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北美探亲游记系列之 珍爱国家历史的美国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论历史,和中国比,美国没有历史。美洲大陆1492年才被哥伦布发现,至今不过500多年。英国第一批移民到达新大陆至今不足400年。在那之前,美洲大陆是古老的印第安人聚居生活的一片蛮荒之地。1787年美国立国至今才200多年。200年算什么历史。然而美国人很珍爱自己的历史。我在美国游览一段时间后,即感到美国历史忽然变长了。这种感觉的获得似乎只是下述几件小事。

第一是地名。我在曼哈顿“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看音乐剧时,对美国剧院为什么用了荷兰城市的名字发生了兴趣。追根溯源,得到一段有趣的历史。原来曼哈顿是由荷兰人开埠。“曼哈顿”这个名字是最早居住在曼哈顿的印第安人起的,意思是“山丘岛”。1609年,一个受雇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欧洲人叫哈德逊的通过哈德逊河来到曼哈顿。为了纪念这次航行,就用哈德逊的名字给这条河命名。1624年荷兰政府授权西印度公司在曼哈顿建立殖民地,两年后荷兰第一任总督到达曼哈顿,后来,他用价值24美元的小饰物和毛毯从印第安酋长手中买下面积为22平方英里的整个曼哈顿小岛,并将其改名为新阿姆斯特丹。纽约由此开埠。1664年英国人继承了这块殖民地,更名为纽约。美国独立后,没有改掉这些地名。纽约还是纽约,哈德逊河还是哈德逊河。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改称纽约后的近100多年,纽约已扩大为包括五个区的大纽约市,广义的纽约全称为“纽约大都会地区”,狭义的纽约仍指曼哈顿,两个名称并存。新阿姆斯特丹的地名不存在了,剧院的名称则由此而来。历史地名是历史的标记,有强烈的历史感,不能随便更改。因为有这些地名在,了解了地名之曲折由来,对这个城市便有了纵深感。

第二是从博物馆。我参观了一些博物馆、纪念馆。这些博物馆、纪念馆都有系统的固定的常年不变的展览,而且有不少并非专业博物馆如国会大厦、西点军校、马里兰州海军学院等这些地方,都有很丰富的展览。其实我看到的很少,也就七八个吧,而我已感到很多了,不经意间就会进到博物馆里。因为博物馆都是免票的,敞开大门,不要票,有的不需要安检的博物馆连把门的也没有,随便进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要票的,但也很随意,虽然规定成人票价7美元,学生与儿童半价,但只是“建议价”,不是硬规定,给一块钱也能进去。先进门后买票,卖票没有窗口,就在大厅里设一个卖票的平台。我想试试是否真如此,进门后给了一块钱,不说明原因,售票员也不问,就给我一个必须挂在胸前的薄铁皮圆形徽章,这就是票。凭这个徽章可以随便进出,渴了出来买点水,饿了出来买点饭,累了出来休息一会儿,可以参观一整天。参观的人很多,而地下满是参观者参观后丢弃的徽章,可以随便捡拾一个,不必买票。但是没有人去捡拾,管理人员也不担心有人会捡拾。前厅的圆形台子上插满各种语言的说明书和画片,可随便取用。服务员看出我是中国人,特地帮我找一份中文说明书。免票的最大好处是方便,不是省钱,当然也省钱,人们并不在乎那几个钱,而是怕麻烦,要排队,准备零钱,拿票等等,太麻烦,算了,不看了。免票参观就像进出商店一样方便,特别是连安检也没有的博物馆,没有把门的,大门整天敞开着,带小孩也可以,小孩子在里面跑着玩也没有人管你。大概是太方便吧,参观者总是络绎不绝,没有国内博物馆常见的冷清。馆内大多数没有解说员,需要解说的博物馆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可以租用带耳机的用不同语言的录音解说。大家都很遵守规则,漫步细心观看,没有人乱动展品,对任何感兴趣的展品都可以拍照,只有艺术品中某些古代艺术品为保护的需要,拍照不得用闪光灯。许多博物馆都配有电视(可能是光盘),展馆内各个部分都有配合展览内容的电视,按时自动播放,坐位是有靠背的长椅。美术馆还准备了画架,以便于学生临摹。展览办得严肃又活泼。如航空博物馆的展品本来就很吸引人,还又设计了一些让参观者动手的简单操作,特别给了孩子们无穷乐趣。还有通俗讲座很受青少年欢迎。博物馆都很大,布置很现代,展品很丰富,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全世界五大洲的艺术品都有很丰富的展品,仅中国艺术馆粗粗看一下就看了半天,在国内从未看过这样丰富的展览,甚至还有苏州园林式的庭院,非常亲切。讲历史也并不孤立地展览美国,总是与世界联系起来。这样规模的展览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看完的。累了坐下休息,随处都有宽面的长凳,还可以逛里面的书店、礼品店买纪念品。使枯燥的参观成为一次休闲活动。

博物馆是向社会传播知识的最好场所,但必须办得让人愿意进门才行。若办得冷冰冰,面孔严肃,又很不方便,谁还进去呢?和人家比,我们的博物馆不但少且面目可憎,也没有什么展品。我国五千年历史,可以办多少博物馆,有多少东西可展,却没有好好办。爱国主义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国人了解国家民族的光辉历史,我们历史教育是很差又非常片面,越到近现代越片面,把丰富的现代中国历史搞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北京的“历博”(现更名“国家博物馆”)、“军博”、“美术馆”等,都没有常年固定的展览,多半是空空荡荡,偶有专题展览,或把展馆出租给人办各种水平很低的书画展,甚至出租给人卖家具。所谓博物馆,已名不副实。偶有展览,票价又很高,享受半价需待特定节日,需有特定身份,使人望而生畏。

第三个印象是小小的马车。美国历史短,谈不上古建筑。他们自己跟自己比,当然也有。我在波士顿就看到根本算不上古的红砖建筑也被保存着。在一条街道上看到一种带玻璃罩的路灯也被保存继续使用,确实也有点古风。还有马车也在繁华的大街上溜达。在曼哈顿大道上不仅有马车,还有三轮车,都装饰得很古典,很漂亮。交通发达的美国当然不是拿它作交通工具,作为一种观光工具同时也是观光对象则别有风趣。我在华盛顿国家公园游览,看到在游人如织、车流如龙的大道上有骑马的警察盘桓其间,真是十分惊奇,感到它既是一种历史的回归再现,同时也是一道有趣的风景!

在美国见识并不多,几件小事竟给了我如此良好的印象。想想自己的国家,不免感慨系之。为什么在年轻的美国看到的美国并不年轻,在古老的中国却很少看到中国的古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北美探亲游记系列之 珍爱国家历史的美国人
    • 才发现你的专辑啊,hehe
      • 是我老父亲的文章。EMAIL给我看。 结果让我贴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