與牙周病。有懷孕經驗的女性應該都知道,懷孕期間,由於胎兒會吸收母體的鈣質,繼而影響到母體的牙齒,是以染牙習慣也並非完全是一種裝飾。
男人呢?有把戲可以玩嗎?當然有。一般男子於十五歲成人後,必須剃光前額與頭頂部,再將兩鬢與後頭部的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這個後頭部的小尾巴,正是男人們爭長競短的孔雀屏。據說,是織田信長那個時代開始用剃刀,在那之前則是用拔的(好痛!),目的是防止戴頭盔時因悶熱而頭昏腦脹。這種髮型對秀頂男人最有利,不過,恐怕也要看秀到何種程度,因為當時便有「水壺頭」、「蒼蠅滑梯」等訕笑詞了。
既然頭頂童山濯濯,炎夏與寒冬當然會受不了,於是頭巾便成為江戶男子的服飾必需品之一。頭巾不但可以避暑取暖,也可以當成圍巾,更是武士們偷偷跑到吉原妓院區尋花問柳時不可欠缺的道具,效用相當於現代人的墨鏡或帽子。
另一樣把戲是悶騷型的「褌」(hundosi),也正是丁字褲。不要以為是內褲,便可以隨便纏一條破爛布就了事,這可是江戶男子美學的原點。一般庶民通常是棉布褌,有錢人則喜歡用絲綢高級品,或大紅縐綢,或花紋絲綢,來到公共澡堂泡湯時,全體外殼一脫,真是奼紫嫣紅,花團錦簇。唯獨可憐的武士們依然不能作怪,一律白色高級絲綢。
據說,男士們那兩粒「金玉(日語)」,為了要有效製造精子,溫度必須維持在三十五度左右,忌諱高溫多溼。然而,現代的男性內褲,無論是緊身的三角褲還是寬敞的四角褲,都無法達到十足的護衛作用;前者溼悶,後者晃蕩,或許,丁字褲才是最佳拍檔?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