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油管上找到滴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听一首《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被Queen圈粉了 +2

    https://mp.weixin.qq.com/s/oF66-0OQb8SfRVmBhvFoKA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本       文       约   6151  字

    阅       读       需       要

    16 min

    今年年初的第91届奥斯卡奖上,最引人关注的电影要数《波西米亚狂想曲》了,提名最佳影片,获得最佳男主角奖项,影片还没上映就有很多人预定了座位,有人说不是为了看电影,只是想在光影中重温皇后乐队以及主唱弗雷迪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有人说只是想去电影院与乐迷同好们一起听听歌……

    今天,《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国内上映,走进影院前,不妨先戴上耳机,打开音乐播放器,在歌声中回顾这支传奇乐队的音乐生涯。

    弗雷迪曾说,只有摇滚乐可以让每个人感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爱音乐爱生活的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1985年7月13日,英国伦敦温布利体育场,皇后乐队(Queen)的主唱弗雷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身着白色背心,浅色牛仔裤,一路小跑着踏上舞台,几个在演唱会上常常用到的姿势,引得台下一阵骚动,随后在舞台一侧的钢琴前坐定。

    台下上万的听众从最初的激动中逐渐平静下来,然而没多久,当钢琴流转出熟悉的旋律,台下瞬间又尖叫声不断。弗雷迪明亮的嗓音响起,世界仿佛都是他的。

    Mama, justkilled a man,妈妈,我刚刚杀了一个人

    Put a gunagainst his head, 把枪口抵住他的头

    Pulled mytrigger, now he's dead, 扣下了扳机,那个男的已经死了

    Mama, lifehad just begun,妈妈,人生才刚开始

    But nowI'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 现在却全毁了

    ……

    在这场名为“拯救生命”(Live Aid)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上,皇后乐队贡献了世界摇滚史上最经典的现场之一。尤其是弗雷迪高亢的嗓音与极具感染力的台风,几乎是一人带动着几万人一起嗨爆现场,就连乐队的吉他手布赖恩·梅(Brian May)都说:

    在现场,弗雷迪才是这场演出的灵魂,其他成员只是贡献了还算OK的伴奏,弗雷迪则是整场演出的升华者。

    这段评价虽然可以看作是梅叔的自谦之词,不过在这次众星云集的摇滚盛会中(几乎云集了世界顶级的摇滚乐队与歌手,有斯汀、 U2、恐怖海峡、大卫·鲍威、谁人乐队、埃尔顿·约翰、保罗·麦卡特尼),皇后乐队的二十多分钟演出可以说是整场的高潮,万人合唱的场景也让人恍惚以为这是皇后乐队的专场。如果再考虑到80年代有限的音响条件,弗雷迪几乎是凭借着华丽的嗓音穿透了全场。

    这也是为什么在不久前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选择将这次演出作为华彩片段,几乎是对照着原版的影像资料逐帧逐秒还原,连镜头的角度都同步。

    1985年“拯救生命”演唱会现场与电影对比

    从“微笑”粉丝到“皇后”主唱

    对于很多人来讲,人生中听的第一首皇后乐队的歌曲未必是《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相对这首十分前卫的实验性尝试,皇后乐队更具有传唱度的歌曲可能是"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在许多体育赛事上,这两首都是观众席一定会大合唱的曲目,也是国内外歌手无数次翻唱的经典。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Jessie J与皇后乐队成员合作演出《We Will Rock You》

     

    不过对于皇后乐队来讲,《波西米亚狂想曲》既是他们事业的转折点,也可以看作是乐队灵魂人物弗雷迪·摩克瑞的自我剖析之歌。

    在17岁来到英国前,弗雷迪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印度度过的。印度音乐的神秘感与英式寄宿学校带来的西方音乐的多元性,都是弗雷迪音乐的养料。

    弗雷迪少年时期照片,当时在印度孟买附近的一所英式寄宿学校学习

    猜猜哪个是弗雷迪?

     

    在英国他一边念书学艺术,一边凭借热情探索音乐。

    60、70年代,正是西方摇滚乐发展的重要时期。披头士、滚石等乐队几乎风靡全球,弗雷迪更是深受摇滚乐的影响,在伦敦的时候不仅认识了许多玩摇滚的朋友,也先后加入过好几个乐队。

    不过最具戏剧性的转折点就是与校友蒂姆·斯塔费尔(Tim Staffell)的结识。

     

    滚石乐队1965年北美巡演的广告宣传画

    1968年,在伦敦帝国学院上学的布莱恩·梅与蒂姆·斯塔费尔组了一支乐队名为Smile,即微笑乐队。随着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的加入,梅担任吉他手,斯塔费尔为乐队的贝斯手与主唱,乐队才初具规模。

    没多久,斯塔费尔便带着弗雷迪认识了自己的乐队。很快后者就成为乐队的迷弟,不仅经常去听他们唱歌,还不时地请教问题。

    可惜“微笑乐队”虽然有过一些演出和专辑,但是并未打响名声。1970年主唱斯塔费尔离开,失去了主唱的微笑乐队相当于就地解散。就在此时,弗雷迪前来劝说他们继续下去,并且留在乐队当上了主唱。

    仔细想想,从小粉丝到当上乐队主唱,这可以说是“粉丝逆袭”的极致了。

    皇后乐队成员左起主唱弗雷迪·摩克瑞,贝斯手约翰·迪肯,吉他手布莱恩·梅,鼓手罗杰·泰勒,之所以说他们是学霸乐队,主要是因为成员构成的学历较高,其中最瞩目的要数布莱恩·梅,后来还从伦敦皇家学院以天文博士毕业

    加入了微笑乐队后,弗雷迪首先做了两件事。

    一是将自己的姓“布勒萨拉”(Bulsara)改为“摩克瑞”(Mercury)。在罗马神话中,Mercury,也就是更为人熟知的墨丘利,是朱庇特与女神迈亚的儿子,在奥林匹斯山上担任诸神的使者与使命传递者。此后的音乐生涯也证明,弗雷迪的确是将他的爱与热情通过音乐传递给全世界。

    二是给乐队改名。显然他觉得“微笑”作为一个摇滚乐队的名字还是不够耀眼且缺少一些个性与震撼力,索性改名为Queen,即皇后,霸气中又透着一丝别样的妖娆。

    1971年,随着贝斯手约翰·迪肯的加入,乐队正式开启了他们对世界的征程。艺术设计出身的弗雷迪还为乐队设计了一个“贵族气”十足、配得上皇后之称的Logo。

    乐队1976年出的专辑《A Day At The Races》

    皇后乐队Logo的整体风格与英国皇家徽章相似,之后在他们的许多专辑封面中都作为主要元素出现过。Logo中的各个元素主要取材于乐队成员的星座:两个狮子是贝斯迪肯与鼓手泰勒,梅是巨蟹,两个仙女代表着处女座也就是弗雷迪自己。

    从“心痛”到“歌剧之夜”

    真正让皇后乐队崭露头角的专辑是1974年发行的专辑《心痛》(Sheer Heart Attack),整张专辑吸收了华丽摇滚、重金属甚至一些古典音乐的精髓,歌曲中既有硬摇滚的速度与爆裂,又带着一些很前卫的美学设计。尤其是乐队成员的四声部和声在专辑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专辑具备很强的可听性。

    这张专辑的经典之作《杀手女王》(Killer Queen),更是四声部和声的一次出色尝试,几乎是专辑一出就登上了单曲榜的亚军。

    Shekeeps her Moet et Chandon In her pretty cabinet

    在那精美的小阁楼里 她保存着悦酩香槟(法国酒名)

    'letthem eat cake' she says Just like Marie Antoinette

    “让他们吃蛋糕”她说 活像玛丽.安托尼特(路易十六的王后)

    A built-in remedy

    这一种内生的魅力

    For Kruschev and Kennedy

    让赫鲁晓夫和肯尼迪

    At anytime an invitation

    对于她任何的邀请

    You can't decline

    都无法拒绝

    《心痛》的专辑封面

    歌词写得也十分巧妙,富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情节感,听起来倒像是音乐剧的片段:眼前的女人是个美丽的陷阱,极具挑逗性却让人深陷,明知危险也忍不住靠近。

    《心痛》为之后收录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专辑《歌剧之夜》(A Night at the Opera)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张专辑,乐队和弗雷迪似乎找到了适合乐队的创作方向。

    在欧洲范围内取得的成功让他们更有信心和耐心去打磨下一张专辑,更重要的是在制作专辑上有了自主权。到了《歌剧之夜》专辑制作时,乐队的标准只有“完美”而无其他,从歌曲本身到技术控制,追求细节到秒,充分体现了坊间一直称赞乐队的“学霸”风范。

    1975年,皇后乐队发行了他们的惊世之作《歌剧之夜》,其中最耀眼的作品无疑就是《波西米亚狂想曲》。简单来讲,这一首可以当做三四首歌来听。

    《波西米亚狂想曲》单曲封面

    当时,一般歌曲长度大约是3分钟左右,包含主歌、副歌、重复加一段高潮。

    这首歌呢,时长6分钟,内容分为6个部分,包含了人声合唱的序曲、民谣、吉他独奏、歌剧、硬摇滚以及尾声呼应,几乎没有重复的片段,且整首下来毫不违和。

    这么一比较,《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像是一个小型的音乐剧。很多乐评人都说,这首歌从哪一部分听都可以循环往复地听下去,“从哪里听都是一个开始”。

    实际上弗雷迪写歌的时候的确是当做歌剧来写的,原本取名为“真实人生”(Real Life)。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应该就是风格“诡异”的歌剧片段。

    I see alittle silhouetto of a man,

    我看到一个侧影

    Scaramouche,scaramouche will you do the Fandango

    小丑,小丑,你会跳凡丹戈舞吗

    Thunderboltand lightning,very very frightening me

    电闪雷鸣,让我战栗

    Galileo,Galileo, Galileo, Galileo, Galileo fígaro, Magnifico

    伽利略费加罗,显贵们 ……

     

    从含义上讲,这段歌词中很多形象取材于意大利歌剧中的角色(如Scaramouche,通常是意大利戏剧中的丑角,常常行为滑稽爱做鬼脸),有的则是《圣经》以及《可兰经》中的魔鬼或神明(例如Bismillah是阿拉伯语的神之意,Beelzebub在基督教的经典中有时是魔鬼的另一个称谓,与撒旦相似,在一些魔鬼研究中认为它来自地狱,以及一些典籍中将其看作是“蝇王”)。

    传教士约翰·班扬在其著作《天路历程》中的Beelzebub插图

    短短一段歌词却被这些难以理解的意象所包围,歌声中似乎有个小型合唱团在彼此对唱争执,戏剧冲突强烈。

    然而实际上,这个合唱团并不存在,真正唱歌的人只是乐队的三位成员:鼓手泰勒、吉他手梅和弗雷迪。

    人声加上乐器的回响,造成一种宏大的感觉。

    听起来不明觉厉,技术看似也不那么难,但实际上在技术条件十分有限的70年代,做这么一首歌的确需要“工匠精神”。

    当时录音没有电脑,设备有限,一首歌能够拥有的音轨数量也有限。录制《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时候,乐队用的是24音轨的录音带。对于同时期很多乐队来讲,这个数量简直绰绰有余。但是如果只是每个人声每个乐器简单录制合成的话,就没有了歌曲中这样大量的和声。

    据说当时三位成员每天连续唱自己的声部10到12个小时,要尽量做到“零失误”,最终得到180条分开的录音的音轨。

    把180条音轨合成到24条音轨中,意味着工作会十分复杂。因为在没有电脑与数字化的70年代,每次把不同的音轨合成都意味着结果是不可逆的,不能撤销失误操作。

    所以录制不仅要精准,更要有极强的乐感和音乐创作的远见,毕竟做错了没有办法删除,这么多音轨备份也几乎不可能,所以合成前就要想好了,万一这部分和声加在一起不好听呢?

    正因为如此,“学霸”们对于完美的追求与坚持才让现在的我们听着音乐而感到震撼。

    弗雷迪在录音室

    《波西米亚狂想曲》录制完了,乐队的人是玩爽了,可是却愁坏了经纪人,他甚至一度以为他们疯了。毕竟废力可能并不讨好,更何况整首歌曲时长接近6分钟!“太长了”“太费时费力了”“不会畅销的”,是歌曲发行之初在圈子里得到的常见评价。

    不过,英国一家电台的DJ肯尼拿到这首歌以后,在自己的节目中将这首歌两天之内播了14遍,迅速得到了听众的好评,该曲一炮而红。之后趁着热度,乐队为这首歌录制了一盘录像,也成为音乐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MV。

    录像中,四个人的面部影像在有限光源的照射下若隐若现,呈现出歌剧般的肃穆感,与歌曲相得益彰。影像也成为了整首歌的重要组成。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MV经典画面

    歌曲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带出了很多人的疑惑,那就是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纽约时报》评价这歌词是“带有宿命感的”,很多人也因此联系到主唱弗雷迪的性向问题、生活问题等等。尽管在台上耀眼夺目,弗雷迪在实际生活中则比较腼腆,情感上也十分细腻,他似乎将自己对生死的一部分理解灌注到歌词中。就连吉他手布莱恩都曾经认可说,这首歌里实际上是产生于弗雷迪内心的隐秘情感,将许多的“自我”投入到了歌中。

    从歌词上看,这首歌似乎讲的是一个年轻人杀了人,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在行刑的前夜,又或者是自杀的前夜,他向神明祈求,希望可以救赎自己的灵魂。

    弗雷迪对这首歌的诠释倒是很中肯:《波西米亚狂想曲》不是毫无根据的创作,本身就带有这种梦幻的感觉。人们应该直接去听、去思考,不过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了。听众听到的始终是自我意识的折射。

    “晚安,Freddie!”

    从这张专辑开始,皇后乐队真正成为了世界级的乐队。之后又连续在《News of the World》《Live Killer》《The Game》 这些专辑中不停探索音乐的可能性。随后的几年可以说是弗雷迪自由疯狂的创作年代,乐队与他一起不断创作、在世界各地巡演、接触新的音乐类型、写不同风格的歌曲。

    弗雷迪曾经同迈克尔·杰克逊一起录制过一首歌,不过遗憾的是并没有发行

    这些现在看来的黄金年代,对于当时的乐队以及弗雷迪来讲却未必处处都明亮。

    有那么一段时间,整个乐队似乎承受着来自歌迷、媒体以及社会的压力。发行了《We Will Rock You》以后,许多歌迷都认为皇后堕落了,脱离了艺术性而去拥抱庸俗。

    鼓手泰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是否认为这张专辑会大卖,他略带自嘲地说:“我们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管它呢!”在这一点上,皇后乐队一直都在尝试拓宽摇滚乐的边界,寻找新的可能性,但当时却并不一定能为人所理解。

    鼓手泰勒在接受媒体采访

    当然对乐队成员来讲,另一份压力来源就是媒体与社会对弗雷迪性向的无止境追问。

    如果翻出皇后乐队不同时期的摇滚现场看,能够发现弗雷迪喜欢身着紧身衣,穿带有亮片的连体衣在台上高歌。虽然这是华丽摇滚或者一个时期摇滚乐队的不算少见的风格,然而许多媒体正是基于此而“判定”他是同性恋。

    实际上弗雷迪对自己的性向并不遮掩,他有过女朋友也喜欢男性,只不过他不愿意为自己贴上标签。在当时,“同性恋污名化”让很多人背负着巨大的生活与心理压力。弗雷迪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那些属于我们的日子》MV中,及其消瘦的弗雷迪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

    1987年,弗雷迪确诊患上了艾滋病。虽然没有对外公开,媒体却从他日渐消瘦的形容以及乐队愈发减少的演出中频频揣测他可能患病。尽管在大量舆论的包围下、在病情的折磨中,弗雷迪还是决定将精力全部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1991年,在乐队新歌《那些属于我们的日子》MV中,极其消瘦的弗雷迪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在专辑歌曲的录制中,他也是尽可能去录音棚一起参与创作。梅在采访中曾经说,当时弗雷迪不断地说要多写歌,似乎要在生命的尽头把可能的创作全都完成。

    1991年11月24日,弗雷迪在发布自己患有艾滋病消息的24小时后,在肯辛顿的家中去世。似乎什么言语都难以形容他的离开对于爱他的人是怎样的打击。第二年,乐队成员与众多摇滚明星一起在缅怀弗雷迪的音乐会上演出,弗雷迪的迷弟——枪花乐队(Guns N' Roses)主唱艾克索·罗斯——几乎是疯狂地在台上恣意高歌,似乎这样才能抒发他对弗雷迪的缅怀。

    艾尔顿·约翰与艾克索·罗斯合唱《波西米亚狂想曲》

    当歌声停止,演出结束,曾经的挚友、乐队的鼓手泰勒穿过台上混乱的人群走向麦克风,淡淡地说了一句:“晚安,Freddie!我们爱你!”

    如同结束了一次日常排练,然而已然不再从前。

    鼓手泰勒穿过台上混乱的人群走向麦克风,淡淡地说了一句:“晚安,Freddie!我们爱你!”

     
    • 发现老牌摇滚均来自英伦,美帝是差多了 +1
    • 电影看过了么
    • 建议你可以同时听听Pink Floyd 的 wish you were here
      • 谢谢,为啥听这首?感觉两首风格不一样,前者一首歌听完像听了场6分钟的歌剧
    • 同粉。专程去影院观影,立刻发圈推荐。接着到油管看了Live Aid皇后的现场录像,还不过瘾,又专程把BBC拍的皇后乐队的一个记录片找出来看了。直到Rami斩获奥斯卡男主~~好开心 :) +1
      • BBC给个link好嘛?:)
        • sorry 这个我还真不知。。俺只是提要求,有人做技术支持
        • 油管上找到滴 +1
      • 我回来也狂看 Live Aid 的录像,Freddie 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忒迷人了,竭尽全力在唱 +1
    • 是咱们工科生,不过还是喜欢另外两首。
      • 皇后乐队向我们证明,理工男,一样Rock全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3cz6Ai9h7om5_M_GgsAUUg

        如今一提到”直男“这个词,脑子里就会自动浮现一个审美品味一般、不懂女生心思的男生形象,而这类男生的最典型代表,似乎就是“理工男”。

        但理工男就一定是这样吗?

        如果对全世界的理工男做一个统计,恐怕这种“直男”印象就会成为一种并没有那么常见的刻板印象。

        趁着《波希米亚狂想曲》上映的日子,今天想再跟你谈一谈皇后乐队,但不是关于主唱弗雷迪的人生。事实上,皇后乐队可以说就是一支理工学霸组成的摇滚乐队,他们不但颠覆了我们眼中的“直男”形象,而且做到了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疯狂。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正是这个乐队里的其中一位理工大神,吉他手兼天文学家,布莱恩·梅。

        讲述 | 梁文道

        来源 | 看理想《八分》

        (文稿经编辑)

        01.

        不一定是最好的乐队,

        但一定是最好的“体育场摇滚”

        不瞒你说,《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三次,其中一次当然要在电影院看,假如是在过去的老电影院,全都充斥着像我这样的老乐迷,难以想象那会是怎样一个场景。

        你大概已经听很多人说过这部电影了,没错,这部电影有太多的问题,所有的影评人都能够在里面挑出毛病,而所有专业的乐评人,以及很多Queen的死忠粉,也一定有很多不满的地方,但是为什么我仍然为这部电影如此着迷呢?

        其实主要就是为了最后十几分钟——电影重现了1985年那场轰动全球,直到今天都很难被超越的演唱会——Live Aid,简直是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年的那种状态。

        对这部电影,尤其是对最后的这十几分钟,我跟很多国内较为年轻的乐评人有不太一样的看法,因为我年纪比较大,我是当年亲眼见过这场演唱会的人——当然不是在伦敦或者美国费城的现场,那一年我甚至还不到15岁,我是在家里看完了整个转播。

        但我只不过是当年看过这场转播的19亿人的其中一个小乐迷。那个时候这场演唱会的观看人数占了全球40%的人口,连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等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乐队用某种形式参与了这场演唱会——这是一场覆盖全球的重要音乐会。

        当时可以说是巨星云集,特别值得注意的,有那个年代正在走红的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还有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等等,这其中许多人都比皇后乐队更加引人注意,例如我心目中非常伟大的老派重型摇滚乐队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当时第一次重组演出,可惜的是表现并不好。

        那么在如此众多星光闪闪的名字中间,皇后乐队既不是开场,也不是压轴,在他们之前,更摩登、更时尚、更走红的U2刚刚演完,带起了全场狂热的气氛,在他们之后,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和整整三年没有演出过的The Who乐队。

        但是,我当年作为一个普通乐迷所感受到的那种气氛,被这部电影抓住了,那是什么样的气氛?——当皇后乐队一出来,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一登台,整个场面就被他们攫取了,事后回想整个音乐会,最难忘的就是他们当时演出的20分钟。

        后来我听说,一些年纪比我更大的老乐迷,当年如果是在酒吧看转播,就会像电影里所描写的,整个酒吧的人都跟着电视机里的皇后乐队一起唱那些震撼全场的名曲,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

        坦白讲,皇后乐队以及他们的音乐,当年并不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乐队与音乐,可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皇后乐队确实是王牌Stadium Rock——我们所戏称的体育场摇滚。这种乐队在当年自以为比较清高的乐迷心目中,并不是最具艺术性、最了不起的乐队,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喜欢讨好群众,但是回想起来,那20分钟的演出,难道没有透过荧幕冲击到我们这些乐迷的心吗?

        不管你原来对他们的看法如何,不管你心目中是不是有比他们艺术成就更高的摇滚乐手,那20分钟是属于他们的,那20分钟就代表了1985年的音乐演出所留给我们的印象。

        今天我仍然觉得皇后乐队不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乐队,但是我年纪大了,反倒渐渐爱上了这支乐队,尤其是弗雷迪那个时代的乐队。

        02.

        学霸们组成的摇滚乐队

        关于这个乐队和主唱弗雷迪,这几天一定已经有大量的信息,不需要我这种过气的老乐迷再在这里回顾了,可是我想跟你特别提一位有时候会被忽略的人物——布莱恩·梅(Brian May),皇后乐队的吉他手。

        今天一提到理工男就会想到很典型的形象,中国的理工男作为一种“直男”的代表,通常外貌形象一般,从事的职业中比较出色的,可能是在大型IT公司里做技术方面的高层人员,业余生活比较沉闷,没有多余的文艺爱好,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有点闷,不是那么帅气。

        可是很奇怪,放眼全球,我遇到很多地方的理工男并不是这样的形象,比如说硅谷里就有一些IT工程人员,几乎全身都是纹身,而且平常喜欢玩音乐。很多美国的地下独立摇滚,最大的支持者正是分布在西雅图、硅谷、奥斯丁的这些工程技术人员。

        同样的情况,在中国BAT三家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里的IT人员,会不会听这种地下独立摇滚、重金属,或者其他的重型摇滚?这好像是个问题。

        说回来,为什么理工男会跟皇后乐队以及它的吉他手布莱恩相关?因为这支乐队除了主唱弗雷迪之外,全部都是理工男。

        弗雷迪在大学主修的是艺术设计,皇后乐队的著名徽章,其实是他设计的。

        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原来主修牙医,后来觉得牙医太沉闷,于是转而念生物学。

        贝斯手约翰·迪肯(John Deacon)拿到的是声音振动学的硕士学位,所以他为乐队自制了功放。录音、现场表演,都有很多声效上的技术性细节,都是由他来解决,而不需要劳烦其他技术人员。

        更有趣的是,当年皇后乐队在录其中一张唱片的时候,有一天约翰请假几个钟头,队友们很奇怪他跑去了哪里——原来那天百忙之中,仍在读硕士的他还要回学校考试,而那次考试的结果是:全部满分。

        这是一位有才华又有天分的学霸型贝斯手,但是说到学霸,就不能不提今天要重点介绍的布莱恩·梅。布莱恩号称是弹吉他的人当中学历最高的,学历高的人当中吉他弹得最好的。

        当年刚组建皇后乐队时,他其实是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博士在读生。一般讲英国大学就会想到牛津、剑桥,伦敦帝国学院曾经也是伦敦大学中的一个学院,但是伦敦大学里面学院太多,据说后来学院觉得这会拉低它的水平,于是又独立出来。

        这个学院可以说是名震全球的一个理工学院,在他们的校友或教授中有20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菲尔兹奖得主等等,各种各样的理工大拿在这里云集,其中一个就是布莱恩——这样一个留着长发、穿着花衬衫、被认为很摇滚的人,居然在大学里面念博士,而且念的是天文学。

        03.

        59岁回到母校念书的天王巨星

        布莱恩那时原本一边读博一边搞乐队,但是乐队实在太忙了,他只好中断了博士学位的攻读。不过在那么多年的录唱片、做宣传、巡回全球的演唱里,他还是找到空隙,与另外一些学者联名写了两篇论文。

        请注意,这不是我们国家里面很多号称学霸的公众人物所写的那种论文,他写的论文,是在一些有匿名评审的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你能想象吗,一个红遍全球的摇滚乐队吉他手,在他的演艺生涯之中还在写论文?

        后来因为主唱弗雷迪45岁去世,皇后乐队中断了一段期间,之后虽然又重组,但到底没有过去那么忙碌,于是59岁的布莱恩就想,我不如把当年没完成的论文再从头拾起来看看。

        可是中断了30年的科学研究,要从头做,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个研究早就过时了,或者早就有人研究透了。所以布莱恩把研究领域里这33年来的文献和各种论文研究报告,先花时间都从头看一遍,但他发现,当年的那个题目在过去的这三十多年里居然没有什么进展。

        这是因为天文学是个很广泛的范围,而布莱恩的专长是研究行星际的尘埃,也就是行星与行星之间的宇宙尘,这是他的专业。

        他后来就回到了他的母校帝国学院继续念博士。我见过一位台湾学者的博客,当时他正好也在帝国学院念书,他的博客上就描述那时候布莱恩在学校里有多轰动,甚至有人成立了专门的讨论群,讨论的都是“我今天看到了布莱恩,天哪,他跟我搭同一个电梯”,“我在学校食堂碰到他,他可真nice,帮我按电梯”等等这一类内容。

        博客截图 | 痞客邦@superalf

        一群学生遇到这样一个59岁回到母校念书的天王巨星,简直就像追星一样。

        后来为了论文,布莱恩又要去一个位于海岛上的重要天文台做星象观测,当时很多同行的科学家闻风而至,也要一起去观测星象,但他们观测的不是天上的星,而是正在观测天上的星的这颗地上的“星”。据说这些跟去的科学家当中,很多都会弹吉他(再强调一遍,各地的理工男情况不一样),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吉他,请布莱恩这位吉他大神签名,或者指教一下等等。

        总之,布莱恩最后完成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主题是“黄道尘埃云的镜像速度”。这是什么?对不起,我也不懂。

        布莱恩回到科学研究的身份,直到今天他还是美国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特约研究员,过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持续做研究,虽然更多时候是利用他的名气做一些推广公众科学认知的事情。

        比如他跟英国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业余天文学家Patrick Moore,以及牛津大学一位非常重要的教授Chris Lintott,一起写了一本很畅销的科普书,叫做《大爆炸——宇宙通史》,这本书深入浅出,非常精彩。

        布莱恩名气如此大,很多地方都想着如何加以利用,利物浦就有一家约翰·摩尔斯大学,请布莱恩做了五年的名誉校长,尽管不用处理实事,但是要也做筹款、招生这些事情。

        想想看,假如你的大学校长是这样一个留长发,在舞台上“风驰电挚”,用一把吉他震穿耳膜的人物,你会有什么感想?会不会觉得在学校里碰到这样的校长酷得不像话?会不会觉得不太敢自己玩乐队了?还是说你也很想组个乐队,请你的校长来指教你?

        04.

        让所有吉他手膜拜的布莱恩,

        和他的吉他

        说起来,布莱恩的吉他非常特别,它的音色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今天许多年轻的金属迷或技术流派的吉他迷,可能会觉得布莱恩是影响力很大的吉他手,可要称他为“吉他之神”,有多了不起,很多人却还觉得还不一定,为什么?

        因为今天喜欢技术流派的吉他爱好者,多数喜欢的是在独奏(solo)片段,速度非常快、非常酷炫的表演。比如,你可能会喜欢Eddie Van Halen,喜欢Steve Vai,喜欢Yngwie Malmsteen。

        比起这些乐手,布莱恩的吉他独奏,永远不可能是那么高速、酷炫的solo,可吉他手有很多种,布莱恩是一位非常典型的乐队吉他手,他的存在是能够提高整个乐队的档次。

        事实上,皇后乐队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乐队,正是因为乐队中每一个人都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我看来,布莱恩的风格不一样,但他的作用类似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里的David Jon Gilmour,都是那种“会用脑子来弹琴”的人。

        如果你仔细听布莱恩一些非常有名的riff,你就会发现他其实为整个音乐铺垫了一个非常复杂、有趣又华丽的节奏感,非常适合皇后乐队。

        我给大家特别介绍两首曲子,一个就是最近耳熟能详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里面的这一小段的段落。

        另外一段,好像没那么被大家注意——1991年,皇后乐队曾有一张唱片叫《Innuendo》,唱片中的同名曲有一小段布莱恩的Riff,也可以说是solo部分。

        如果你仔细听,就可以听得出来他的玩法是非常广泛的,有各种不同的风格,那么最有趣的是什么?无论布莱恩用什么样的玩法,无论他弹奏出什么样的风格,你即使闭着眼睛,你也知道这是他在弹奏吉他。因为他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音色,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那位吉他大神Steve Vai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可以听到任何吉他手的声音,然后去模仿他们的风格和音色,除了布莱恩·梅。

        他形容布莱恩:He’s just walking on higher ground.

        提到Steve Vai,我推荐你看一个视频,这个视频也是几年前一次非常独一无二的吉他王者的聚会——不仅有Steve Vai,还有我更喜欢的可能是世界上弹奏速度最快的Yngwie Malmsteen,也有Zakk Wylde——就是Ozzy Osbourne这支重金属乐手的吉他手;另外,还有Nuno Bettencourt这位很传奇的吉他手,还有尼日利亚的吉他大神Tosin Abasi。

        就在这五个人一起举办的这场吉他派对,这场吉他王者的疯狂高峰会里,他们集体演奏了一首曲子,向皇后乐队致敬,演奏的是什么?那就是《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所有的乐迷都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致敬。成功在什么地方?

        就是他们这几个人全都降慢了速度,特别是Yngwie Malmsteen制住了自己非要在最短时间内弹出最多音符的本色,这有可能是他一辈子以来在公开演出里弹奏得最慢的一次。当所有人都弹奏如此之慢的时候,你就听到了皇后乐队这首曲子里的独特韵味。

        说回来,布莱恩这样一位理工男,其实他除了是天文学家之外,还有一项技能让所有吉他爱好者都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是什么?

        我之前不是一再强调布莱恩的吉他音色非常特别吗?许多人即使用了同样的功放也很难完全模仿到一模一样,因为布莱恩的这把吉他是他自己造出来的。

        这把吉他,还有自己的名字:叫做Red Special。后来布莱恩还和一位叫做Simon Bradley的作者一起写了一本书,专门谈这把吉他。

        为什么这把吉他如此特别?因为在布莱恩16岁那年,他就想要追求一种特殊的吉他效果,可是那时候市面上能够奏出这种效果的吉他,他根本买不起。

        好在他父亲是英国航空部的一位工程学制图师,他就和父亲联手花费了两年时间去打造出这把他后来用了一辈子的吉他。

        首先,吉他的琴身制作所用木头,是采自他的一位朋友家里已经不再使用的壁炉上的一块木材,这用了100年的壁炉木台上的木头,就用来制作吉他的颈。

        然后,吉他指板上的那些圆点(Inlay),则是用了自己家一些老衣服上的珍珠贝母纽扣,吉他上的摇音棍则是来自母亲家里做缝纫纺织时用的一根指针。

        他又为了要追求一种独特的飞白效果,自制了一个高音声压踏音板,以配合他的AC30功放器,制造出一种独有的高频失真效果。

        这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让全球吉他手、吉他迷都觉得实在太漂亮了。这基本相当于一个人买不起跑车,但在家里自己制造出一辆法拉利出来差不多。

        布莱恩这几年除了一方面继续在创作音乐,一方面继续科研之外,同时也参与很多各种各样的社会运动,其中一个就是同一群天文学家发起了一个纪念日叫小行星日(Asteroid Day)——每年的6月30日,要提醒全球人类注意小行星,为什么呢?正是为了纪念1908年6月30日所发生的通古斯大爆炸。

        现在普遍认为小行星是造成史前恐龙集体灭绝的主要理由,我们今天有没有办法预测再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有没有办法预防终止?这就是布莱恩发起小行星日的初衷,后来也有一颗小行星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另外,布莱恩也是一位动物保护的先锋人物,特别是反对英国贵族所喜好的“猎狐”运动,这几年也相当活跃。

        最后,介绍完布莱恩·梅,我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理工男,你会觉得自己不够酷吗?不要自暴自弃,你可以向着布莱恩的方向进发。如果你是个喜欢音乐的人,你也不要以为凡是喜欢音乐,玩吉他、玩摇滚的,读书就都不行。读书读得好,科研做得好,你一样可以玩好摇滚,成为一位摇滚巨星。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个皇后乐队,也没有多少个布莱恩。但是他总归留给我们一个希望,让我们仰望星空,这总是好事,对不对?

        本期八分问答

        (问答答案均在每期音频末尾)

         [本期提问者 | 落单的秃鹫 ]  道长听说过NGO吗?是像我们老师讲的帝国主义控制的一个组织吗?有利于帝国主义的就说好,不利于帝国主义、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就说坏,是真的吗?

        欢迎分享今日八分·图签

        *如果你也有想问的问题,欢迎到看理想App《八分》栏目下留言提问。你们在App里的提问和留言,道长都会看到的哟!

        回顾往期<八分>:可在后台回复【八分】,或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

        另外!八分已在【看理想App】上同步更新,看理想小程序将停止更新。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 滑大,go go +1
    • 承认确实欣赏不了😓 除了最后两首名曲😄 还是更欣赏他的迷弟枪花的歌 不过电影里主演的表演没有现场真实版那么有激情 眼神表演成分多了些
      • 谁是迷弟枪花?
        • Guns N' Roses maybe?
      • 主演好像气场没那么强大,然后个子明显矮了。
    • 没有注入潜意识的歌不是好歌。和电影一样,总得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才能让人百听(看)不厌。
    • 同粉同粉,看了电影以后更喜欢了,Freddie 高亢的嗓音独一无二 +2
      • 我更粉 brian, 七八十岁时完成了年轻时博士学位,成为天文学家 。。。。为人公正平和,我辈楷模
        • 哦酱紫?菜蔬准备效仿吗?😛
          • 气候学⛈或农学🍀博士。主攻秋天的菠菜种植技术。
            • Brilliant idea👍 +1
        • Really? I'm curious, how could his eyesight be good enough to find stars at that age? 🤔
          • There is a device called telescope 呀。可能还得配合老花镜
            • Telescope! It's used to watch our neighbour
              planets.
    • Thanks for the article. Will go to see it tonight. It's so popular here, sold out for many many nights. And can you believe it? I got the very last seat, and it's not bad! +1

       

    • 喜欢Radio Gaga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