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从识字开始记得读过本赵氏孤儿之类的几本书,加上各色小人书,大体上对英雄的概念都是有德有才智勇双全的高大上人物。在那数理化教科书占据每天24小时绝大多数时间的年代里,其他的书对我基本绝迹。直到上了大学,才开始自由进出图书馆,也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从床头排到床尾。
其中一本对我产生震动的书,是三国志。
小时候从亲戚那里借过三国小人书,全套的,还照着上面的将领描摹过。那些英雄形象,自然印象深刻。可读了三国志,看了袁绍传,颠覆了我以往的概念。
世人对袁绍的看法,大概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纸老虎,与曹操对战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但三国志袁绍传的开篇,却是祖上”居三公位,由是权倾天下”,”好学有威重“,“为天下所归”,”“绍有姿皃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
怎么样?袁绍实际是一个久负盛名的高官四代,“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把时空移位到今天,到你我面前,可以与何种人物相称?这里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重点:一个再有势力,看上去无比强大的人物,或者权力集团,大公司,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能是顶礼膜拜或者广为称颂的,不代表不会被击败,不排除败得很惨的结果。
那么袁绍又是怎么败的?是否是因为空有其名,是否门下无良将,抑或是他就该败?还是因为曹操得了大将关羽?
袁绍败给曹操的官渡之战,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官渡之战,其实是曹操几乎命悬一线的苦战。
袁绍大军压境准备渡河,曹操“兵少不敌”,奔袭解白马太守刘延之围,和延津趁乱袭击袁绍骑兵,虽杀敌二名将,实际上并未改变力量对比。接下来正面接战,战线数十里,曹操“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合战不利”。袁绍堆高土及地道近迫作战,并射曹军“矢如雨下”,“衆大惧”。江东孙策“谋袭许”,”刘辟等叛应绍“。可以想象,如果在今天,我等看客会如何看当时的曹操?不用说,就是以卵击石。
可是,在如此悬殊力量对比之下,曹操不久却灭了袁绍,他怎么做到的?
曹操虽熟读兵书,用兵机变,但当时袁绍的兵势太盛,也只能准备后撤。但荀彧却激励他“以至弱当至强...天下之大机也”。这什么概念?大卫王击败巨人歌利亚,力量悬殊对比之下的战胜,可是一世的盛名在此一击。至于说当时曹操是怎么胜的,大卫怎么击败巨人的,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结果的震撼力。当年徐向前将军攻打临汾,“坚持最后五分钟”,最终敲下来了这个卧牛城。是不是五分钟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荀彧激励曹操坚持,实际上在这次以弱胜强的典型战役中,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智上的转折点。
两军相持了三个月后,实际上都已经缺粮疲惫。曹操猛攻袁绍后勤,而袁绍却想来个围魏救赵。话虽说,各出各招,没什么不对,可这一下曹操的军事素养的优势就出来了,曹操知道轻重,不顾敌援背水一战,把袁军后勤大将灭了。这时候已经折腾了三个多月的袁军将领们再也熬不下去了,降的降,逃的逃,袁绍也就从石头幻化成卵了。
现在回顾一下曹操到底是如何战胜普通人眼里根本难以战胜的袁绍的:
袁绍是强的一方,有长处,有弱点,但都不是关键,关键是碰到了这个有更强军事素养坚忍而又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下去,等待对方疲惫的曹操。而曹操,则不是可以对众人说,”我无比利害,袁绍肯定这个无能的巨无霸,肯定能被我一战而灰飞烟灭“。 真正的曹操,那几个月可是受尽煎熬,“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身家性命随时交付的境地。最终的战胜,除了运气,还有曹操做到的几点:
1. 灵活运用战术,歼灭部分袁军。
2. 该正面阵地苦战,就苦战。
3. 疲惫困难下,继续坚持。
4. 寻敌弱点,持续攻击,直至战胜。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其中一本对我产生震动的书,是三国志。
小时候从亲戚那里借过三国小人书,全套的,还照着上面的将领描摹过。那些英雄形象,自然印象深刻。可读了三国志,看了袁绍传,颠覆了我以往的概念。
世人对袁绍的看法,大概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纸老虎,与曹操对战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但三国志袁绍传的开篇,却是祖上”居三公位,由是权倾天下”,”好学有威重“,“为天下所归”,”“绍有姿皃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
怎么样?袁绍实际是一个久负盛名的高官四代,“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把时空移位到今天,到你我面前,可以与何种人物相称?这里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重点:一个再有势力,看上去无比强大的人物,或者权力集团,大公司,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能是顶礼膜拜或者广为称颂的,不代表不会被击败,不排除败得很惨的结果。
那么袁绍又是怎么败的?是否是因为空有其名,是否门下无良将,抑或是他就该败?还是因为曹操得了大将关羽?
袁绍败给曹操的官渡之战,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官渡之战,其实是曹操几乎命悬一线的苦战。
袁绍大军压境准备渡河,曹操“兵少不敌”,奔袭解白马太守刘延之围,和延津趁乱袭击袁绍骑兵,虽杀敌二名将,实际上并未改变力量对比。接下来正面接战,战线数十里,曹操“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合战不利”。袁绍堆高土及地道近迫作战,并射曹军“矢如雨下”,“衆大惧”。江东孙策“谋袭许”,”刘辟等叛应绍“。可以想象,如果在今天,我等看客会如何看当时的曹操?不用说,就是以卵击石。
可是,在如此悬殊力量对比之下,曹操不久却灭了袁绍,他怎么做到的?
曹操虽熟读兵书,用兵机变,但当时袁绍的兵势太盛,也只能准备后撤。但荀彧却激励他“以至弱当至强...天下之大机也”。这什么概念?大卫王击败巨人歌利亚,力量悬殊对比之下的战胜,可是一世的盛名在此一击。至于说当时曹操是怎么胜的,大卫怎么击败巨人的,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结果的震撼力。当年徐向前将军攻打临汾,“坚持最后五分钟”,最终敲下来了这个卧牛城。是不是五分钟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荀彧激励曹操坚持,实际上在这次以弱胜强的典型战役中,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智上的转折点。
两军相持了三个月后,实际上都已经缺粮疲惫。曹操猛攻袁绍后勤,而袁绍却想来个围魏救赵。话虽说,各出各招,没什么不对,可这一下曹操的军事素养的优势就出来了,曹操知道轻重,不顾敌援背水一战,把袁军后勤大将灭了。这时候已经折腾了三个多月的袁军将领们再也熬不下去了,降的降,逃的逃,袁绍也就从石头幻化成卵了。
现在回顾一下曹操到底是如何战胜普通人眼里根本难以战胜的袁绍的:
袁绍是强的一方,有长处,有弱点,但都不是关键,关键是碰到了这个有更强军事素养坚忍而又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下去,等待对方疲惫的曹操。而曹操,则不是可以对众人说,”我无比利害,袁绍肯定这个无能的巨无霸,肯定能被我一战而灰飞烟灭“。 真正的曹操,那几个月可是受尽煎熬,“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身家性命随时交付的境地。最终的战胜,除了运气,还有曹操做到的几点:
1. 灵活运用战术,歼灭部分袁军。
2. 该正面阵地苦战,就苦战。
3. 疲惫困难下,继续坚持。
4. 寻敌弱点,持续攻击,直至战胜。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