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nfo.51.ca/articles/1278609?wyacs=www-homepage
中国经济在房地产危机与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冲击下疲软不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过去一年新冠疫情解封后,希望借由推动高科技与高附加价值产业生产,带动经济迈向复苏。然而分析指出,习近平拯救中国经济的解决方案,可能引发与各国的贸易摩擦。
寻求新经济增长引擎 习近平推“新三样”
北京当局在房地产危机加剧和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扩大的冲击下,经济陷入疲软。过去一年在COVID-19(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解封后,努力刺激经济复苏。
然而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也意味著中国政府已无法继续依靠举债,推动曾经刺激中国五分之一经济扩张的房地产开发,以此拉抬经济成长,并且北京当局也几乎没有展现将经济活动果断转向消费支出的意愿。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试图重塑国家经济模式,以推动未来10年成长的背景下,北京政府试图寻求新的增长引擎,将重心放在高附加价值产业,以推动经济复苏,大批资金正在涌入工厂。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报道分析,“中国希望通过制造产业增长,帮助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和日本式停滞的阴影。”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指出,习近平当局正著眼于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电动车和太阳能板等被称为“新三样”(new three)的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以及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重点。习近平也宣称这类技术将成为“经济支柱”。
根据官方统计,在2023年前三季,中国电动车、锂电池和太阳能板的出口额年增42%。中国海关总署在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指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兆元人民币,首次突破兆元大关,增长29.9%。例如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BYD)、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LT)和太阳能制造商隆基绿能(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等中国企业已经在这些市场跻身全球最知名企业之列。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 约45%用于出口
分析指出,习近平为了刺激中国疲弱经济的增长,著眼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争取进军全球新兴产业市场。然而中国制造业产出在北京当局的补贴政策下快速扩张,国内市场早已无法满足制造业产出供应,使得美国和欧盟近来加强对中国产能过剩的警告。
根据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中国制造业成品相对于全球国内生产毛额(GDP)的顺差目前约为2%,这个数字可能是美国在二战后从未见过。据估计,在中国14亿人无法购买足够的电动车、船舶和家用电器等商品,满足制造业供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约有45%的制造业产出用于出口。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贸易政策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中国区负责人普拉萨(Eswar Prasad)说:“如果中国提高了这些产能,国内又无法吸收,那么中国将在全球寻找出口市场。”他指出,“人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凭一己之力主宰全球市场、并彻底打败各国本土生产商。”
中国政府花费巨资以确保这类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产业大幅增长,这同时意味著在未来几年,全世界都会感受到习近平的经济扩张野心。
中国产品泛滥 各国恐筑起保护主义壁垒
对于习近平对中国经济不振给出的治疗解方,也就是扩大高附加价值的绿色高科技产品。伦敦谘询公司TS Lombar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格林(Rory Green)认为 :“中国的新增长模式给西方带来‘独特的重商主义挑战’…在实施新增长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将学会自己制造更多的东西,从而可能会减少进口,同时向全球市场出口更多的高端产品。”
此外 ,经济谘询机构“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创始合伙人兼研究主管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习近平对中国的愿景类似于“列宁主义的德国”(Leninist Germany)。与美国式的体系相比较,习近平更倾向于放慢扩张速度、提高稳定并专注于生产。葛艺豪预测,如果当前的投资和产业驱动政策环境持续下去的话,未来10年中国的年经济成长率将在3%到4%之间。
他表示,“这么做带来的积极效应是,将会有一些技术上获得成功的故事。这是好事。”“但如此将使得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全球其他国家能够忍受到什么程度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已经开始看到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保护主义反制措施。”
如此很可能导致新一波的关税措施,加上制造业出口带来的“中国冲击”(china shock)很可能引发与许多国家的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