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2022年三月意大利之行(March 16th 奥尔维耶托Orvieto)

从皮恩扎往东南, 只需开10公里, 就到了托斯卡纳艳阳下电影片头的取景地, 一片更为著名的之字型丝柏树分割的田野。该地拍摄点坐标是43.062012, 11.722722。实际上也是小村Monticchiello的入口, 离村口停车场就几百米。


这个点的风景是我觉得此行最美的。


快到Monticchiello停车场时在车上随手拍的照片。看样子也是一个农家乐。


Monticchiello也是山顶上的小村。整个托斯卡纳地区有好几个以Mont开头的村子, 很容易混淆。有一个在皮恩扎以西20多公里的, 叫Montalcino, 是著名的意大利红葡萄酒布鲁内洛·迪·蒙塔尔奇诺(Brunello di Montalcino)的产地, 也因此吸引很多国人去那里品酒旅游。

我们去的这个Monticchiello村比皮恩扎还要小很多, 皮恩扎因为有教皇的恩赐,所以村里有宏伟的教堂, 执政厅等大的建筑, 这个小村就是更为典型的农村了。然而外来车辆也不能进。

停车场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嘿嘿。看到停车场边春花怒放, 脑子里忽然冒出这句唱腔来。

Monticchiello 停车场与村口交界处是城门洞。进了洞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著名的网红餐馆, Osteria La Porta, 方圆几十里,乃至国内的小红书上都常提到。经营托斯卡纳菜。我们就在这里午餐。

饭馆的室外座位可以欣赏整个山谷的美景。午餐的选择比晚餐要少很多。我的是Ravioli al Tartufo, 如果翻译过来只能叫松露菠菜大馄饨。实际上与中国的馄饨相去甚远, 馅里全是cheese. 但我很想尝尝托斯卡纳的松露, 所以点了这个。真正的托斯卡纳松露尤其是白松露非常珍贵, 堪比燕窝, 大部分餐馆给的都是最常见的黑松露。罗马有几家米其林可以品尝到托斯卡纳的白松露。女儿那份是Pappardelle al ragu toscano, 托斯卡纳肉酱宽面条。她说特别好吃。孩子她爸那个是 Guancia di manzo brasata al vino, 慢炖牛腮。著名的托斯卡纳菜。托斯卡纳地区是以吃牛的各个部位包括牛下水闻名的。


下午继续往南开, 准备晚上到罗马还车。下午三点多到了奥维托 Orvieto, 一个建立在石灰火山岩的悬崖上的古村落, 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我想看的是她的地下洞穴, 叫Orvieto Underground, 另外还有城里的一口井, Well of St. Patrick。

临近奥维托时, 在高速上已能仰望她的身影, 然后车一路爬升, 挺陡的呢, 耳朵都有反应, 终于来到城墙边的停车场。

从停车场要乘三到四个长电梯, 再走几百米, 才能到市中心, 也就是大教堂广场。奥维托大教堂, 是与锡耶纳大教堂并称为姊妹的建筑, 外观的确很像, 都是正面雕龙画栋精美华丽, 镶嵌色彩柔和的大幅马赛克壁画, 侧面黑白大理石组成的斑马纹, 这个教堂尤其斑马, 看多了眼花。

那时候锡耶纳大区流行这样的条纹审美, 虽然奥维托已经不是托斯卡纳地区了。

教堂可以进去参观, 门票五块, 我们没进去。锡耶纳的那个才真值得参观, 然而我们也没进去, 没赶上, 到那里时刚好关门。锡耶纳部分以后会写到。我想去奥维托的地下洞穴, 售票处就在教堂广场, 可买票时才知道4点那场是意大利语的, 5点15分才是英语的。奥维托市的旅游网站上有场次时间, 但没注明语言, 而地下洞穴是不能自行参观的, 必须导游带领。所以只好等到五点。奥维托的旅游网站制作的出奇的精致, 尤其那个中文翻译, 及有文采, 并且每句话都翻译的很准确。这么小的一个意大利悬崖镇, 竟然能把中文翻的这么好, 有人材。而实际上每年来此旅游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摘抄一段网站上对地下洞穴的介绍:”岁月在地窖里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尘,每走一步,尘土飞扬,停驻在空气中,光线从小窗中射进来时,给石窟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但这些洞窟的墙体与其他的不同,仿佛将人带入到一个奇异的空间,模仿着地上的那个世界,却又令人不安:墙体从上到下,覆盖着数千个几英寸深的方形凹槽。这让人想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永生》中主人公所说的:“这建筑是神的杰作。”我起初想到。看了荒无人烟的房间后,我想到:“建这个地方的神灵已死。”当我看到建筑的非同寻常之处时,我想:“建造这里的神灵疯了。”当然,建造这些石窟的既非神灵,亦非疯子。但这里的一切都与陆面上开发利用的逻辑相对应。洞窟学家们发现,地下的这些被称为“灵灰安置所”的地方,以及墙上的小凹槽,原来是奥尔维耶托的古人们特意挖来,用以养殖鸽子的。如今,鸽子肉是奥尔维耶托的一道地方美食。”

多么文采飞扬! 旁征博引。我对比了英文版的, 这个翻译完全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

这就是地下城的鸽子洞:

难以想象这竟是三千多年前的人干的。公元前九百年这里是伊特拉斯坎文明所建的城邦。1200个石窟! 而且一点不粗糙, 比我小时候看的地道战电影里的地道要发达。电影里的地道即使真存在过, 也是公元后1900多年的制作了。

我们也去了这个洞窟:"但或许最激动人心的是在大教堂广场附近发现的一座洞窟。洞里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橄榄油压榨设备,包括磨石、压榨器、窑炉、拉磨动物的槽、水管和蓄水池等。在洞窟里安装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以及洞窟当初被挖掘时所留下的特点,符合伊特拉斯坎时期的地窖的对称式安排。”

在等待导游期间我们去了圣派屈可井。距离教堂广场有一公里。沿途领略Orvieto的小巷风光。


“圣帕特里奇奥井(St. Patrick’s well)。您可以由梯子下到深达60米的井底。这口井是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于1527年设计。当时教皇克莱孟七世为了逃避查理五世的军队,在此地避难,委托桑加罗设计了这口井。井内的两个梯子盘旋,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个用来下井,另一个用来出井。这样的设计,方便人们与驮畜直接下到水边,而上来时又不会挡着下来的人们。”

井很深, 下去容易, 上来难, 气喘吁吁。四百多级台阶。井底合影。

爬的过程中哆哆嗦嗦照张像, 生怕手机掉井底。

看来这个双螺旋DNA结构楼梯在中世纪也是流行。我们在巴黎时刚下飞机就租车到卢瓦河谷的香波城堡, 里面也有这种结构的楼梯, 那个设计是为了使国王的女人们即使走在楼梯上,也是相望不相遇, 以免打起来。而这个井设计双螺旋, 是为了取水的和送水的不至于迎面撞上, 以免影响运送效率。

一边爬一边听孩子讲教皇克莱孟七世。她上的是天主教学校, 刚学了几门宗教课, 来意大利算是来着了。随便一处古迹或者雕刻绘画, 就有她刚背过的名字。克莱孟七世是美第奇家族出过的第二个教皇。比较倒霉, 吃了他堂兄也就是美第奇家族出的第一个教皇利奥十世滥发赎罪券敛财的挂落, 本人也挥霍无度, 且懦弱无能,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 就是那个有六个老婆砍了其中两个老婆人头的, 要求克莱孟七世宣布自己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克雷芒也处理不好,引起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


克莱孟七世时,宗教改革运动的战火烧到了罗马,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攻陷了罗马,大肆屠城。在梵蒂冈大教堂被火焚烧时, 幸亏教皇身边的瑞士雇佣军拼死保护他逃到圣天使堡, 而那200多名瑞士兵基本都死在了圣天使桥上。所以至今梵蒂冈由瑞士籍士兵保卫, 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真忠心耿耿。克雷芒七世在圣天使堡里被困了几日, 没吃没喝, 后来乔装逃往老家佛罗伦萨。然而老家人也不欢迎他。他的到来引起了佛罗伦萨市民骚乱。一张被市民从市政府丢下来的桌子砸在了领主广场米开朗奇罗的《大卫》雕塑上,损伤了大卫的左前臂。当时领主广场上的大卫是真品, 现在摆在领主广场上的大卫是复制品。

大概这次九死一生刺激了克雷芒七世, 他决定寻找一处安全的藏身所在, 以防再被饿死。这个距离罗马100公里的火山口镇, 就成了理想目的地。挖一口井,既能藏人, 也能藏吃的。 这是St. Patrick’s well 的诞生。

St. Patrick’s 井门票: 成人五块, 18岁以下三块五。

地下洞穴门票: 成人 € 7.00, 学生和老人€ 5.00。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游山玩水 / 2022年三月意大利之行(March 16th 奥尔维耶托Orvieto) +4

    从皮恩扎往东南, 只需开10公里, 就到了托斯卡纳艳阳下电影片头的取景地, 一片更为著名的之字型丝柏树分割的田野。该地拍摄点坐标是43.062012, 11.722722。实际上也是小村Monticchiello的入口, 离村口停车场就几百米。


    这个点的风景是我觉得此行最美的。


    快到Monticchiello停车场时在车上随手拍的照片。看样子也是一个农家乐。


    Monticchiello也是山顶上的小村。整个托斯卡纳地区有好几个以Mont开头的村子, 很容易混淆。有一个在皮恩扎以西20多公里的, 叫Montalcino, 是著名的意大利红葡萄酒布鲁内洛·迪·蒙塔尔奇诺(Brunello di Montalcino)的产地, 也因此吸引很多国人去那里品酒旅游。

    我们去的这个Monticchiello村比皮恩扎还要小很多, 皮恩扎因为有教皇的恩赐,所以村里有宏伟的教堂, 执政厅等大的建筑, 这个小村就是更为典型的农村了。然而外来车辆也不能进。

    停车场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嘿嘿。看到停车场边春花怒放, 脑子里忽然冒出这句唱腔来。

    Monticchiello 停车场与村口交界处是城门洞。进了洞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著名的网红餐馆, Osteria La Porta, 方圆几十里,乃至国内的小红书上都常提到。经营托斯卡纳菜。我们就在这里午餐。

    饭馆的室外座位可以欣赏整个山谷的美景。午餐的选择比晚餐要少很多。我的是Ravioli al Tartufo, 如果翻译过来只能叫松露菠菜大馄饨。实际上与中国的馄饨相去甚远, 馅里全是cheese. 但我很想尝尝托斯卡纳的松露, 所以点了这个。真正的托斯卡纳松露尤其是白松露非常珍贵, 堪比燕窝, 大部分餐馆给的都是最常见的黑松露。罗马有几家米其林可以品尝到托斯卡纳的白松露。女儿那份是Pappardelle al ragu toscano, 托斯卡纳肉酱宽面条。她说特别好吃。孩子她爸那个是 Guancia di manzo brasata al vino, 慢炖牛腮。著名的托斯卡纳菜。托斯卡纳地区是以吃牛的各个部位包括牛下水闻名的。


    下午继续往南开, 准备晚上到罗马还车。下午三点多到了奥维托 Orvieto, 一个建立在石灰火山岩的悬崖上的古村落, 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我想看的是她的地下洞穴, 叫Orvieto Underground, 另外还有城里的一口井, Well of St. Patrick。

    临近奥维托时, 在高速上已能仰望她的身影, 然后车一路爬升, 挺陡的呢, 耳朵都有反应, 终于来到城墙边的停车场。

    从停车场要乘三到四个长电梯, 再走几百米, 才能到市中心, 也就是大教堂广场。奥维托大教堂, 是与锡耶纳大教堂并称为姊妹的建筑, 外观的确很像, 都是正面雕龙画栋精美华丽, 镶嵌色彩柔和的大幅马赛克壁画, 侧面黑白大理石组成的斑马纹, 这个教堂尤其斑马, 看多了眼花。

    那时候锡耶纳大区流行这样的条纹审美, 虽然奥维托已经不是托斯卡纳地区了。

    教堂可以进去参观, 门票五块, 我们没进去。锡耶纳的那个才真值得参观, 然而我们也没进去, 没赶上, 到那里时刚好关门。锡耶纳部分以后会写到。我想去奥维托的地下洞穴, 售票处就在教堂广场, 可买票时才知道4点那场是意大利语的, 5点15分才是英语的。奥维托市的旅游网站上有场次时间, 但没注明语言, 而地下洞穴是不能自行参观的, 必须导游带领。所以只好等到五点。奥维托的旅游网站制作的出奇的精致, 尤其那个中文翻译, 及有文采, 并且每句话都翻译的很准确。这么小的一个意大利悬崖镇, 竟然能把中文翻的这么好, 有人材。而实际上每年来此旅游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摘抄一段网站上对地下洞穴的介绍:”岁月在地窖里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尘,每走一步,尘土飞扬,停驻在空气中,光线从小窗中射进来时,给石窟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但这些洞窟的墙体与其他的不同,仿佛将人带入到一个奇异的空间,模仿着地上的那个世界,却又令人不安:墙体从上到下,覆盖着数千个几英寸深的方形凹槽。这让人想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永生》中主人公所说的:“这建筑是神的杰作。”我起初想到。看了荒无人烟的房间后,我想到:“建这个地方的神灵已死。”当我看到建筑的非同寻常之处时,我想:“建造这里的神灵疯了。”当然,建造这些石窟的既非神灵,亦非疯子。但这里的一切都与陆面上开发利用的逻辑相对应。洞窟学家们发现,地下的这些被称为“灵灰安置所”的地方,以及墙上的小凹槽,原来是奥尔维耶托的古人们特意挖来,用以养殖鸽子的。如今,鸽子肉是奥尔维耶托的一道地方美食。”

    多么文采飞扬! 旁征博引。我对比了英文版的, 这个翻译完全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

    这就是地下城的鸽子洞:

    难以想象这竟是三千多年前的人干的。公元前九百年这里是伊特拉斯坎文明所建的城邦。1200个石窟! 而且一点不粗糙, 比我小时候看的地道战电影里的地道要发达。电影里的地道即使真存在过, 也是公元后1900多年的制作了。

    我们也去了这个洞窟:"但或许最激动人心的是在大教堂广场附近发现的一座洞窟。洞里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橄榄油压榨设备,包括磨石、压榨器、窑炉、拉磨动物的槽、水管和蓄水池等。在洞窟里安装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以及洞窟当初被挖掘时所留下的特点,符合伊特拉斯坎时期的地窖的对称式安排。”

    在等待导游期间我们去了圣派屈可井。距离教堂广场有一公里。沿途领略Orvieto的小巷风光。


    “圣帕特里奇奥井(St. Patrick’s well)。您可以由梯子下到深达60米的井底。这口井是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于1527年设计。当时教皇克莱孟七世为了逃避查理五世的军队,在此地避难,委托桑加罗设计了这口井。井内的两个梯子盘旋,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个用来下井,另一个用来出井。这样的设计,方便人们与驮畜直接下到水边,而上来时又不会挡着下来的人们。”

    井很深, 下去容易, 上来难, 气喘吁吁。四百多级台阶。井底合影。

    爬的过程中哆哆嗦嗦照张像, 生怕手机掉井底。

    看来这个双螺旋DNA结构楼梯在中世纪也是流行。我们在巴黎时刚下飞机就租车到卢瓦河谷的香波城堡, 里面也有这种结构的楼梯, 那个设计是为了使国王的女人们即使走在楼梯上,也是相望不相遇, 以免打起来。而这个井设计双螺旋, 是为了取水的和送水的不至于迎面撞上, 以免影响运送效率。

    一边爬一边听孩子讲教皇克莱孟七世。她上的是天主教学校, 刚学了几门宗教课, 来意大利算是来着了。随便一处古迹或者雕刻绘画, 就有她刚背过的名字。克莱孟七世是美第奇家族出过的第二个教皇。比较倒霉, 吃了他堂兄也就是美第奇家族出的第一个教皇利奥十世滥发赎罪券敛财的挂落, 本人也挥霍无度, 且懦弱无能,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 就是那个有六个老婆砍了其中两个老婆人头的, 要求克莱孟七世宣布自己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克雷芒也处理不好,引起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


    克莱孟七世时,宗教改革运动的战火烧到了罗马,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攻陷了罗马,大肆屠城。在梵蒂冈大教堂被火焚烧时, 幸亏教皇身边的瑞士雇佣军拼死保护他逃到圣天使堡, 而那200多名瑞士兵基本都死在了圣天使桥上。所以至今梵蒂冈由瑞士籍士兵保卫, 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真忠心耿耿。克雷芒七世在圣天使堡里被困了几日, 没吃没喝, 后来乔装逃往老家佛罗伦萨。然而老家人也不欢迎他。他的到来引起了佛罗伦萨市民骚乱。一张被市民从市政府丢下来的桌子砸在了领主广场米开朗奇罗的《大卫》雕塑上,损伤了大卫的左前臂。当时领主广场上的大卫是真品, 现在摆在领主广场上的大卫是复制品。

    大概这次九死一生刺激了克雷芒七世, 他决定寻找一处安全的藏身所在, 以防再被饿死。这个距离罗马100公里的火山口镇, 就成了理想目的地。挖一口井,既能藏人, 也能藏吃的。 这是St. Patrick’s well 的诞生。

    St. Patrick’s 井门票: 成人五块, 18岁以下三块五。

    地下洞穴门票: 成人 € 7.00, 学生和老人€ 5.00。

    • 谢谢分享。
    • 细致翔实,记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