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了福建土楼,一个月后又来到广东开平探寻这里的碉楼,这时已经是4月中下旬,细雨中的稻田里已经是一片新绿。
过去广东开平这一带因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极为混乱,匪患尤为猖獗,所以自明朝以来,开平当地就已有民众开始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但直至鸦片战争之前,碉楼数量都还不多。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对外开放,大量中国劳工赴美加等地打工谋生,华工的收入和汇回开平的侨汇为开平碉楼的大量修建创造了经济条件,而开平也成为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二十世纪前三十年,开平共建造碉楼1648座,占总数的近90%。
与福建土楼类似的是,开平碉楼的功用是防卫和居住,但因为修建年代较晚,且受西方影响,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福建土楼却大不一样,融入了很多西式建筑风格,并采用了在当时来说是现代化的建筑技术。福建土楼大多是大型夯土民居形式,而开平碉楼却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风格上,开平碉楼汇集了国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的柱廊、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的门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以及伊斯兰风格的的穹顶等,可谓中西合璧。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在新西兰基督城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和福建土楼类似,开平碉楼并非只集中一处,而是分布在开平15个不同的乡镇,所以自驾游是最好的。上面贴出的这几张是位于自力村的碉楼群。这里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在这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下面两张是位于赓华村的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始建于20世纪初的花园别墅。立园以《红楼梦》描绘的大观园为依托,巧妙地将古典园林韵味与欧美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融和在一起,有着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之美,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