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在加拿大碰到的怪事,麻烦事,紧急求助各网友出主意。故事稍长,请耐心看完。(鉴于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本人隐去了公司的名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2001年6月登陆多伦多。同月申请了本地最大的电话公司(以下称A公司)。第二个月来帐单,就有1,2个长途电话费用,(金额都是几元)我没打过。打电话过去问该公司,接电话的人查了一下,说你自己划掉,付你自己打过的就行了。我当时就有疑问,加拿大人办事怎么这样草率,也不寄个新的帐单过来。反过来一想,可能这里的人办事都讲诚信,所以也没多想。接下来几个月,偶尔也有这种事发生,如法炮制,也没放在心上。
半年后,接到一电话推销长途电话,又听朋友说也用这家公司,为省钱,就把长途电话转到此公司门下(以下称B公司)。
接下来一年,一切如常,其中我还搬了家,换了电话号码,长途电话还是用B公司的。一年后的一个月,我忽然收到很厚一叠A公司的长途电话帐单,4000多元,几乎每1,2秒钟就有一个打到世界各地的电话,打电话去询问,说要派人来查看线路。没几天,真有人来查了,说线路问题,4000多元一笔划掉。只付本地电话费。但是随后B公司来的长途电话费也是这个情况,共200多元,打电话交涉,电话说他们是租的A公司的线路,有问题找A公司,打电话给A公司,A公司当然不会理会,因为他们钱也勾销了,也承认了线路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B公司错误的费用还是过来,累积有500多元,当中打过几次电话给B公司,都不得要领。于是我就付了自己打过的电话的费用。
听了一位了解这里情况的朋友意见,说不理它,最多他们会叫讨债公司,你还是不要付,他们也没有办法。当时想会不会对我的信用有影响,但打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这事就让它搁着了。(当中讨债公司也来过,没理他)。
问题来了,最近想让信用卡等级升级,没批准。到另一银行申请新的,明确告知有不良信用记录。本人最近还想买房子,一想到这事,肯定由上述事件引起(现在在等EQUIFAX的具体报告)。现在到了非解决这件事不可的地步。
肯请各位出出主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法律 / 在加拿大碰到的怪事,麻烦事,紧急求助各网友出主意。故事稍长,请耐心看完。(鉴于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本人隐去了公司的名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2001年6月登陆多伦多。同月申请了本地最大的电话公司(以下称A公司)。第二个月来帐单,就有1,2个长途电话费用,(金额都是几元)我没打过。打电话过去问该公司,接电话的人查了一下,说你自己划掉,付你自己打过的就行了。我当时就有疑问,加拿大人办事怎么这样草率,也不寄个新的帐单过来。反过来一想,可能这里的人办事都讲诚信,所以也没多想。接下来几个月,偶尔也有这种事发生,如法炮制,也没放在心上。
    半年后,接到一电话推销长途电话,又听朋友说也用这家公司,为省钱,就把长途电话转到此公司门下(以下称B公司)。
    接下来一年,一切如常,其中我还搬了家,换了电话号码,长途电话还是用B公司的。一年后的一个月,我忽然收到很厚一叠A公司的长途电话帐单,4000多元,几乎每1,2秒钟就有一个打到世界各地的电话,打电话去询问,说要派人来查看线路。没几天,真有人来查了,说线路问题,4000多元一笔划掉。只付本地电话费。但是随后B公司来的长途电话费也是这个情况,共200多元,打电话交涉,电话说他们是租的A公司的线路,有问题找A公司,打电话给A公司,A公司当然不会理会,因为他们钱也勾销了,也承认了线路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B公司错误的费用还是过来,累积有500多元,当中打过几次电话给B公司,都不得要领。于是我就付了自己打过的电话的费用。
    听了一位了解这里情况的朋友意见,说不理它,最多他们会叫讨债公司,你还是不要付,他们也没有办法。当时想会不会对我的信用有影响,但打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这事就让它搁着了。(当中讨债公司也来过,没理他)。
    问题来了,最近想让信用卡等级升级,没批准。到另一银行申请新的,明确告知有不良信用记录。本人最近还想买房子,一想到这事,肯定由上述事件引起(现在在等EQUIFAX的具体报告)。现在到了非解决这件事不可的地步。
    肯请各位出出主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种事遇上了比较倒霉。但不理是不行的。你对A公司的处理方法是对的,对B公司,一定要继续交涉。你不交涉,人家就默认为你没意见,当然会把欠款情况报告信用公司。每一次交涉都要留笔记。
      • 你说的很对,回想整个过程,我但是应该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直接写信给B公司的CEO。因为交涉了几次,都是不能拍板的人,叫他们更大的头出来,又说不在,又叫我们跟A公司去交涉。幸好我有全部的记录。
        • 我觉得,让你去找A 公司不合适,你应该拒绝。让B公司去找A公司,因为你是B公司的客户。
          • 你说的对,我正是这么做的,但我们猜测,B公司是小公司,又怕得罪A公司,所以一直不肯去交涉,只有过一次不成功的三方通话
        • Keep every details for every effort you did. Keep talking with B company. may be threaten them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 media. Even tell the medai. I know one person did like this, and it is very effective.
    • 这个该死的信用记录,跟档案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谁会在背后帮你划上一笔,想抽出来,却连个后门儿都找不着。
      亲临B公司面谈,给他们看A公司的错误,B公司有责任帮你想A查证。不行的话,问问媒体有没有办法,问问律师有没有办法。

      要是你把所以A的出错证据交给银行/信用卡公司,他们会不会不在乎所谓的信用记录?

      要是跟信用局谈,不知他们能否取消坏记录。
    • 唉, 你朋友的建议害了你啊. 当初应该搞清的, 而不是不理. 借这个贴子说一下, 如果碰到付帐纠纷,很多发生在每月扣除的保险费等方面的, 如有纠纷, 千万不要采取让银行停止付款等硬性措施来解决. 那会是事得其反, 损失很大.
      应该继续付歀, 同时交涉. 然后让它们把钱退回来.

      以上信息前一段时间查保险信息时来自一个专门介绍保险的网站, 具体地址忘了.
      • 也对也不对。对于那些名牌大公司,当然可以相信问题解决后会得到退款。但对于小公司,尤其是新公司,还是要在交款前把问题解决好。
        • 赫赫, 还有个教训就是尽量和大公司交往. 我是有体会, 这里的大公司也是经常乱来, 我最厉害一个月收到Rogers三张帐单, 而且居然能数目都不同(天知道怎么搞出来的). 但打电话去交涉后一搬下个月的帐单里能给你去掉.
        • 是很难啊. 但是怎么办呢? 就像这位楼主一样, 不理, 那信用记录都给破坏了. 我想如果我碰上了, 还是会付款的(如果是几百块的话), 毕竟信用记录比这几百块值钱啊. 如果像这样别人弄一下, 收尾的工作搭上的人力物里恐怕就不止几百块了.
    • 我现在想请个律师,有没有用?
      • 得要不少银子呀。
      • 你在同B公司打交道的同时,应当1.向各个信用局查询你的信用状况,2.向各个信用局complain。
        • contact better business bureau
        • 烦请告知都有些什么信用局?名称,网址。谢谢
    • 信用卡等级升级肯定与上述事件无关。不要理睬他们, 不必找律师。
      • Why? I think it must be the reason if there is nothing else like this.
    • See http://www.cbc.ca/consumers/consumertips/tips_creditrating.html, this may help.
    • 也想过ccl的做法,只跟信用评估公司打交道。顺便问一下,这里好象有二家大的信用评估公司,如果只跟一家打交道,如果他信了你,把信用记录更改了,另外一家也会同时改吗?
      • I think you have to contact both
    • 我也有类似得经历,但只有很少得钱,是关于订报纸的事
      有一天有几个报童上门推销toronto star,每周2。49元,含gst。我就订了。结果第一次从我账上收了13快多(每2五周收一次钱)。我想几毛钱也没管他,想可能是周五起订造成的。
      第二次的收了我比上次又多几毛钱,我就打电话过去问,怎么每次钱越受越多,那个人倒是挺负责,查了20多分钟,被告知系统记录的是2。49元一周,实际收的是2。7元多(记不清具体数字),说他们用户多,价格改了很难一个个通知。我想也合理也不合理,反正钱不多,也就算了。
      好了,第三次又比上一次多收几毛,14块多,我又打电话过去问,被告知我由于报告过一次报纸丢失,所以优惠给我多订了两天。
      我的同事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包括订报纸,水电费等。
      我不知道是我不适应这里的商业规则呢,还是这里的规则就是这样的。我的感觉是上门推销的东西坚决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