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标题:故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标题:故事
内容:
开路先锋 金正日同志为了把妙香山更好地修成人民的愉快的休息胜地,1981年5月亲自翻山越岭,开辟了妙香山的新的登山路线。 在开辟登山路线的第一天有过这样的事。 金正日同志和要陪他同行的干部们一样穿上登山服准备出发。他眺望着烟雾缭绕的妙香山峰峦,对妙香山历史博物馆馆长问道: “走哪条登山路更险些?” 馆长不知他问这话的用意何在,踌躇一会儿,回答说,上万瀑洞的路更险。 于是,他想了一下,环顾着登山队伍说: “那我们就先往万瀑洞登上去。” 历史博物馆馆长一听这话,着了慌。到万瀑洞去要从岩石和悬崖之间走过,路非常险,曾有很多登山者中途返回。加上天又阴,不知什么时候会下雨,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走这样的险路怎么行呢。于是馆长对他说,改天再登万瀑洞去好不好。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答道: “走路要费点力,才会有意义啊。” 登山队伍出发了。他们经过武陵瀑布来到了游仙瀑布的顶上。这时变化无常的天气终于下起雨点来了。 先于他们出发的登山组这时返回来了,他们全身湿透。他们报告说:再往上去路更陡峻,没有一处可以放心踏脚,岩石上满是藓苔,加上雨浇,简直就象冰一样滑,再往上登是有困难的。 做向导的历史博物馆馆长觉得这正是他该说话的时候,也凑上去说,这样的天气要登上去是危险的。 金正日同志宽厚地笑了笑说,在这样的天气去攀登险峻山路当然会有危险,而且吃力,可是,这样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检查登山路线的安全情况,要比在天气好时更有意义。 他说: “路是险峻,但很有意义。快登上去吧。” 他带头攀险峻山路和悬崖。雨点越下越大。路越往上越难走。金正日同志一直走在最前头,鼓励大家。他说,登上万瀑洞的路虽然陡险,但一路上有许多瀑布,很有登山的乐趣。 他一面艰难地攀登长了藓苔的山崖,一面向干部们一一指示,要每年给凿一凿蹬脚处,以免长藓苔;登山设施不够牢固的要改修一下;在陡险的悬崖上要装上安全钢索。 他们终于登上了可以望见飞仙瀑布和九层瀑布的最后一个山峰,这时天空变得万里无云,一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金正日同志站在大岩石上,久久地望着壮丽无比的瀑布,豪放地说: “飞仙瀑布真是壮观啊! 不到这里怎能说看到了万瀑洞呢? 这么艰难地登上来,还是值得呀!” 过了几天之后,有过这样的事。 连日来,金正日同志视察了万爆洞和上元庵一带,这一天早晨出发时,他给指定方向说: “只看到上元庵和万爆洞,还不能算尽赏了妙香山之美。还要去观赏毗卢峰。 “在妙香山登山路线中,应该再包括登到毗卢峰的路线。” 金正日同志决心去开拓妙香山的最后一道山路。 毗卢峰在妙香山一带是最高的一座山峰,山势非常险峻,所以至今没人到过那里。 人们认为让金正日同志到那里去,是决不应该的。历史博物馆馆长犹豫了一阵说,登毗卢峰的路还未开辟,这回要登到那里是有困难的。 金正日同志却说:攀登还没有开路的山,更有登山的乐趣,让我们来开辟攀登毗卢峰的路不就行了吗! 于是分成几个登山组,带着无线电话机各自开始攀登毗卢峰了。 当走到一个峡谷时,迷了路。迎面是一堵有如刀削的峭壁,根本没有可以登脚之处。做向导的张煌失措了。 金正日同志却笑着说: “你们看,连妙香山历史博物馆馆长都迷失了方向。只好由我做向导了。既然说千态洞长沟深邃,那就该沿着较大的水流逆流而上。大家跟我来吧。” 登山队伍跟着他照原路走下来,然后沿着一股大水流逆流而上。他们一行在草高过人的丛莽中开出一条路,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做向导的突然发现他从前见过的大岩石。就这样,金正日同志找出了登山的路径,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 但是路仍然很险。他们走了一程,前面是一片密密层层的丛莽,根本没有路。随员们说,除非开辟路径之后再往前走,不然不能再前进。 金正日同志却豪情满怀,决定一面开路一面走,直走到兄弟瀑布那里,他说: “我们是毗卢峰登山路线的开路先锋。人们知道我们到过兄弟瀑布,也会跟着到兄弟瀑布去。如果我们没有走到兄弟瀑布就中途返回,那么人们也会象我们那么做。” 随员们虽然再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跟着他一边开路,一边前进。 大家艰难吃力地开路往前走,终于来到了兄弟瀑布,登上了壮丽的毗卢峰顶。 “终于到了!” 金正日同志神清气爽地说,随行的人们也都感到心旷神怡。 他一边俯瞰着脚下的绝妙景色,一边指示:今后要在这里修建亭子,把路径也好好修一修。他说: “今后,要让人们按着我们攀登的路线攀登妙香山。” 同行的随员回味着他的话,想:一国的领导者为了给人民修一处引人入胜的景观,竟亲自做开路先锋……下班 电影试映会,深夜两点多才结束。 干部们希望金正日同志赶快回家休息,急忙走出来送他。 但走到外面一看,本应该等候在那里的司机不见了。不知是怎么回事,金正日同志也不找司机,登上车握住了方向盘。 大家焦急地找司机,埋怨司机不该擅自离开岗位。这时有一位干部对他们说: “司机那么做也许是有缘由的。” 曾有过这样的事:也是在夜深时分。 准备马上举行一部电影的试映会,这时金正日同志突然把司机叫了来。 干部们猜想,也许要改日再举行试映会,今天先回去。司机急忙来到他跟前,金正日同志向他要轿车的钥匙。一听这话,司机茫然不知所措,在场的人们都给愣住了。 金正日同志温和地笑笑说,现在开始放电影,要很晚才能结束,所以要自己开车,让司机早回家。 “啊?……绝对……绝对不能那么做。”司机急得向后退了一步。 于是,金正日同志严肃地悦:你非那么着,那么只好取消今天计划举行的电影试映会了。 司机无可奈何地交出了钥匙,但他想决不能照金正日同志的吩咐先回家去。 金正日同志看透了他的心思,便说,我不见你回家去,就坐着不动。这样硬是叫他先回去了。 司机想到不该无谓地浪费他的时间,只好噙着泪离开了那里…… 当时目睹过这一情景的干部说:“准是今天晚上他又叫司机先下班的。” 本以为金正日同志会立刻动身回去的,但他扫视着人们,象是在找人。人们疑惑地朝后看,原来他找的是站在最后面的电影翻译员。他大声叫他说: “走吧。快上车吧。” 他打开车门等他上来,而翻译员再三谢绝。 可是,翻译员终究没能拗过他,只好上了车。等他一上车,金正日同志一边起动一边问他: “现在可以径直回家了吧?” 翻译员的家在西平壤车站附近,离这里很远,他想如果坐车回家去会更多地耽误金正日同志的时间,便说要去工作岗位,因为他的工作岗位离这里近一些。 车即刻开动起来,走不多时间就到了他的工作单位的门前,于是,他很快下了车。 “我在这儿等你,快去拿你的皮包吧。” 翻译员听到透过车窗传出来的他这句话,感到浑身僵住了:本以为自己是在为金正日同志着想才这么做的,实际上却更加耽搁了他的下班时间。 金正日同志看到他的充满歉疚不知所措的神情,便再次对他说:不必多想,快去把皮包拿来吧。 翻译员想到再不该多耽误他的时间,一口气跑过去把皮包拿来了。 汽车重又奔驰起来。街上万籁俱寂,只有街灯在困乏地眨着眼。 金正日同志看出翻译员心情不安,便问起了他的家庭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妻子做什么工作,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哪个学校读书。 他这样亲切的问话,倒更使翻译员感到惶愧。汽车驶过普通平原奔向翻译员家附近的大街,又往胡同拐了几次,一直开到了翻译员家的大门前。 金正日同志没等他说出表示感谢的话,就说回家太晚了,对不起,多注意健康,然后掉转了车头。 翻译员望着他的车驱散着晨雾远去,心情沉重地想,金正日同志这时候才回家呀。 但翻译员没有猜对。金正日同志的汽车并没有往市内他家的方向驶去,而是转向下堂里那边。那是去电影制片厂的路。汽笛声 1974年5月,金正日同志到我国北方进行现场指导,在一个深夜乘火车来到了先锋车站。 前来迎他的干部们请他到住所去。 可是,他却说: “我到住所去,就要麻烦那里的同志们,我就在这车厢里睡吧。” 这时,长长的一列货车轰隆隆地通过了站区。 车站上,夜里也是沸腾的。 干部们想,在这样噪音不断的地方,金正日同志怎么能休息呢。于是,再次请他到住所去。可是他反倒动员他们说,你们也够疲倦了,快去睡吧。 金正日同志所在的车厢的灯光久久地亮着。干部们焦虑地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叫他休息好呢?一位干部指示车站的工作人员,要使列车不鸣汽笛,放慢速度通过站区。 站区逐渐安静下来。一列列火车屏声静气地通过站区。 干部们很怕有列车鸣汽笛或发出巨响,仍然担心地守立在站区。 过了一些时间,金正日同志突然打开车门出现在车厢门口。 他向急忙跑到他跟前来的干部查问,为什么工作不分昼夜的铁路这样清静。那位干部犹犹豫豫,不知该用什么话来回答。于是,他又问: “为什么听不到汽笛声?” 那位干部只好照实向他说明了一切。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他早已猜想到是这么一回事,便温和地说: “睡在列车上听不到汽笛声,怎么能入睡呢?列车的汽笛声就是祖国的呼吸声,列车的跑动就是祖国的脉搏跳动。让它们和往常一样鸣着汽笛奔驰好了。 “那样我也才会入睡的。” 虽然他的语声温和低沉,但有力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 他又回到车厢里去了。 站区和往常一样沸腾起来,响起了亲切的汽笛声。
金正日同志专辑
金正日同志在1942年2月16日诞生在位于两江道三池渊郡的白头山密营。
他出身于世代爱国的革命家庭,父亲金日成同志,是为朝鲜革命和世界革命建树了丰功伟绩的思想理论家和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
母亲金正淑同志,是在同志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为祖国的光复、人民的自由与幸福献出了一生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祖父金亨稷,是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是推动朝鲜的民族主义运动转向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祖母康盘石、叔祖金亨权、叔父金哲柱和舅父金基俊、金基松,也都是为光复祖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战士。

自1950年9月至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学完普通教育课程。
他在小学时期,倡议并组织班里的少年团员建立了“金日成将军传略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的目的,是学习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深入认识金日成同志的英明伟大,把自己造就成为朝鲜革命的栋梁。
1953年7月,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战后,金正日同志从平壤第四小学毕业,升入平壤第一中学,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1957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升入平壤第一中学高级班(后来改称平壤高山高级中学)。在校期间,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工厂、农村去,并在学校实习室里参加修理汽车、电动机等劳动,还学习驾驶汽车,努力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金正日同志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民主青年同盟的工作。
1957年2月,他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基层组织的委员长,1957年9月又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由教师担任)。
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从高中毕业。
1960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考入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第政治经济学专业。
大学时代,他不仅掌握了专修课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掌握了哲学、军事学等各个领域的多方面知识。大学时代,他一面探求科学,一面开展各种活动。
金正日同志在平壤纺织机械厂实习期间,亲自操作26号机床。
1961年7月22,金正日同志加入了朝鲜劳动党。
大学时代,金正日同志发表了《重新查考三国统一问题》、《关于现代修正主义的产生》、《关于思想意识的决定性作用》(1962年12月)、《工人阶级的领袖并不是个人》、《工人阶级的领袖在革命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党关于发展地方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大安工作体系是独创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理论著作。
1962年1月,他发表了以《现代帝国主义的特点和侵略本性》为题的学科论文。
1964年3月18日,金正日同志发表了大学毕业论文《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正日同志从1964年6月19日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自1965年春到1967年夏,他视察人民军航空部队、东海岸和西海岸海军部队以及许多炮兵分队,指导他们扎实地进行战斗训练。
他非常关心改善人民军的武器装备,指示军需工业部门大力生产适合朝鲜实际和朝鲜人体质的有威力的现代化武器。
1967年6月末和7月初,他多次接见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和文学艺术部门的负责干部,就作家、艺术工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切实树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问题作了教导。1967年7月17日~8月12日,他到咸镜南道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召开党内思想斗争会,批判修正主义、地方主义和家庭主义,把在思想斗争中激发起来的革命热情,有力地引导到经济建设中去,掀起新的生产高潮。
1967年7月,他通过同人民军某部干部的谈话和后来对人民军各部队的多次现场指导,了解到窃据军队要职的军阀官僚主义者以“军队特殊”为由,拒绝党对军队的领导,歪曲党的军事路线,滥用军权压制军内党组织和政治机关,而且企图纠集阿谀奉承分子来奠定其军阀官僚主义基础,甚至还摄制宣传自己的电影,妄图抬高自己。
1967年6月13日,金正日同志在同党中央委员会科学教育部干部的谈话《对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要有正确的认识》中,批判了把物质鼓励视为绝对正确的修正主义倾向,把精神鼓励视为绝对的左倾倾向;并对以精神鼓励为主,把正确地结合以物质鼓励的问题和经济建设中必须把速度放在首位,同时积极保持平衡的问题等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科学解答。
1967年7月3日,他在同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干部的谈话《加强思想宣传,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掀起革命高潮》中强调指出,所有干部和劳动者要高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促进技术革命,更积极地开展千里马作业班运动。
他亲自深入到劳动者中去,发动党员和劳动者掀起新的革命大高潮。
1967年8月8日,他到龙城机械厂,向工人解释党的关于掀起革命大高潮方针的本质和意义,号召他们站到革命大高潮的前头。
1967年8月,他视察长津江发电站,同年9月视察平壤热电厂,1968年9月视察北仓火电厂建设工地,推进发电厂(站)建设,增加发电能力,以建立起国家牢固的动力基地。
他还到黄海钢铁厂等冶金厂、机械厂、化工厂和平壤、咸兴、龟城等地的轻工业工厂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加强工业的自立性,促进现代化中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为了在工业部门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到基干工业的许多工矿企业和大馆郡等市、郡的地方工业工厂进行现场指导,促使这些厂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
他为了使大安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于1967年10月此后多次视察大安电机厂,使其在推广大安工作体系方面做出榜样;1968年4月,他指导物资供应委员会,改进物资供应工作。
1967年,他组建担负这项工作的白头山创作团,使他们通过故事片《游击队五兄弟》等革命传统题材作品的创作,积累经验。
1968年4月,他提出了要把《血海》改编为同名电影的任务,并进行了120多次指导,终于完成了制版任务;接着还指导了把《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改编为同我电影的工作,仅用了40天就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同时,他还积极指导把《卖花姑娘》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工作,并使该片成为杰作,在第18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和特等奖章。
1968年7月和1969年8月,他视察了两江道一带的革命战迹地,提出了把普天堡、三池渊、浦坪等两江道一带建设成为牢固的革命传统教育据点的任务。
1970年6月18日,他在同作家和艺术工作者的谈话《大量创作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的革命影片》中,提出了要创作出更多的以现实为的电影的任务,全面地阐明了关于这项任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给予了具体指导。结果仅在1970年内,就创作出了人民奖桂冠作品《鲜花盛开的村庄》等数十部优秀作品。
金正日同志曾任党中央指导员、科长,1970年9月任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1973年7月任党中央委员会部长,同年9月担负了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的重任,1972年10月被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3年6月他抽调党、经济、新闻出版部门的干部和艺术工作者组成生产鼓动队,派到载宁矿山、殷栗矿山和苔滩矿山去开展生产鼓动工作,同年11月又在金星拖拉机厂和胜利汽车综合厂开展大规模的生产鼓动工作,使其成为生产鼓动工作的典范。
他将通过思想理论活动深化和发展的文艺思想理论与方针、在领导文学艺术革命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综合归纳起来,于1973年4月撰写并发表了光辉的巨著《电影艺术论》。
1973年6月23日,金日成同志提出了新的统一祖国五点方针。统一祖国五点方针,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把统一祖国的三项原则具体化,给内外主义者的民族分裂阴谋以学生打击,向国内外显示了全民族坚定不移的统一意志的宣言。
他深切关注创造有得于统一祖国的国际环境的工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1973年6月和7月提出了有关设立驻联合国办事处和通过联合国开展外交活动的问题。
为此,1973年9月举行的第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等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会议,通过了积极支持统一祖国三项原则和五点方针的决议和宣言;1973年下半年举行的第28届联大通过决议,支持统一祖国三项原则,要求立即解散美帝国主义干涉朝鲜内政的工具-“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
他洞察到党在实现全社会主体思想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于1974年8月2日提出了实现全党主体思想化的方针。
1974年2月,在党的五届八中全会上,他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提前完成六年计划,实现新的远景目标的社会主义大建设纲领。
由于金正日同志遵循金日成同志的意志,在党务工作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建树了巨大业绩,1975年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他把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提纲》看作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问题,1977年10月提出了贯彻教育提纲的思想转变方针。
1978年12月15日,金正日同志提出“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口号,要求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推进革命和建设。
1979年5月10日,他指示全党就树立党的领导体系问题,组织集中学习、集中讲习和大辩论;加强各级党委会,增强其职能与作用,以加强党对权力机关工作、行政经济工作、公安及司法检察工作的领导。
1979年10月,他发起向默默无闻的英雄学习的运动,并把这一运动作为党的重要方针提了出来。
1981年10月,他提出“要做80年代的金赫、车光秀”的口号,号召人民群众切实继承朝鲜革命初期青年共产主义者绝对忠于领袖的光荣传统。
1982年10月17日,他发表了题为《朝鲜劳动党是继承了光荣的打倒帝国主义同盟传统的主体型革命政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主体的党的建设理论。
从1982年2月起,他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
1984年7月22日,他在致全国教育工作者积极分子大会与会者的信《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中,提出了教育革命方针,并领导了贯彻这一方针的工作。
到了80年代后半期,他继续不断地进行了深化和发展主体思想的理论活动。
他在《主体思想教育的若干问题》(1986年7月15日)、《切实树立主体的革命观》(1987年10月10日)、《对主体哲学要有正确的观点和理解》(1990年10月25日)、《主体哲学是独创性的革命哲学》(1996年7月26日)等许多著作中,以独创的思想与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主体思想,论证了主体思想的生命力。
1988年3月,他召开党的六届十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三年规划(1988~1990),同年8月31日在科学部门负责干部会议上,强调了全面发展电子工程学、冶金工程学和激光工程学等重要科学领域的问题。
金正日同志的文学艺术造诣很深,知识渊博,又有领导文艺革命的丰富经验,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前半期撰写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有《论话剧艺术》(1988.4)、《论舞蹈艺术》(1990.11)、《论音乐艺术》(1991.7)、《论美术》(1991.10)、《论主体文学》(1992.1)。这些著作和70年代发表的《电影艺术论》、《论歌剧艺术》,都是指明主体文学艺术发展道路的教科书。
1991年12月24日他在党的六届十九中全会上被推戴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
1990年5月在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被推戴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1993年4月9日在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被推戴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1992年4月,他在平壤同向往社会主义的世界70个进步政党的首脑及代表进行诚挚的协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制定并发表了平壤宣言:《拥护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1994年10月20 日,他在同党中央负责干部的谈话《加强郡的作用,使人民生活来个变化》中,要所有的郡都学习前川郡商业管理所和孟山郡的经验,办好农业,发展地方工业,搞好郡人委所在地和村庄的建设。
1994年10月16日,他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根据金日成同志的遗志,就促进革命和建设问题表示决心说:“我想几百、几千年以后,也要始终不渝地把领袖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教导,当作唯一的指导方针加以切实贯彻。”
进入90年代后半期,由于帝国主义联合势力和反动派疯狂地扼杀主体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和多年的自然灾害朝鲜人民贯彻革命的经济战略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贯彻党的革命经济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掀起新高潮,他教育全体人民以“艰难的行军”精神去生活和工作。
“艰难的行军”精神,是在抗日革命斗争最严峻的时期,在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坚守朝鲜革命的命脉,掀起革命大高潮的透彻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1997年6月19日,他发表了题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著作。
1997年6月19日,他发表了题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著作。
1997年8月4日,他发表了题为《切实贯彻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关于统一祖国的遗训》的著作。
1997年10月8日,根据全党共同意志,金正日同志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30多年来,他通过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革命活动,将朝鲜劳动党加强和发展成为百战百胜,久经考验,千锤百炼的革命的党、受到全体人民绝对支持和信赖的战无不胜的党;把朝鲜人民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的自主的人民。

“愉快的休息”

1974年夏天,天气非常闷热。
可是,金正日同志依然埋头于工作,根本不想休息。
有一天,他突然把有关干部叫了来,告诉他们做一下准备,下个星期日到郊区去,也可算休息。
干部们都希望他能休息一下,高兴地想:这下可如愿以偿了。
他们屈指企盼的星期日早晨,金正日同志坐的轿车驶出了繁华的首都市区,车窗外丰收在望的田野象一幅图画展现在眼前。
金正日同志对窗外望了好一会儿,然后打开了小型录音机。和他同车的干部们以为他要欣赏音乐,也倾耳聆听。出乎意外,录音机里传出了耳熟的金日成主席的声音。
“这是主席昨天做的教导。他对平壤市的一些建设项目工程停滞不前,表示忧虑,教导我们要赶快采取措施。”
金正日同志在奔驰的车上也字字句句地仔细研究金日成主席的教导。他的一个休息日就这样开始了。
上午10点钟左右,汽车到了目的地——一座人工湖边。
“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是引起人们无限感怀的地方。”
他感怀深切地说,这里的大海一股宽阔的人工湖,蕴含着应该世代相传的关于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颂歌。
当干部们安排这一天的日程的时候,他走进湖畔的住所,打开手册,打电话找了几位干部。
他向他们转达刚才在车子里重听了一遍的金日成同志的教导,并指出了贯彻这一关于平壤市建设的教导的具体途径。
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的党的工作者前来拜见金正日同志。
干部们深怕打搅金正日同志难得的休息日的平静,想把他们打发回去。
这时,金正日同志打完了电话,走出来瞧着手表问道:
“没有人来找我吗?”
当他知道地方党的工作者到了,很高兴地迎他们,并带他们走进屋里。随行的人们都有些愕然。
原来,金正日同志已在前一天晚上给地方党的工作者打了电话,叫他们到这里来的。干部们不知道有这回事。
快到午饭时间了,可是他继续听取地方党工作者的工作汇报,并对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分别予以解决和加以指导。
随行的干部告诉他时间已过,他说就要结束了,可是他的谈话却持续好久,上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金正日同志用完午饭才愉快地对干部们说:
“该办的事办完了。我们到湖上去钩鱼和游泳吧。”
他和随行的干部们一道高高兴兴地到湖边去了。
金正日同志边游泳边向他们讲:游泳在体育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各种游泳的方法以及有关国际游泳比赛的知识。
过后开始钓鱼了。
夕阳西斜,钓鱼的乐趣真是不同一般。
金正日同志刚抛出鱼钩就钓上来了一条挺大的鳜鱼。
“看吧,我起头了。”
大家一看他先钓上一条大鱼,都着急了,这里那里地换着位子,全神贯注地钓起了鱼。
他们接连钓上鱼来,一阵一阵地响起欢呼声。然而,金正日同志却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位干部小心翼翼地走近他一看,鱼儿直枪鱼饵,可是地沉入深思之中,眼盯着水面却视而不见。那位干部告诉他鱼饵要给抢走了。他这才拿起鱼竿说:
“啊,我在想别的事来着。”
他说,坐在湖边,思路畅通起来,回到平壤要马上去见艺术工作者。
他说,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新的作品后,提出了修改方向,可是创作人员说,有一个场面他们实在没有把握。因此一直想着那个问题,现在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
原来,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解决艺术创作中提出的问题。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天傍晚,他和干部们分手时,愉快地说:
“今天是一个愉快的休息日。”
他的愉快的休息,就是工作。

喜悦

1982年4月,我们民族的喜庆日4月15日即将到来的一天。
这天傍晚,金正日同志视察了即将竣工的一座建筑,并做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花去了很长时间,再过30分钟左右,他要去参加另一个活动。然而,他叫几个干部坐上他的车,说:“……现在要去看看纹绣大街。”
一位干部对他说,时间不够了,最好改天再去纹绣大街。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说:
“纹绣大街上盖起了现代化住宅,人民该多么高兴啊。人民的喜悦,也就是我们的喜悦……时间不够,就去转一圈也行啊,
他说着,执意上了车。
他坐的车奔驰在一派节日景象的首都大街上。不久车子驶到纹绣大街的江岸路。
金正日同志拉下了车窗玻璃,望着灯火辉煌的住房大楼,不时向随行干部提问。
当汽车驶到纹绣大街的主要地段时,他不时叫车子停停再开,有时数数楼房的层教,有时估量阳光能不能照进住房。
他还了解了商业网和学校的部署情况。这样穿过一条条街道后,他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纹绣大街上的房子盖得都挺大,挺和谐。道路修成了环行路,这很好。在很短的时间里,平壤市又出现一条新大街。
用这样的大街装点市容,平壤市就更显得壮丽了。”
他提出了加紧进行纹绣大街第二期工程建设的方向。
当车子驶在中心大街望见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的住房时,金正日同志面带欢欣的微笑叫车停一停,同行的干部不觉着急地说:
“现在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他笑着说:
“时间再紧,也不好就那么从这里过去呀。稍停一会儿吧。”
干部们没有领会他的意思,惊讶地望望车窗外,那里没有什么异样的情景。
车子停下来,金正日同志望了望窗外,然后*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车里突然变得异常寂静。
过了一会儿,他不禁欣喜地说:
“你们听见那笑声吗?从前这纹绣平原只能听到蛙叫声,今天现代化城市平地而起,各个窗户里都传出欢笑声了。”
这时,大家也听到了从住宅大楼里传出的幸福的笑声。
那是人民的幸福在增大的声音。
那天晚上,金正日同志尽管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听到他们的笑声,好象了却了一切忧虑,脸上泛起满意的微笑。那笑声和歌声越来越大。
那正是金正日同志的喜悦。

铃声

清晨,首都的街道还很静。
有一辆轿车悄悄地行驶在首都的街道上。
金正日同志透过车窗望着清晨的首都街道沉入了深思。
车子绕过平壤车站驶入中城洞住宅区,这时从敞开的车窗突然传来了叮当叮当的铃铛声。
金正日同志叫车停下来,打开军门走下车,朝铃铛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有一个穿着干净的卫生服的妇女,站在载着冒着热气的大铝桶的手推车旁,轻轻地向着住房摇响铃铛。
不一会儿,从各住房的大门走出许多正做饭的妇女,她们手拿着器皿,各自盛上一些东西说说笑笑地返回去。
金正日同志一步步走近她们,可是因为天还没有大亮,加上他穿戴很普通,谁也没有认出他来。
“你在卖什么呀?”
他这么一问,那位妇女回答说,卖的是汤。
等到人差不多都走开的时候,他向售货员一一了解:汤的价钱,原料由哪里供给,人们的反应如何,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服务工作的。
这时有一位老大娘出来买汤,她大加赞扬说:
“中城饭厂响应党的号召,每大早晚把好吃的肉汤送上门来。夫妻俩都上班工作的人家就不用提了,所有的人家都在感谢他们。这位售货员虽然年纪很轻,大家都管她叫‘福铃大娘’,来欢迎她哩。”
“老大娘,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只不过卖点热汤……”
年轻的售货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金正日同志愉快地笑着对她说:“可不要以为这是卖些汤给人们吃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你这是在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他还说,不要光卖汤,还要做人们喜欢吃的爽口的泡菜啦、拌干鱼丝啦、山菜等各种副食品,早晚出来卖,人们会更高兴。
售货员爽快地回答说,他们还没有想到那些,今后一定那么做。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你们要能那么做,可要感谢你们啊。今天,这个街道上只有你一个摇着铃铛送货上门的服务员,可是明天会增加到十人,后天会增加到百人。”
他说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之后,离开了那里。
在他的背后又啊起了那个“福铃”声,那铃声就象愉快的歌声。
金正日同志在大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径直到主管人民生活部门工作的干部的办公室去了。
那位干部清早就来上班,刚打开窗户,突然金正日同志走进房间,不由得一怔,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金正日同志说出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话。
“我清早在街上转了一圈,见到了令人感动的美举。”他讲了每天早晨摇着铃铛去卖汤的售货员的事,然后说:
“听说你每天早晨到街上观察一番,那你可能也看到过那位女服务员。我们对那样的服务员不应该漫不经心,应该学习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要以那种精神教育所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那位干部听了他这一席话,满脸发烧,象把炭火盆扣在头上。
他在上班时也听到了那个铃铛声,可是他没把它联系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
从此以后,在首都住宅区的各处,早晚就都响起了“福铃”声。人们当然不会全部知晓那个铃声中蕴含的故事,但是,人们从那个铃声感受到了党的恩情。

深山沟的最后一家

由于金正日同志的关怀,到了1974年夏,我国各地建立了用于彩电的超短波转播台和电视差转台。
金正日同志对这项工作非常关注,他密切注视着它的每一步进展,亲自为它解决了困难问题。
有一天,有关部门的一位干部向金正日同志提出:两江道和慈江道的北部山区只有几户人家的深山沟,是否也给建立电视差转台。他首先表示:“建一座差转台需要用很多资金、材料和劳力,建成以后运营和管理又要花经费和劳力,只为几户人家真不合算。”
他的意思很明显:国家为几户人家,花那么多资金和劳力是不应该的。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这一席话,沉默不语,只在房里轻轻地踱步,那位干部心里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金正日同志踱到窗边站定,凝神望着窗外,好似在想象着住在北部边疆深山沟的人们的生活景况。
过了一会儿,他用带愠怒的低声说:
“你是和我们一道工作了很久的同志,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呢?我们什么时候在为人民而做的工作中,先考虑过经济上合算不合算呢?”
那位干部由于感到疚愧,心情非常沉重,注意地聆听着金正日同志对他的教诲。
“你想想看,如有的人家因为住在偏僻山区不能看到电视,我们能心安理得吗?有那样的人家在,就是播放再好的彩电节目,也不能心情愉快地欣赏。
“不管做什么工作,要先为人民着想,而不要只想钱囊会变小。怎么可以拿钱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讨价还价呢?”
金正日同志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谆谆告诫说:
“……即使为了一台电视机建立不要说由两人,就是由十人管理的电视差转台也没有关系,要让深山沟的最后一家人家也都能看到鲜明漂亮的电视画面。
“我再说一遍,使人民的文化生活发生差别是不行的。从首都市民到山区的伐木工,要让我国所有人民都能在自家或工作岗位上看到彩电,一同欢笑,一同高兴。”

为抢救一条生命

1978年年底的一天夜里,在设在我国北方海拔2000多米高的一个山巅上的电视转播台里,紧张告急。
这里的一个机械工姑娘突然得病,身上高烧不止,不时发生休克。
人们给她吃药打针,这里备用的药品都给她用了,可是毫不见效,她的病情反而越发加重,四肢也开始僵直了。
这里是人迹罕见的山顶,四周是千古密林,离村庄有40多里。转播台的人们在这偏僻山顶碰到这种急事,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通往村子的穿过密林和悬崖的崎岖山路,已被大雪封住,在这漆黑的夜晚,根本无法辨认哪里可以通行。即使能背着病人去,他们深怕在这零下35度的酷寒中,招致不测。
转播台用无线电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
上级机关指示转播台说,他们在采取抢救措施,务要把病人的生命维护到天亮。
这一夜显得格外漫长。
人们通宵护理着病人,可是他们没有信心,觉得难以熬到天亮。病人终于在天亮前失去了知觉,四肢也麻木了。
人们焦虑不安,心都碎了,感到这一夜比哪一夜都长,总不见天亮。
天终于蒙蒙亮了。
突然,在劲风呼啸的天边响起了飞机的马达声。
正好上级机关也打来了电报:载送病人的飞机已出发,做好准备,到时接应飞机着陆……
有了使人得救的一缕希望和光明,然而又有一道难关把人们难住了。
这里没有直升飞机可以着陆的场地,转播台的院子太狭小,飞机无法着陆;再说,山巅上狂飙大作,飞机着陆后,一不小心,就会象吹翻纸张似地把飞机掀到深不见底的山谷中去。
但他们哪里知道,飞机里这时充满了战斗的情景。
乘务组员们的耳边还在萦绕着金正日同志恳切的嘱托。
昨晚,金正日同志得悉在千里迢迢北方的一所电视转播台里发生的意外,忧心如焚,夜不成眠,连夜采取措施。
他还指示有关部门,派直升飞机去载运病人,还指示保健部,做好各种抢救准备。他对他们反复叮嘱:“那个姑娘我们不去抢救,还能有别人救她吗?”
直升飞机乘务组员们一心遵循金正日同志的指示,下定决心,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安全地载运病人离开山区。他们冒着危险,排除万难,终于创造了奇迹,使飞机在尖尖的山顶平稳着陆。
机械工姑娘立刻被抬到机舱里了。
转播台的人们哽咽着欢呼着,飞机起飞了。
这时,按照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在道人委所在地惠山正忙着进行准备,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病人还没送到医院,惠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在开会讨论抢救病人的方案了。
在会上,医生、护士、保健部门干部一致表示决心,一定竭尽精诚和技术去抢救病人,同时采取了必要的应急措施。
病人被送到医院来了。
她早已不省人事,脉搏也停了。于是,首先给她停止活动的血管注射了急救的药液。
原来病毒已侵入了她的大脑,致使她四肢麻痹,各个脏腑器官的机能全被抑制,面对这垂危的病人,人们全力以赴,展开了抢救的战斗。
在这危机时刻,金正日同志从平壤送来的珍贵的药品到了医院。
这充满爱意的起死回生的药物浸入病人的体内,给她注入了生命。
关于机械工姑娘身患急病的消息一传开,人们都来医院探病,并带给她名贵的药品,道的负责干部虽然工作繁忙,也在病人的床边不分日夜地守着她。
病人在全医院、全道和全国的支援、至诚关心与护理下,呼吸渐趋正常,不久就恢复了知觉。
没过多久,她就痊愈,完全恢复健康,重返山顶的工作岗位了。
她不胜感激地说:
“在这世上,除了我们伟大领袖和金正日同志,再也没有人这样地珍视人、热爱人。他对人的热爱就是能使死人回生,活人永生的万灵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美文转贴 / 标题:故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标题:故事
    内容:
    开路先锋 金正日同志为了把妙香山更好地修成人民的愉快的休息胜地,1981年5月亲自翻山越岭,开辟了妙香山的新的登山路线。 在开辟登山路线的第一天有过这样的事。 金正日同志和要陪他同行的干部们一样穿上登山服准备出发。他眺望着烟雾缭绕的妙香山峰峦,对妙香山历史博物馆馆长问道: “走哪条登山路更险些?” 馆长不知他问这话的用意何在,踌躇一会儿,回答说,上万瀑洞的路更险。 于是,他想了一下,环顾着登山队伍说: “那我们就先往万瀑洞登上去。” 历史博物馆馆长一听这话,着了慌。到万瀑洞去要从岩石和悬崖之间走过,路非常险,曾有很多登山者中途返回。加上天又阴,不知什么时候会下雨,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走这样的险路怎么行呢。于是馆长对他说,改天再登万瀑洞去好不好。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答道: “走路要费点力,才会有意义啊。” 登山队伍出发了。他们经过武陵瀑布来到了游仙瀑布的顶上。这时变化无常的天气终于下起雨点来了。 先于他们出发的登山组这时返回来了,他们全身湿透。他们报告说:再往上去路更陡峻,没有一处可以放心踏脚,岩石上满是藓苔,加上雨浇,简直就象冰一样滑,再往上登是有困难的。 做向导的历史博物馆馆长觉得这正是他该说话的时候,也凑上去说,这样的天气要登上去是危险的。 金正日同志宽厚地笑了笑说,在这样的天气去攀登险峻山路当然会有危险,而且吃力,可是,这样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检查登山路线的安全情况,要比在天气好时更有意义。 他说: “路是险峻,但很有意义。快登上去吧。” 他带头攀险峻山路和悬崖。雨点越下越大。路越往上越难走。金正日同志一直走在最前头,鼓励大家。他说,登上万瀑洞的路虽然陡险,但一路上有许多瀑布,很有登山的乐趣。 他一面艰难地攀登长了藓苔的山崖,一面向干部们一一指示,要每年给凿一凿蹬脚处,以免长藓苔;登山设施不够牢固的要改修一下;在陡险的悬崖上要装上安全钢索。 他们终于登上了可以望见飞仙瀑布和九层瀑布的最后一个山峰,这时天空变得万里无云,一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金正日同志站在大岩石上,久久地望着壮丽无比的瀑布,豪放地说: “飞仙瀑布真是壮观啊! 不到这里怎能说看到了万瀑洞呢? 这么艰难地登上来,还是值得呀!” 过了几天之后,有过这样的事。 连日来,金正日同志视察了万爆洞和上元庵一带,这一天早晨出发时,他给指定方向说: “只看到上元庵和万爆洞,还不能算尽赏了妙香山之美。还要去观赏毗卢峰。 “在妙香山登山路线中,应该再包括登到毗卢峰的路线。” 金正日同志决心去开拓妙香山的最后一道山路。 毗卢峰在妙香山一带是最高的一座山峰,山势非常险峻,所以至今没人到过那里。 人们认为让金正日同志到那里去,是决不应该的。历史博物馆馆长犹豫了一阵说,登毗卢峰的路还未开辟,这回要登到那里是有困难的。 金正日同志却说:攀登还没有开路的山,更有登山的乐趣,让我们来开辟攀登毗卢峰的路不就行了吗! 于是分成几个登山组,带着无线电话机各自开始攀登毗卢峰了。 当走到一个峡谷时,迷了路。迎面是一堵有如刀削的峭壁,根本没有可以登脚之处。做向导的张煌失措了。 金正日同志却笑着说: “你们看,连妙香山历史博物馆馆长都迷失了方向。只好由我做向导了。既然说千态洞长沟深邃,那就该沿着较大的水流逆流而上。大家跟我来吧。” 登山队伍跟着他照原路走下来,然后沿着一股大水流逆流而上。他们一行在草高过人的丛莽中开出一条路,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做向导的突然发现他从前见过的大岩石。就这样,金正日同志找出了登山的路径,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 但是路仍然很险。他们走了一程,前面是一片密密层层的丛莽,根本没有路。随员们说,除非开辟路径之后再往前走,不然不能再前进。 金正日同志却豪情满怀,决定一面开路一面走,直走到兄弟瀑布那里,他说: “我们是毗卢峰登山路线的开路先锋。人们知道我们到过兄弟瀑布,也会跟着到兄弟瀑布去。如果我们没有走到兄弟瀑布就中途返回,那么人们也会象我们那么做。” 随员们虽然再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跟着他一边开路,一边前进。 大家艰难吃力地开路往前走,终于来到了兄弟瀑布,登上了壮丽的毗卢峰顶。 “终于到了!” 金正日同志神清气爽地说,随行的人们也都感到心旷神怡。 他一边俯瞰着脚下的绝妙景色,一边指示:今后要在这里修建亭子,把路径也好好修一修。他说: “今后,要让人们按着我们攀登的路线攀登妙香山。” 同行的随员回味着他的话,想:一国的领导者为了给人民修一处引人入胜的景观,竟亲自做开路先锋……下班 电影试映会,深夜两点多才结束。 干部们希望金正日同志赶快回家休息,急忙走出来送他。 但走到外面一看,本应该等候在那里的司机不见了。不知是怎么回事,金正日同志也不找司机,登上车握住了方向盘。 大家焦急地找司机,埋怨司机不该擅自离开岗位。这时有一位干部对他们说: “司机那么做也许是有缘由的。” 曾有过这样的事:也是在夜深时分。 准备马上举行一部电影的试映会,这时金正日同志突然把司机叫了来。 干部们猜想,也许要改日再举行试映会,今天先回去。司机急忙来到他跟前,金正日同志向他要轿车的钥匙。一听这话,司机茫然不知所措,在场的人们都给愣住了。 金正日同志温和地笑笑说,现在开始放电影,要很晚才能结束,所以要自己开车,让司机早回家。 “啊?……绝对……绝对不能那么做。”司机急得向后退了一步。 于是,金正日同志严肃地悦:你非那么着,那么只好取消今天计划举行的电影试映会了。 司机无可奈何地交出了钥匙,但他想决不能照金正日同志的吩咐先回家去。 金正日同志看透了他的心思,便说,我不见你回家去,就坐着不动。这样硬是叫他先回去了。 司机想到不该无谓地浪费他的时间,只好噙着泪离开了那里…… 当时目睹过这一情景的干部说:“准是今天晚上他又叫司机先下班的。” 本以为金正日同志会立刻动身回去的,但他扫视着人们,象是在找人。人们疑惑地朝后看,原来他找的是站在最后面的电影翻译员。他大声叫他说: “走吧。快上车吧。” 他打开车门等他上来,而翻译员再三谢绝。 可是,翻译员终究没能拗过他,只好上了车。等他一上车,金正日同志一边起动一边问他: “现在可以径直回家了吧?” 翻译员的家在西平壤车站附近,离这里很远,他想如果坐车回家去会更多地耽误金正日同志的时间,便说要去工作岗位,因为他的工作岗位离这里近一些。 车即刻开动起来,走不多时间就到了他的工作单位的门前,于是,他很快下了车。 “我在这儿等你,快去拿你的皮包吧。” 翻译员听到透过车窗传出来的他这句话,感到浑身僵住了:本以为自己是在为金正日同志着想才这么做的,实际上却更加耽搁了他的下班时间。 金正日同志看到他的充满歉疚不知所措的神情,便再次对他说:不必多想,快去把皮包拿来吧。 翻译员想到再不该多耽误他的时间,一口气跑过去把皮包拿来了。 汽车重又奔驰起来。街上万籁俱寂,只有街灯在困乏地眨着眼。 金正日同志看出翻译员心情不安,便问起了他的家庭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妻子做什么工作,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哪个学校读书。 他这样亲切的问话,倒更使翻译员感到惶愧。汽车驶过普通平原奔向翻译员家附近的大街,又往胡同拐了几次,一直开到了翻译员家的大门前。 金正日同志没等他说出表示感谢的话,就说回家太晚了,对不起,多注意健康,然后掉转了车头。 翻译员望着他的车驱散着晨雾远去,心情沉重地想,金正日同志这时候才回家呀。 但翻译员没有猜对。金正日同志的汽车并没有往市内他家的方向驶去,而是转向下堂里那边。那是去电影制片厂的路。汽笛声 1974年5月,金正日同志到我国北方进行现场指导,在一个深夜乘火车来到了先锋车站。 前来迎他的干部们请他到住所去。 可是,他却说: “我到住所去,就要麻烦那里的同志们,我就在这车厢里睡吧。” 这时,长长的一列货车轰隆隆地通过了站区。 车站上,夜里也是沸腾的。 干部们想,在这样噪音不断的地方,金正日同志怎么能休息呢。于是,再次请他到住所去。可是他反倒动员他们说,你们也够疲倦了,快去睡吧。 金正日同志所在的车厢的灯光久久地亮着。干部们焦虑地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叫他休息好呢?一位干部指示车站的工作人员,要使列车不鸣汽笛,放慢速度通过站区。 站区逐渐安静下来。一列列火车屏声静气地通过站区。 干部们很怕有列车鸣汽笛或发出巨响,仍然担心地守立在站区。 过了一些时间,金正日同志突然打开车门出现在车厢门口。 他向急忙跑到他跟前来的干部查问,为什么工作不分昼夜的铁路这样清静。那位干部犹犹豫豫,不知该用什么话来回答。于是,他又问: “为什么听不到汽笛声?” 那位干部只好照实向他说明了一切。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他早已猜想到是这么一回事,便温和地说: “睡在列车上听不到汽笛声,怎么能入睡呢?列车的汽笛声就是祖国的呼吸声,列车的跑动就是祖国的脉搏跳动。让它们和往常一样鸣着汽笛奔驰好了。 “那样我也才会入睡的。” 虽然他的语声温和低沉,但有力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 他又回到车厢里去了。 站区和往常一样沸腾起来,响起了亲切的汽笛声。
    金正日同志专辑
    金正日同志在1942年2月16日诞生在位于两江道三池渊郡的白头山密营。
    他出身于世代爱国的革命家庭,父亲金日成同志,是为朝鲜革命和世界革命建树了丰功伟绩的思想理论家和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
    母亲金正淑同志,是在同志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为祖国的光复、人民的自由与幸福献出了一生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祖父金亨稷,是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是推动朝鲜的民族主义运动转向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祖母康盘石、叔祖金亨权、叔父金哲柱和舅父金基俊、金基松,也都是为光复祖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战士。

    自1950年9月至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学完普通教育课程。
    他在小学时期,倡议并组织班里的少年团员建立了“金日成将军传略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的目的,是学习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深入认识金日成同志的英明伟大,把自己造就成为朝鲜革命的栋梁。
    1953年7月,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战后,金正日同志从平壤第四小学毕业,升入平壤第一中学,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1957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升入平壤第一中学高级班(后来改称平壤高山高级中学)。在校期间,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工厂、农村去,并在学校实习室里参加修理汽车、电动机等劳动,还学习驾驶汽车,努力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金正日同志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民主青年同盟的工作。
    1957年2月,他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基层组织的委员长,1957年9月又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由教师担任)。
    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从高中毕业。
    1960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考入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第政治经济学专业。
    大学时代,他不仅掌握了专修课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掌握了哲学、军事学等各个领域的多方面知识。大学时代,他一面探求科学,一面开展各种活动。
    金正日同志在平壤纺织机械厂实习期间,亲自操作26号机床。
    1961年7月22,金正日同志加入了朝鲜劳动党。
    大学时代,金正日同志发表了《重新查考三国统一问题》、《关于现代修正主义的产生》、《关于思想意识的决定性作用》(1962年12月)、《工人阶级的领袖并不是个人》、《工人阶级的领袖在革命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党关于发展地方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大安工作体系是独创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理论著作。
    1962年1月,他发表了以《现代帝国主义的特点和侵略本性》为题的学科论文。
    1964年3月18日,金正日同志发表了大学毕业论文《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正日同志从1964年6月19日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自1965年春到1967年夏,他视察人民军航空部队、东海岸和西海岸海军部队以及许多炮兵分队,指导他们扎实地进行战斗训练。
    他非常关心改善人民军的武器装备,指示军需工业部门大力生产适合朝鲜实际和朝鲜人体质的有威力的现代化武器。
    1967年6月末和7月初,他多次接见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和文学艺术部门的负责干部,就作家、艺术工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切实树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问题作了教导。1967年7月17日~8月12日,他到咸镜南道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召开党内思想斗争会,批判修正主义、地方主义和家庭主义,把在思想斗争中激发起来的革命热情,有力地引导到经济建设中去,掀起新的生产高潮。
    1967年7月,他通过同人民军某部干部的谈话和后来对人民军各部队的多次现场指导,了解到窃据军队要职的军阀官僚主义者以“军队特殊”为由,拒绝党对军队的领导,歪曲党的军事路线,滥用军权压制军内党组织和政治机关,而且企图纠集阿谀奉承分子来奠定其军阀官僚主义基础,甚至还摄制宣传自己的电影,妄图抬高自己。
    1967年6月13日,金正日同志在同党中央委员会科学教育部干部的谈话《对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要有正确的认识》中,批判了把物质鼓励视为绝对正确的修正主义倾向,把精神鼓励视为绝对的左倾倾向;并对以精神鼓励为主,把正确地结合以物质鼓励的问题和经济建设中必须把速度放在首位,同时积极保持平衡的问题等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科学解答。
    1967年7月3日,他在同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干部的谈话《加强思想宣传,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掀起革命高潮》中强调指出,所有干部和劳动者要高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促进技术革命,更积极地开展千里马作业班运动。
    他亲自深入到劳动者中去,发动党员和劳动者掀起新的革命大高潮。
    1967年8月8日,他到龙城机械厂,向工人解释党的关于掀起革命大高潮方针的本质和意义,号召他们站到革命大高潮的前头。
    1967年8月,他视察长津江发电站,同年9月视察平壤热电厂,1968年9月视察北仓火电厂建设工地,推进发电厂(站)建设,增加发电能力,以建立起国家牢固的动力基地。
    他还到黄海钢铁厂等冶金厂、机械厂、化工厂和平壤、咸兴、龟城等地的轻工业工厂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加强工业的自立性,促进现代化中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为了在工业部门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到基干工业的许多工矿企业和大馆郡等市、郡的地方工业工厂进行现场指导,促使这些厂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
    他为了使大安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于1967年10月此后多次视察大安电机厂,使其在推广大安工作体系方面做出榜样;1968年4月,他指导物资供应委员会,改进物资供应工作。
    1967年,他组建担负这项工作的白头山创作团,使他们通过故事片《游击队五兄弟》等革命传统题材作品的创作,积累经验。
    1968年4月,他提出了要把《血海》改编为同名电影的任务,并进行了120多次指导,终于完成了制版任务;接着还指导了把《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改编为同我电影的工作,仅用了40天就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同时,他还积极指导把《卖花姑娘》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工作,并使该片成为杰作,在第18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和特等奖章。
    1968年7月和1969年8月,他视察了两江道一带的革命战迹地,提出了把普天堡、三池渊、浦坪等两江道一带建设成为牢固的革命传统教育据点的任务。
    1970年6月18日,他在同作家和艺术工作者的谈话《大量创作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的革命影片》中,提出了要创作出更多的以现实为的电影的任务,全面地阐明了关于这项任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给予了具体指导。结果仅在1970年内,就创作出了人民奖桂冠作品《鲜花盛开的村庄》等数十部优秀作品。
    金正日同志曾任党中央指导员、科长,1970年9月任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1973年7月任党中央委员会部长,同年9月担负了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的重任,1972年10月被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3年6月他抽调党、经济、新闻出版部门的干部和艺术工作者组成生产鼓动队,派到载宁矿山、殷栗矿山和苔滩矿山去开展生产鼓动工作,同年11月又在金星拖拉机厂和胜利汽车综合厂开展大规模的生产鼓动工作,使其成为生产鼓动工作的典范。
    他将通过思想理论活动深化和发展的文艺思想理论与方针、在领导文学艺术革命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综合归纳起来,于1973年4月撰写并发表了光辉的巨著《电影艺术论》。
    1973年6月23日,金日成同志提出了新的统一祖国五点方针。统一祖国五点方针,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把统一祖国的三项原则具体化,给内外主义者的民族分裂阴谋以学生打击,向国内外显示了全民族坚定不移的统一意志的宣言。
    他深切关注创造有得于统一祖国的国际环境的工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1973年6月和7月提出了有关设立驻联合国办事处和通过联合国开展外交活动的问题。
    为此,1973年9月举行的第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等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会议,通过了积极支持统一祖国三项原则和五点方针的决议和宣言;1973年下半年举行的第28届联大通过决议,支持统一祖国三项原则,要求立即解散美帝国主义干涉朝鲜内政的工具-“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
    他洞察到党在实现全社会主体思想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于1974年8月2日提出了实现全党主体思想化的方针。
    1974年2月,在党的五届八中全会上,他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提前完成六年计划,实现新的远景目标的社会主义大建设纲领。
    由于金正日同志遵循金日成同志的意志,在党务工作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建树了巨大业绩,1975年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他把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提纲》看作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问题,1977年10月提出了贯彻教育提纲的思想转变方针。
    1978年12月15日,金正日同志提出“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口号,要求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推进革命和建设。
    1979年5月10日,他指示全党就树立党的领导体系问题,组织集中学习、集中讲习和大辩论;加强各级党委会,增强其职能与作用,以加强党对权力机关工作、行政经济工作、公安及司法检察工作的领导。
    1979年10月,他发起向默默无闻的英雄学习的运动,并把这一运动作为党的重要方针提了出来。
    1981年10月,他提出“要做80年代的金赫、车光秀”的口号,号召人民群众切实继承朝鲜革命初期青年共产主义者绝对忠于领袖的光荣传统。
    1982年10月17日,他发表了题为《朝鲜劳动党是继承了光荣的打倒帝国主义同盟传统的主体型革命政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主体的党的建设理论。
    从1982年2月起,他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
    1984年7月22日,他在致全国教育工作者积极分子大会与会者的信《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中,提出了教育革命方针,并领导了贯彻这一方针的工作。
    到了80年代后半期,他继续不断地进行了深化和发展主体思想的理论活动。
    他在《主体思想教育的若干问题》(1986年7月15日)、《切实树立主体的革命观》(1987年10月10日)、《对主体哲学要有正确的观点和理解》(1990年10月25日)、《主体哲学是独创性的革命哲学》(1996年7月26日)等许多著作中,以独创的思想与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主体思想,论证了主体思想的生命力。
    1988年3月,他召开党的六届十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三年规划(1988~1990),同年8月31日在科学部门负责干部会议上,强调了全面发展电子工程学、冶金工程学和激光工程学等重要科学领域的问题。
    金正日同志的文学艺术造诣很深,知识渊博,又有领导文艺革命的丰富经验,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前半期撰写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有《论话剧艺术》(1988.4)、《论舞蹈艺术》(1990.11)、《论音乐艺术》(1991.7)、《论美术》(1991.10)、《论主体文学》(1992.1)。这些著作和70年代发表的《电影艺术论》、《论歌剧艺术》,都是指明主体文学艺术发展道路的教科书。
    1991年12月24日他在党的六届十九中全会上被推戴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
    1990年5月在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被推戴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1993年4月9日在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被推戴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1992年4月,他在平壤同向往社会主义的世界70个进步政党的首脑及代表进行诚挚的协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制定并发表了平壤宣言:《拥护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1994年10月20 日,他在同党中央负责干部的谈话《加强郡的作用,使人民生活来个变化》中,要所有的郡都学习前川郡商业管理所和孟山郡的经验,办好农业,发展地方工业,搞好郡人委所在地和村庄的建设。
    1994年10月16日,他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根据金日成同志的遗志,就促进革命和建设问题表示决心说:“我想几百、几千年以后,也要始终不渝地把领袖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教导,当作唯一的指导方针加以切实贯彻。”
    进入90年代后半期,由于帝国主义联合势力和反动派疯狂地扼杀主体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和多年的自然灾害朝鲜人民贯彻革命的经济战略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贯彻党的革命经济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掀起新高潮,他教育全体人民以“艰难的行军”精神去生活和工作。
    “艰难的行军”精神,是在抗日革命斗争最严峻的时期,在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坚守朝鲜革命的命脉,掀起革命大高潮的透彻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1997年6月19日,他发表了题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著作。
    1997年6月19日,他发表了题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著作。
    1997年8月4日,他发表了题为《切实贯彻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关于统一祖国的遗训》的著作。
    1997年10月8日,根据全党共同意志,金正日同志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30多年来,他通过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革命活动,将朝鲜劳动党加强和发展成为百战百胜,久经考验,千锤百炼的革命的党、受到全体人民绝对支持和信赖的战无不胜的党;把朝鲜人民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的自主的人民。

    “愉快的休息”

    1974年夏天,天气非常闷热。
    可是,金正日同志依然埋头于工作,根本不想休息。
    有一天,他突然把有关干部叫了来,告诉他们做一下准备,下个星期日到郊区去,也可算休息。
    干部们都希望他能休息一下,高兴地想:这下可如愿以偿了。
    他们屈指企盼的星期日早晨,金正日同志坐的轿车驶出了繁华的首都市区,车窗外丰收在望的田野象一幅图画展现在眼前。
    金正日同志对窗外望了好一会儿,然后打开了小型录音机。和他同车的干部们以为他要欣赏音乐,也倾耳聆听。出乎意外,录音机里传出了耳熟的金日成主席的声音。
    “这是主席昨天做的教导。他对平壤市的一些建设项目工程停滞不前,表示忧虑,教导我们要赶快采取措施。”
    金正日同志在奔驰的车上也字字句句地仔细研究金日成主席的教导。他的一个休息日就这样开始了。
    上午10点钟左右,汽车到了目的地——一座人工湖边。
    “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是引起人们无限感怀的地方。”
    他感怀深切地说,这里的大海一股宽阔的人工湖,蕴含着应该世代相传的关于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颂歌。
    当干部们安排这一天的日程的时候,他走进湖畔的住所,打开手册,打电话找了几位干部。
    他向他们转达刚才在车子里重听了一遍的金日成同志的教导,并指出了贯彻这一关于平壤市建设的教导的具体途径。
    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的党的工作者前来拜见金正日同志。
    干部们深怕打搅金正日同志难得的休息日的平静,想把他们打发回去。
    这时,金正日同志打完了电话,走出来瞧着手表问道:
    “没有人来找我吗?”
    当他知道地方党的工作者到了,很高兴地迎他们,并带他们走进屋里。随行的人们都有些愕然。
    原来,金正日同志已在前一天晚上给地方党的工作者打了电话,叫他们到这里来的。干部们不知道有这回事。
    快到午饭时间了,可是他继续听取地方党工作者的工作汇报,并对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分别予以解决和加以指导。
    随行的干部告诉他时间已过,他说就要结束了,可是他的谈话却持续好久,上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金正日同志用完午饭才愉快地对干部们说:
    “该办的事办完了。我们到湖上去钩鱼和游泳吧。”
    他和随行的干部们一道高高兴兴地到湖边去了。
    金正日同志边游泳边向他们讲:游泳在体育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各种游泳的方法以及有关国际游泳比赛的知识。
    过后开始钓鱼了。
    夕阳西斜,钓鱼的乐趣真是不同一般。
    金正日同志刚抛出鱼钩就钓上来了一条挺大的鳜鱼。
    “看吧,我起头了。”
    大家一看他先钓上一条大鱼,都着急了,这里那里地换着位子,全神贯注地钓起了鱼。
    他们接连钓上鱼来,一阵一阵地响起欢呼声。然而,金正日同志却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位干部小心翼翼地走近他一看,鱼儿直枪鱼饵,可是地沉入深思之中,眼盯着水面却视而不见。那位干部告诉他鱼饵要给抢走了。他这才拿起鱼竿说:
    “啊,我在想别的事来着。”
    他说,坐在湖边,思路畅通起来,回到平壤要马上去见艺术工作者。
    他说,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新的作品后,提出了修改方向,可是创作人员说,有一个场面他们实在没有把握。因此一直想着那个问题,现在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
    原来,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解决艺术创作中提出的问题。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天傍晚,他和干部们分手时,愉快地说:
    “今天是一个愉快的休息日。”
    他的愉快的休息,就是工作。

    喜悦

    1982年4月,我们民族的喜庆日4月15日即将到来的一天。
    这天傍晚,金正日同志视察了即将竣工的一座建筑,并做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花去了很长时间,再过30分钟左右,他要去参加另一个活动。然而,他叫几个干部坐上他的车,说:“……现在要去看看纹绣大街。”
    一位干部对他说,时间不够了,最好改天再去纹绣大街。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说:
    “纹绣大街上盖起了现代化住宅,人民该多么高兴啊。人民的喜悦,也就是我们的喜悦……时间不够,就去转一圈也行啊,
    他说着,执意上了车。
    他坐的车奔驰在一派节日景象的首都大街上。不久车子驶到纹绣大街的江岸路。
    金正日同志拉下了车窗玻璃,望着灯火辉煌的住房大楼,不时向随行干部提问。
    当汽车驶到纹绣大街的主要地段时,他不时叫车子停停再开,有时数数楼房的层教,有时估量阳光能不能照进住房。
    他还了解了商业网和学校的部署情况。这样穿过一条条街道后,他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纹绣大街上的房子盖得都挺大,挺和谐。道路修成了环行路,这很好。在很短的时间里,平壤市又出现一条新大街。
    用这样的大街装点市容,平壤市就更显得壮丽了。”
    他提出了加紧进行纹绣大街第二期工程建设的方向。
    当车子驶在中心大街望见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的住房时,金正日同志面带欢欣的微笑叫车停一停,同行的干部不觉着急地说:
    “现在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他笑着说:
    “时间再紧,也不好就那么从这里过去呀。稍停一会儿吧。”
    干部们没有领会他的意思,惊讶地望望车窗外,那里没有什么异样的情景。
    车子停下来,金正日同志望了望窗外,然后*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车里突然变得异常寂静。
    过了一会儿,他不禁欣喜地说:
    “你们听见那笑声吗?从前这纹绣平原只能听到蛙叫声,今天现代化城市平地而起,各个窗户里都传出欢笑声了。”
    这时,大家也听到了从住宅大楼里传出的幸福的笑声。
    那是人民的幸福在增大的声音。
    那天晚上,金正日同志尽管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听到他们的笑声,好象了却了一切忧虑,脸上泛起满意的微笑。那笑声和歌声越来越大。
    那正是金正日同志的喜悦。

    铃声

    清晨,首都的街道还很静。
    有一辆轿车悄悄地行驶在首都的街道上。
    金正日同志透过车窗望着清晨的首都街道沉入了深思。
    车子绕过平壤车站驶入中城洞住宅区,这时从敞开的车窗突然传来了叮当叮当的铃铛声。
    金正日同志叫车停下来,打开军门走下车,朝铃铛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有一个穿着干净的卫生服的妇女,站在载着冒着热气的大铝桶的手推车旁,轻轻地向着住房摇响铃铛。
    不一会儿,从各住房的大门走出许多正做饭的妇女,她们手拿着器皿,各自盛上一些东西说说笑笑地返回去。
    金正日同志一步步走近她们,可是因为天还没有大亮,加上他穿戴很普通,谁也没有认出他来。
    “你在卖什么呀?”
    他这么一问,那位妇女回答说,卖的是汤。
    等到人差不多都走开的时候,他向售货员一一了解:汤的价钱,原料由哪里供给,人们的反应如何,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服务工作的。
    这时有一位老大娘出来买汤,她大加赞扬说:
    “中城饭厂响应党的号召,每大早晚把好吃的肉汤送上门来。夫妻俩都上班工作的人家就不用提了,所有的人家都在感谢他们。这位售货员虽然年纪很轻,大家都管她叫‘福铃大娘’,来欢迎她哩。”
    “老大娘,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只不过卖点热汤……”
    年轻的售货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金正日同志愉快地笑着对她说:“可不要以为这是卖些汤给人们吃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你这是在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他还说,不要光卖汤,还要做人们喜欢吃的爽口的泡菜啦、拌干鱼丝啦、山菜等各种副食品,早晚出来卖,人们会更高兴。
    售货员爽快地回答说,他们还没有想到那些,今后一定那么做。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你们要能那么做,可要感谢你们啊。今天,这个街道上只有你一个摇着铃铛送货上门的服务员,可是明天会增加到十人,后天会增加到百人。”
    他说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之后,离开了那里。
    在他的背后又啊起了那个“福铃”声,那铃声就象愉快的歌声。
    金正日同志在大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径直到主管人民生活部门工作的干部的办公室去了。
    那位干部清早就来上班,刚打开窗户,突然金正日同志走进房间,不由得一怔,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金正日同志说出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话。
    “我清早在街上转了一圈,见到了令人感动的美举。”他讲了每天早晨摇着铃铛去卖汤的售货员的事,然后说:
    “听说你每天早晨到街上观察一番,那你可能也看到过那位女服务员。我们对那样的服务员不应该漫不经心,应该学习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要以那种精神教育所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那位干部听了他这一席话,满脸发烧,象把炭火盆扣在头上。
    他在上班时也听到了那个铃铛声,可是他没把它联系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
    从此以后,在首都住宅区的各处,早晚就都响起了“福铃”声。人们当然不会全部知晓那个铃声中蕴含的故事,但是,人们从那个铃声感受到了党的恩情。

    深山沟的最后一家

    由于金正日同志的关怀,到了1974年夏,我国各地建立了用于彩电的超短波转播台和电视差转台。
    金正日同志对这项工作非常关注,他密切注视着它的每一步进展,亲自为它解决了困难问题。
    有一天,有关部门的一位干部向金正日同志提出:两江道和慈江道的北部山区只有几户人家的深山沟,是否也给建立电视差转台。他首先表示:“建一座差转台需要用很多资金、材料和劳力,建成以后运营和管理又要花经费和劳力,只为几户人家真不合算。”
    他的意思很明显:国家为几户人家,花那么多资金和劳力是不应该的。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这一席话,沉默不语,只在房里轻轻地踱步,那位干部心里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金正日同志踱到窗边站定,凝神望着窗外,好似在想象着住在北部边疆深山沟的人们的生活景况。
    过了一会儿,他用带愠怒的低声说:
    “你是和我们一道工作了很久的同志,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呢?我们什么时候在为人民而做的工作中,先考虑过经济上合算不合算呢?”
    那位干部由于感到疚愧,心情非常沉重,注意地聆听着金正日同志对他的教诲。
    “你想想看,如有的人家因为住在偏僻山区不能看到电视,我们能心安理得吗?有那样的人家在,就是播放再好的彩电节目,也不能心情愉快地欣赏。
    “不管做什么工作,要先为人民着想,而不要只想钱囊会变小。怎么可以拿钱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讨价还价呢?”
    金正日同志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谆谆告诫说:
    “……即使为了一台电视机建立不要说由两人,就是由十人管理的电视差转台也没有关系,要让深山沟的最后一家人家也都能看到鲜明漂亮的电视画面。
    “我再说一遍,使人民的文化生活发生差别是不行的。从首都市民到山区的伐木工,要让我国所有人民都能在自家或工作岗位上看到彩电,一同欢笑,一同高兴。”

    为抢救一条生命

    1978年年底的一天夜里,在设在我国北方海拔2000多米高的一个山巅上的电视转播台里,紧张告急。
    这里的一个机械工姑娘突然得病,身上高烧不止,不时发生休克。
    人们给她吃药打针,这里备用的药品都给她用了,可是毫不见效,她的病情反而越发加重,四肢也开始僵直了。
    这里是人迹罕见的山顶,四周是千古密林,离村庄有40多里。转播台的人们在这偏僻山顶碰到这种急事,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通往村子的穿过密林和悬崖的崎岖山路,已被大雪封住,在这漆黑的夜晚,根本无法辨认哪里可以通行。即使能背着病人去,他们深怕在这零下35度的酷寒中,招致不测。
    转播台用无线电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
    上级机关指示转播台说,他们在采取抢救措施,务要把病人的生命维护到天亮。
    这一夜显得格外漫长。
    人们通宵护理着病人,可是他们没有信心,觉得难以熬到天亮。病人终于在天亮前失去了知觉,四肢也麻木了。
    人们焦虑不安,心都碎了,感到这一夜比哪一夜都长,总不见天亮。
    天终于蒙蒙亮了。
    突然,在劲风呼啸的天边响起了飞机的马达声。
    正好上级机关也打来了电报:载送病人的飞机已出发,做好准备,到时接应飞机着陆……
    有了使人得救的一缕希望和光明,然而又有一道难关把人们难住了。
    这里没有直升飞机可以着陆的场地,转播台的院子太狭小,飞机无法着陆;再说,山巅上狂飙大作,飞机着陆后,一不小心,就会象吹翻纸张似地把飞机掀到深不见底的山谷中去。
    但他们哪里知道,飞机里这时充满了战斗的情景。
    乘务组员们的耳边还在萦绕着金正日同志恳切的嘱托。
    昨晚,金正日同志得悉在千里迢迢北方的一所电视转播台里发生的意外,忧心如焚,夜不成眠,连夜采取措施。
    他还指示有关部门,派直升飞机去载运病人,还指示保健部,做好各种抢救准备。他对他们反复叮嘱:“那个姑娘我们不去抢救,还能有别人救她吗?”
    直升飞机乘务组员们一心遵循金正日同志的指示,下定决心,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安全地载运病人离开山区。他们冒着危险,排除万难,终于创造了奇迹,使飞机在尖尖的山顶平稳着陆。
    机械工姑娘立刻被抬到机舱里了。
    转播台的人们哽咽着欢呼着,飞机起飞了。
    这时,按照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在道人委所在地惠山正忙着进行准备,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病人还没送到医院,惠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在开会讨论抢救病人的方案了。
    在会上,医生、护士、保健部门干部一致表示决心,一定竭尽精诚和技术去抢救病人,同时采取了必要的应急措施。
    病人被送到医院来了。
    她早已不省人事,脉搏也停了。于是,首先给她停止活动的血管注射了急救的药液。
    原来病毒已侵入了她的大脑,致使她四肢麻痹,各个脏腑器官的机能全被抑制,面对这垂危的病人,人们全力以赴,展开了抢救的战斗。
    在这危机时刻,金正日同志从平壤送来的珍贵的药品到了医院。
    这充满爱意的起死回生的药物浸入病人的体内,给她注入了生命。
    关于机械工姑娘身患急病的消息一传开,人们都来医院探病,并带给她名贵的药品,道的负责干部虽然工作繁忙,也在病人的床边不分日夜地守着她。
    病人在全医院、全道和全国的支援、至诚关心与护理下,呼吸渐趋正常,不久就恢复了知觉。
    没过多久,她就痊愈,完全恢复健康,重返山顶的工作岗位了。
    她不胜感激地说:
    “在这世上,除了我们伟大领袖和金正日同志,再也没有人这样地珍视人、热爱人。他对人的热爱就是能使死人回生,活人永生的万灵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检查你的相机,里面有几张照片(大概第三张是成功的)需要email给我,多谢!
    • 太长,没看完。对了,上次打电话的事你帮我问了吗?
      • 东西都找到了,早就给mike打过电话了啊
    • EGG帅锅:能不能转些短小精悍适合网络阅读的文章,本来想看的,一看密密麻麻一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