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先说一个娃在身边的故事。

我所有在北美的家人都在西部,我是唯一在东部的。我在西部的阿姨快70了,姨夫前阵子查出癌症,要化疗。但心脏不好,每次必须住院才行。阿姨很能干,但不喜欢家务,做饭,一生算是养尊处优。可这医院,家两头跑,还要做饭给姨夫吃,很快她就扛不住了。想找人帮忙,但姨夫不喜欢外人。

阿姨的独子住她附近,一家6口,2小,2老,女方父母身体不好,加上两小的,还要工作,表弟已经很忙了,自然没法回家住。阿姨当年担保资助了最小的表妹来美国读书,住阿姨附近。但也是娃小,且大厂项目经理,工作非常忙,回家还要加班。排来排去,只能是我和加拿大的一表妹两人轮流。我们两也为难,但比另外两个好些。

最后阿姨一个电话,直接把我国内的舅舅召到美国。大家都有工作,小孩,只有他是有空的。儿子的房子是阿姨全款买的。走过去10分钟,可儿子有儿子的生活,儿媳的父母都在,儿子基本是靠不上了。好在我们大家庭互相走动很近,一家有事,大家都会来帮忙。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钱财税务 / 也来凑个热闹求建议: +2

    自住房市值180万左右,还剩1000元贷款。投资房70万左右还有10万元贷款,出租,每月有正现金流约1300元。夫妻俩都55+岁,工薪一族,家庭工资年收入18万。两儿都已大学毕业在美工作,收入不错,但男孩子花费大积蓄不多,都没成家无置业。夫妻俩在加消费支出倒不多,一年能存个6-7万元。15万现金已放GIC(一年期),另有7万买了TFSA下的基金,目前现金账户不到7万(每月增5000元左右)。退休时(10年内)估计两个人的退休金总共能拿约9万一年(但那时的通胀必定也很高)。

    目前打算:

    1)改变方式,享受生活。逐渐转向半退休的生活,每年多出去旅游玩乐,把原本能存6-7万元变成只存2-3万元(其余的花掉)。

    2)维持现状,继续存钱。几年后把存款和GIC及TFSA里的钱取出凑成25-30万美元,支持两娃作为他们买房首付的一部分。

    3)继续投资。买多一套小房(Townhouse或Condo),退休前再卖掉两套投资房。

    4)借钱给娃买房,退休后去美国养老。5年内借给两娃30万美元买房,退休后卖掉加拿大的两套房,加上借给两娃的钱(这个很有可能收不回来),在孩子家附近买房养老。

    5)应选择其他更合适的建议?先谢谢大家的宝贵意见!

    • 看晕了,自己先花了。 +1
      • 不好意思,怕说不清楚,所以写的多了些 +1
    • 没啥说的,JDXM, 18万一年能存下6-7万,基本上就是没花钱。2个退休金能有9万,都是20多年的政府工? +3
      • 是的,政府工,比较稳定
    • 羡慕有这实力,孩子都独立了,赶紧享受生活到处转转,孩子打算买房的时候各资助一下,量力而为 +2
      • 确是好建议,谢谢你!
    • 怎么花,能攒这么多?如果有这样的好习惯,还是不要改变,18万贷款利率正常的话,你攒不下钱。
      • 无房贷车贷,加上有点其他收入(如正现金流的房租),所以能存下钱来
    • 存款太多,要消费 +1
    • ...

      如果哥俩不远,可以考虑买一个房,两个娃的产权,51/49。

      这样俩人不用把房租给外人。你俩还能有个住处,当个夏宫。😂

      他俩其中一个可以当自住房,有些税务优惠。他俩的房租加上你俩投入,维持房贷应该问题不大,然后可以半工作半放松,提高老两口生活质量。

      将来他俩卖房,起码一部分房贷已经付了的,就可以变成 cash。

      • 谢谢。不过他俩离得很远,不可能住在一起。再加上合买房子,将来牵涉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所以得为他们分别买房。
        • 那就挑个 better kid。😂😂
          问问哪个想要房,哪个想要 cash。把计划做好,问题不大。
        • 孩子都在美国挣高薪,怎么还需要加拿大收入一般般的父母出钱买房子,你这想法就不对。一个孩子就挣你们2人的双倍工资还多,哪里还需要你出钱给人家买房子。 +1
          • 按理是这么讲,但看他俩到了适婚年龄还没结婚,也没存下钱,心里着急,想帮他们先把房子买了,再谈女朋友(自身条件好些才有女孩喜欢?)
            • 这边也不像国内男孩没房婚都没法接,你们也该自己享受享受了,没谈女朋友可能还没碰到合适的,人家都潇洒着呢,不用替他们担心 +1
              • 谢谢你。他们自己确实一点都不急,说不结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做父母的不忍心看他们一辈子打光棍
            • 跟大儿子同学父母聚餐时,大家都说要是这里也像咱们当年只有结婚才有资格申请分房就好了。 儿子们早就抓紧成家了。
    • 1
    • 我选1。人生好日子不多,尽情享受。
    • 你最需要的是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按你们的收入每月不可以存那么多的,不存在转成半退休的问题。转成半退休你还有啥钱? +3
      投资房必须有很多贷款。你有两个选择,立即卖出现有的投资房,改投etf,或者用现有投资房的loc做首付,再买两套房子。持有一套几乎没有贷款的投资房,是最差选择
      • 哈哈😄 "不良消费习惯"。
        都是移民害的, 否则我们都没有机会养成这习惯。2000年我们刚来的时候上 ESL 班, 班上同学的老乡夫妇俩都是学化工的, 先生北大化学系毕业, 出国前在壳牌工作, 当时月薪过万。他俩没孩子。女同学是家里最小的, 被父母哥姐宠爱, 跟我说出国前都没知道商店里出售的食物还打折, 现在开她家冰箱就知道香蕉🍌店这周什么特价。
      • 我们只有一辆车,WFH, 油钱等不多,也基本没房贷车贷,每月花费2000多,所以能省下一些钱,其实那钱还包括了剩下的房租等投资钱款。
        • 你们是联邦雇员吧,也不住大多? 否则再怎么省每个月2000多也不够
          • 我们住在大多边缘地区, +1
            说到花费的事,也算得益于这几年WFH,平时很少出门,也无外游的计划。房子基本无贷款,每月的地税水电什么的不到1000元,买菜是两周一次,吃的非常简单,有时一人一碗面就解决了一顿晚餐,约600一个月,车一辆,保险120多,加上油费共200左右,网费手机费有报销不用自己出钱,其他零零散散的费用平均每月应该不超过800。
            • 所以说你得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挣钱的目的是为了花钱,如果不需要花钱,那钱挣来干嘛呢? +1
            • 2周才买一次菜? 蔬菜早就蔫了。 你们平时也不出门?这日子过得,用不着那么委屈自己。 +1
              • 疫情期间还试过四周才采购一次,所以现在两周没问题。不过你说得对,不应该太委屈自己
            • 不用为了别人怎么看而改变自己,过你自己想过的日子,自己开心就成。 听别人的话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日子反而会难过 +1
      • 投资房总共才70万,能贷出的钱应该不多,就算加上存款什么的,也怕买不起两套房呢,另外打理几套房子会很累很烦。
    • 太佩服了,怎么攒下来的呢?两个人税后可以有多少钱啊? +1
      • 感觉好像不吃不喝一样呢,2人18万,扣掉pension和会费, 每个月税后加起来还不到1万吧,水电地税车险房险外加手机,怎么也得4000吧,然后还存了5000多。 +1
        • 看到了,其他现金流。否则真很难。税太重了。再去掉EI,CPP, 医疗保险,退休金交款之后,感觉没有多少剩余的了
          • 即使楼主有其他现金流也是很值得佩服,我们家庭收入差不多30万,月光,还是很节约的过日子,孩子读的公校不花钱。
            • 如果和LZ贷款一样的话,你真能花。 +2
              • 比她多50万贷款,每月多出3500的房贷, 投资房每月亏几百,相当于每月比她多花4000额外支出。其他的大家都一样,数额相差不了太多。话说她投资房正现金流,给政府多交不少税。
      • 也许是省惯了
    • 75前两人到处多转转,能跑都跑遍。75后,换房找个好点的老年公寓。儿子要帮衬的多了去,不急。看儿媳,能住的住附近,不能的靠自己。 +3
      • 确实。老两口攒俩月,不够儿媳败一个包。看到得吐血,还不如自己溜达败了。 +3
      • 还是多指望自己吧,靠别人不靠谱 +1
        • 两个人不怕的,相依为命。就怕一个,还身体不好。安乐死这种事儿,也是要到那时候,看是否下得了决心。现在说什么,都还太早。我师哥年轻时豪情万丈,现在安排抱团养老最起劲。
      • 确实有些担心跟儿媳处不好(虽然不同住),可我们不想去养老院(公寓)住,想在自家(儿子附近)养老。 +1
        • 理解。但得调整啊,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把握的。身边好几个事例,靠谁都不是铁板钉钉的,只能靠自己。孩子嘛,他想照顾你,老老远,也会飞过来。不想的,在身边也未必。 +2
    • There are organizations called red cross & blue cross.
    • 别的不点评,第四条真敢想啊,👍😄
      • 第四条最不明智。 +4
        实例1, 我们同条街上的邻居香港夫妇曾经有类似设计, 他们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温哥华, 娶了西人媳妇。他们打算跟小儿子在加州养老。两口子在加州置业, 还拿到绿卡。结果小儿子娶了一位四川姑娘, 儿媳喜欢加拿大, 小两口搬回多伦多, 在伦敦安家。 他们搬回"老窝"。实例2, 疫情前我参加社区合唱团,有一对岁数之和为170岁的成都夫妇。 他们是随两个儿子移民加拿大的。 移民10多年后选择回成都养老。
        • 嘿嘿嘿嘿,我是惊讶于楼主敢想思维发散脑洞大开
        • 您的意思是我们不应借钱给娃(怕有去无回)? 还是不应该把加拿大的后路断了而去美国养老?按理人老了之后不是应该离孩子近些吗(方便孩子不时照顾)?
          • 不好意思, 我后悔说话太直,可没办法修改了, 见谅。 借钱给自家娃在我看是理所当然。来到异国他乡,我们在学业事业上都没有能力帮助孩子, 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实现基本条件的安居, 是让为人父母开心的事情。我只是劝您三思去美国养老的事儿。 +1
            • 您说的是大实话,我们心里有的只是感激。美国我们没长住过,虽然知道治安不好,但想到我们老时孩子不在身边,太孤独,也害怕有个三长两短却没人照应,实属无奈之举。真希望他们中至少一个不久以后能回来加拿大(不太可能)
              • 你这些做法自相矛盾,你自己节省把钱给孩子,无非是希望他们过得更好,但你老了又要给他们添负担,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你们都工作那么多年了,英语肯定不是问题,为什么不能老了靠自己?何况你们还有那么高的养老金,比很多人条件好得多。 +3
                • 身体好年龄不太老时靠自己没错,可人总有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到那时不敢想象孩子不在身边该如何养老,住养老院怕被护工虐待死都没人知道和过问一下。 +1
                  • 当初为什么要把两个娃都推到美国哩? +5
                    • 是他们自己找到那里的工作,年轻人想闯一闯就顺理成章南下了
                      • 等需要住养老院的时候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护工也是没办法,一个人要照顾那么多老人。子女在身边当然好,可咱做家长的不能自私,不能为了自己养老而耽误孩子。 +1
                        • 有些理解为何这边的人不太想生孩子,因为指望不上。年轻时不觉得自己老了会有啥问题,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得改变思维,努力习惯“老无所依”的境况。
                          • 你估计是这网上唯一一个说要指望孩子的
                            • 可我也有不少朋友把他们的父母接来加拿大养老啊。国内来的语言、习惯等方面都不行,不更要“依赖”儿女吗
                              • 我们这一代不一样,还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比较大,不可能不管父母的,父母的意识里也是靠儿女,我们下一代在这边长大跟我们不一样,例如我们这一代很多把父母接过来同住,下一代可能吗? 我自己也不愿意
                                • 自己有条件买房,肯定不会同住的,只住在附近,平时各有各的生活,不应该会打扰到孩子吧
                                  • 住附近自己能开车还行,想不出老了开不了车会怎么办,养老确实是个大问题 +1
                                  • 你先算算你们在孩子附近全款买房钱够吗? 美国好地方房价不便宜,地税还高。一年1-2万美元的地税你愿不愿意出
                  • 老得不能动了,你指望孩子来照顾你?你孩子不用工作,不用管自己的孩子?我朋友把她爸送到养老院,那也是无奈之举。她自己没时间,也没经济实力请全职护工在家照顾。问问你自己,如果你父母现在和你们一起生活,不能动了,你们能照顾他们吗? +1
                    • 肯定不会指望他们一天三顿事无巨细来照顾,但如果有事,他们总可以开个车去医院、买个菜啥的总可以吧
                      • 买菜去医院之类的你可以打车 +1
              • 您说也是实话。 +4
                我们老了, 最大的悲哀可能不是钱财的匮乏, 尤其对我们这一代从最基础努力过来的移民, 钱多钱少都能生活。 可是孩子们为了生计和发展,越有能力越有理想的走的越远, 我们的脚步,日后的适应能力可能追不上, 晚年生活清冷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知道坛友学霸女儿这会儿去纽约工作算很近, 去沙特,去瑞典的父母去她们身边生活基本不可能。
      • 我们自己最想的恰恰是这第四条。不明白您为什么觉得我们不应该这样想。我们退休后肯定会体弱多病,也会很孤独,因此会很希望到娃身边住(不在同一屋檐下)
        • 咳,这个真不好细说,情商啊,情商 +1
          • 我们也明白,婆媳是“天敌”,故早想好不跟他们一起住,只求儿子在我们确实需要帮助时(比如去医院)能照看一下。
            • 提示下,美国最大得问题是治安,,,你忘了华人老头倒垃圾给黑人teenager枪毙的事了 如果你不以为然 会吃苦头的 +1
            • 我想现在开始好好锻炼身体, 我们80岁生活自理, 包括自己去医院看病应该不是问题。 看到眼下大多地区的医院诊所, 有越来越多的讲国语的医生, 二代移民学医的也很多, 我相信我们真困难需要帮助时, 不就儿子能够指望。到美国养老, 可能就需要时时依赖儿子, 我不喜欢。 +1
              • 身体好的时候到美国养老还行,身体不好的时候医疗费用都承担不起,得回加拿大看病。但谁知道身体什么时候变差。何况在大多住惯了,去美国很多地方还真不一定能适应。 还是琢磨怎么长寿怎么在加拿大养老更现实。
                • 您说的很有道理。我知道许多一起移民来加拿大,早年去美国工作的同学还惦记回多伦多养老呢。
              • 就算儿子在加拿大,太老了也一样需要依赖儿子呀
                • 你为啥总想着依赖儿子呢? 你完全有能力靠自己。我从来没想过老了要靠子女,就打算能动的时候住现在的房子,身体不好了就去养老院。 +1
                  • 经过大家的点醒,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太依赖儿子了,谁教我们在这边无亲无故呢。
                    • 我之前老惦记回国养老, +1
                      最大的原因就是在这里"无亲无故", 依赖儿子养老很容易成为孩子们的压力和负担。 感觉好歹国内亲朋好友多,最关键劳动力充裕, 几年前闺蜜带我去她在北京密云水库以北, 河北境内"原乡"养老社区买的物业住了一周, 环境条件另外讨论, 就是服务人员的年轻化(都是我家大儿子的岁数), 教育程度(都是大学毕业呀)素质高让我惊叹。可是我家娃爹舍不得远离孩子, 还有医疗保险问题, 国内政策什么的, 我不知道日后能否回国养老。
                      • 我不明白你们经济条件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这个年龄就惦记着养老。我惦记的是如何活到八十多而且能自理。 +2
                        • 你不想是因为你年轻,
                          或许身边朋友都很幸运。 我刚来打工结识朋友,她先生 在省政府工作多年, 孩子也大学毕业,原本岁月静好,四年前先生刚50出头患了一种老年病, 如今每天离不开人照顾,朋友无奈搬到儿子所在城市。 还有位湖南姐姐人很好, 50岁家族遗传病在她身上发作, 只好辞职,她已经被取消驾照无法开车, 行走容易摔倒,需要家人照顾起居。80多能生活自理是很大的祝福, 是我们目前唯一想追求的目标。
                • 你家公婆谁照顾的? +4
                  • 国内的其他儿女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我自己的父母那时也有哥姐照顾。
    • 1
    • 既然退休了有阿公养,保持健康争取拿退休到150岁。其他都是浮云
    • 应该考虑退休了 +4
    • 1&2, 小步增加娱乐支出,剩下的给儿子们做结婚礼物。父母都安顿好了吗?
      • 双方父母都已去世,现在就是担心两娃的个人生活,如果找不到结婚对象的话,存的“结婚礼物”(钱)也送不出去呀。
        • 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跟咱们这一代不同,况且将来什么样的另一半未知,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不确定因素太多,你借给他们的钱,将来不一定有能力还你,即使拿回来也不一定愉快。如今之际,在加拿大养好身体,精神愉快,等他们安家之后,看看哪个儿子媳妇合得来再过去
          • 现在想如果有女儿可能相处起来还好些,儿子往往跟媳妇走,而与媳妇则不容易处好。
    • 如果换成我,我会先把孩子的不确定因素搞定,再做自己的打算。比如留那么个40-50万给2孩子买房基金,剩下的都是为自己养老用了。
      • 确实打算为他们预30万美元的买房首付,剩下的自己养老用
        • 有公司pension自己就不需要留很多钱,你们的pension都花不完的
          • 他们现在都每月只花2000,9万退休金还能省下一大半 +2
            • 是,他们除了DB pension,还有CPP 和 OAS
        • 想法太简单,钱给出去,也未必能照顾你。认识一对父母,把钱都给3个儿子了,老了,都不管。 +4
          • 年轻时总觉得别人(老人)把钱分给孩子真“蠢”和不可理喻,没想到自己现在居然也一门心思想要帮儿子这里那里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 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身外之物是带不走的,现在就送给孩子和帮助孩子对双方都好。 我的处境跟你很相似,我给孩子钱财和房产给的很开心,不求回报。
              • 你是不求回报,楼主是希望有回报的,希望将来儿子照顾她们
                • 其实儿子远离我们这几年来,我们没有给他们添过任何麻烦,且还想着怎么帮助他们,唯一的“回报”(愿望)就是希望老时能离他们近些,互相有个照应,并不是说要他们端屎端尿什么的。 +1
                  • 你说的照应你自己完全有办法解决,端屎端尿就别想了,除了养老院的护工没人会做这个,自己的孩子也不会
                    • 我做的,家里保姆也要偶尔休息。她们休息的时间,我照顾老人。为人父母的,哪个没有为自己小孩做过。能为小孩做,为什么不能为父母做? +1
                      • 为小孩做和为父母做可是完全不一样的,老人的那个气味一般人都受不了 +1
                        • 我做过,照顾过自家和公婆家的老人, 我请教医院的护工,她们教我做,医院的人手不够,家属能帮忙亲人就会减轻痛苦。
                          • 您家老人真有福气。我觉得自己娃不会做这些的,他们这一代没时间也没什么耐心,请专业的护工比较现实 +2
    • 儿子就是泼出去的水,别有任何指望。娶了媳妇,更是。好好照顾自己。选1,老两口旅游不需要5万,2万足够。 +10
      • 儿子们现在对父母很好很孝顺,想到将来他们为了小家而有意无意“忽略”我们,心里很痛。
        • 记得当年我小儿子高中毕业典礼结束后,
          孩子们去舞会,我们几位家长觉得也有必要一起搓一顿纪念。饭桌上由讨论空巢后的潇洒自由, 到日后的孤单。 还是人家厦大学生会主席境界高, 说"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 是为他们的成长竭尽全力, 然后安安静静,默默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 我们当妈妈的都被这"默默"气笑了。 他还友情提示说"你们注意啦, 不要养成不好看的婆婆脸。"
        • 你真是太依赖孩子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成年后应该负责管好自己的生活,包括老年生活,父母少干涉孩子,孩子也应该独立自立,我们这一代还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大多数都比较孝顺管父母,也能接受和父母同住,下一代这样不可能,感情上能关心父母时常探望就不错了 +3
        • 万一你儿子是老农那样的呢?我朋友里就有这样的儿子,儿媳更好。你们就祷告儿子们娶个好儿媳吧。
          • 这种可遇不可求
          • 儿子都不敢指望,何况媳妇?所以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性使然),还是现实点
        • 会哦,前几天我还在吃醋,说我女儿呢。
      • 把儿子养大已经泼出去不少水了。索性一泼到底。浇透。
    • 说到养老,最近刚好看到这个: 人到晚年 都可怜 +1
      知天命那年,老伴去世。我没有再婚,从此孤单一人,好在唯一的儿子已经成人,看着他成家立业,我像终于完成生命交给我的作业一样,松了一口气。我不知
      • 老了,还真是可怜。但真的,别想太多,靠自己。儿女能有心,有事及时回家,就可以了。
        • 我一个朋友在西人的养老院上班,她说那里的老人其实很惨的,多数生活不能自理,被家人送入养老院,平时眼巴巴等着家人去探望。如果老人在里面出了什么事,养老院从上到下能瞒就瞒,实在瞒不住了就避重就轻地解释。所以进去的老人,很多活不了几个月的。 +2
          • 所以你现在就别想那么多了,活在当下,想出去玩就出去玩。 +1
            • 娃也是这么说我们的,不过出国玩一趟,得花好几千吧。我们记挂孩子,这几年拼命存钱也是想着帮他们早日置业成家。可如今看一切皆浮云,西方说的及时行乐,是要逼着我们自己别太把儿子当一回事了。 +1
          • 先说一个娃在身边的故事。 +1

            我所有在北美的家人都在西部,我是唯一在东部的。我在西部的阿姨快70了,姨夫前阵子查出癌症,要化疗。但心脏不好,每次必须住院才行。阿姨很能干,但不喜欢家务,做饭,一生算是养尊处优。可这医院,家两头跑,还要做饭给姨夫吃,很快她就扛不住了。想找人帮忙,但姨夫不喜欢外人。

            阿姨的独子住她附近,一家6口,2小,2老,女方父母身体不好,加上两小的,还要工作,表弟已经很忙了,自然没法回家住。阿姨当年担保资助了最小的表妹来美国读书,住阿姨附近。但也是娃小,且大厂项目经理,工作非常忙,回家还要加班。排来排去,只能是我和加拿大的一表妹两人轮流。我们两也为难,但比另外两个好些。

            最后阿姨一个电话,直接把我国内的舅舅召到美国。大家都有工作,小孩,只有他是有空的。儿子的房子是阿姨全款买的。走过去10分钟,可儿子有儿子的生活,儿媳的父母都在,儿子基本是靠不上了。好在我们大家庭互相走动很近,一家有事,大家都会来帮忙。

            • 感谢分享,故事给人很深刻的印象,你姨家亲人们的互助友爱的精神很感人。不过,透过其中,也看到了生活无奈的另一面。我家在北美没有别的亲朋,以后的境况可能远不如你亲戚家。
              • 其实昨天和我先生聊过这些事儿
                我们的结论,对孩子无论哪种支持,不与养老挂钩,这样心态才能正常。我们尽力独立,靠自己。真有事,孩子们能叫得应就行。我们家族中的长辈亲戚,计划要靠哪一个,最后几乎没一个靠得上的,惨淡收场。反倒是顺其自然,都过得挺好。不懂事儿的孩子,给钱给财产,也未必会好好待父母。懂事儿孝顺的,不给他也知道这是他的责任。
                • 现在说靠自己是没问题啊,可到了动不了时也就只能等S了吗?人老了真可怜
                  • 两个的时候还好,就怕剩下一个。这也是我想安排的,希望那时有AI了,或者有能力请人照顾,或者和孩子住一起。 +2
    • 18 万的家庭收入不买RRSP 减税吗?
      • 有,单位也有match
        • 还以为你是拿Pension 的,因为如果是RRSP , 是无法提前知道退休了每年拿多少退休金的,完全看自己怎么提取了
          • 具体我们也不太清楚,按目前通胀的走势,以后的日子应该也不太轻松。

            人都是善变的,俩娃小时候跟我们感情很好,现在亲情也很浓,但也许他们成家立业后就会大变,虽然有时身不由己。
            • 你俩人退休后有每年九万退休金,应该比多数加拿大状况好了,再拿点OAS+ CPP + RRSp , 现在不用考虑存钱了 +2
    • 就按自己两个人,怎么能在走之前把钱花完算吧,留下来的钱,也不一定按你意愿用到有意义的地方。总是怕没钱,可真的有了,也不知道怎么花,也许还不如紧巴点,反而更能让自己有个奔的方向和动力,而且有了不花,和没挣到感觉差别也不大了,因为都是别人的钱
      • 唉,也就是说钱尽量自己留着,老了自己解决一切问题,儿子就是泼出去的水,大了就和陌生人差不多。这样的境遇、结果真有些想不通。 +2
        • 先做好不指望的打算,自己安排好一切。这样的话任何儿女的心意都是额外的惊喜。人和人之间,就算是父母子女,也没有什么一定的必定的事。现实确实很残酷,想不通想得通都是这样 +2
        • 这个很好想通,你不是也没回国给父母养老送终。 +1
          • 我们是父母不愿意过来,但国内有其他亲人照顾他们,我们定期寄钱、回去探望,而且父母病重时专门请假回去照顾,直至他们去世。
        • 你这是没想明白,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品,大了能做个朋友就不错了,你照顾父母不假,但你的远离也说明,父母不可能羁绊你一辈子,而你也没可能羁绊孩子一生。简单说,你和你孩子的人生轨迹已经不重合了 +3
    • 你们怎么做到的花费这么少?
      • 聪明的人都会过日子
      • 没什么生活(父母、儿女、工作)负担,生活简单,就能不知不觉省下一点钱
    • 1,如果想长寿无忧的话
      • 我们一个好朋友, +1
        十多年前在加拿大读完书拿到身份后,和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南下美国工作了(妻子一直是家庭主妇),现在女儿一个在美国当地结了婚另一个还在读书。有时聊天时我们问夫妻俩可想回来加拿大养老,他们都斩钉截铁地说不回,会在美国养老。我们想自己的实力(钱、语言、生活质量)应该不会比他们差很多,退休后在美国生存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再说离孩子近些心也安些,故才萌生去美国养老的念头。
        • 你们有美国身份?
          • 还没有,但如果将来娃为我们申请,绿卡应该不难拿到。
            • 医疗太贵了,两边各有各的不好。 +1
            • 你家娃是大陆出生的吧,等他们给你申请身份的时候还早呢。 再说你有这边的退休金,在美国那边就不是穷人了,医疗之类的得自己出钱。我那些在美国工作多年的朋友都在琢磨退休后的医保的事情,需要自己额外买医保。
              • 其中一个娃的绿卡排期也快到了,不过我们最起码也要10年之后才会考虑去不去,所以也不急。你朋友在美国工作多年,回来应该拿不到加拿大这边的退休金,当然拿着美国优厚的退休金生活一点都没问题。
                • 我的朋友们是美国人,在美工作多年,有的快退休了,退休后就没有公司的医保了,需要额外买医保。我的意思是,他们美国人都要担心退休后的医保,你一个加拿大人在美国没医保会很难的 +2
                  • 不会吧,那美国广大的穷人或中产没钱买医保,不是连医院都不敢去?
                    • 穷人政府管,中产自己管,美国人没有医保是不敢生大病的 +1
                      • 那也是有绿卡的穷人政府才管,加拿大过去投奔子女的没人管,再加上有点资产更没人管
                        • 对,说的是美国人。加拿大那点退休金换成美元就没多少了,可还不是穷人,比较尴尬
        • 我觉得孩子长大了独立了,要尽量把自己家和他们分开考虑,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尽量力所能及不给他们麻烦,但是也要有相处的高质量的moments,说到底人生全都是moments +1
          • 是,人生都是moment,一直和我先生,孩子这么说。 +1
            • 真高兴观点这么一致~~~感觉楼主思维比较negative, 不太好
              • 楼主2个孩子都工作了,估计60左右了,年纪大一些考虑的问题不一样。而且年纪大的人思维方式也不一样。 +1
                • 😁
                • 年纪不一样,想法不同。有时候也就是一念之间,希望他们多出去走走,可能想法会有变化。
                  • 谢谢你,我们正在转变思维,抛弃养儿防老的不健康的想法,以后会多出去走走的,争取交一些象你们这些积极乐观的朋友。
                • 我们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你们还太年轻,没有想得那么远,也好,怎么开心怎么来 +1
                  • 早就想明白了,孩子独立自己养活自己,我们自己照顾自己。我是不会自己节约然后把钱给孩子的,挣钱是他们的事,养老是我们的事
              • 是有点,感觉感情上很失落
                • 为啥啊?应该高兴啊,自己自由啦,娃也独立了,你要改改自己的思想,这样不仅对自己身体不好,也会影响和娃的关系
                  • 我们也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旦想清楚了,也会转变观念的,谢谢你。
                    • o(︶︿︶)o,算我多嘴
                      • 谢谢你是真的 ; ) 另外你这个表情做得很可爱啊
    • 要是我,肯定选择1。
      • 好的,谢谢你。理智上应该选1,感情上觉得4更理想些。
        • 爱孩子给予孩子也是一种快乐,所以4也不错。
      • 趁着还算中年能吃能跑的,好好玩好好体验未知,养老去哪里十年后再说,美国加拿大都在一块陆地上,去哪都方便都可以。 +1
        • 也是的,不论将来去不去美国,现在都应该先自己享受一下,把身体养好,老了也尽量不麻烦孩子。
    • 显然给儿子钱买房是最重要的。你不给钱,儿子买不起房,你就不要指望儿子会你好。现在上海人的儿子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没有买房,娶不上老婆。美国加拿大日益左化,财政赤字不去解决,大城市房价收入比会越来越大
      • 觉得孩子在买首套房时可以尽所能资助他们一点首付款,现在的年轻人都没什么积蓄的
    • 这么多建议,准备采纳哪个。我也给个建议,身体容许的话,不要改变生活习惯,工作是自己喜欢的,照做,觉得有点累,part time可行最好,退休或不退休,干点自己喜欢的,以前没时间做的。别人的建议只供参考,包括我的,想节省就节省,想腐败就去腐败
      • 感谢你和其他所有网友的宝贵之言。经过这两天的考虑,我们会慎重再考虑将来去哪里养老的事,尽量独立自理,至于生活习惯,节省惯了,一时还改不了,不过以后会安排多出去国内外旅游。
    • 唯一的建议,别着急退休,除非退休后能忙成猴儿
      • 不会的,尽量熬到65岁
    • 绝对的 "不良消费习惯" !过惯了苦日子,估计都没啥兴趣爱好了,至少要有些良好的消费,比如旅游,打球,听听音乐会。去夏威夷就能花1万,音乐会一场200+,冬天室内网球一小时20,夏天高尔夫一场60+,吃喝就没谱了。我相反,能花钱的地方太多,就是不够花
      • 年轻时没资本培养到听音乐会和打高尔夫球的本领,打打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倒没问题。一趟夏威夷一万元听着挺吓人的(四人四万)
        •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玩,不一定要跟风。
        • 现在有资本培养,不晚。我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打网球/高尔夫球。周星驰说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好,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 四万跟你准备送给孩子的几十万比就不算啥了, 而且还享受到了。人活一辈子,总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想来拼命省钱没怎么享受的前半生,自己也没变成百万富翁,是要开始为自己好好活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