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蒋的致命伤:抗日与民生(上)
蒋介石这个人,在我们从小所受的红色教育里那是绝对的大坏蛋。每次看革命战争电影,一看到国民党军官们听到“蒋委员长”四个字便肃立正颜的样子,总不期然的会有些滑稽的感觉,而蒋手下的军队更是当然的蒋匪兵。相对应的,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是胜利和正确的化身。
是的,从小我们就是这样来判断蒋和毛的,那么坚定而毫不怀疑。
正因为这样的启蒙教育,所以现在让我们完全摆脱它从纯客观的角度来认知蒋和毛这两个人的确是困难的,我们无可避免的会惯性循了幼时的思维去,或者为了刻意的纠偏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所以,也只能尽力做到客观而已。
正如sailor所言:“每位朋友的知识面及掌握的信息总是有限的”,我们又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这些有限信息为基础去思考并判断,所以,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总是有好处没坏处的。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我只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意在探讨,欢迎指正。
看中国20到40年代的历史,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共产党和国民党争夺中国领导权的历史,而毛和蒋作为各自政权的最高领导者,无可避免的成为了这段历史的直接缔造者和责任者。
总觉得政治人物令人最不欣赏之处是对权术的热衷和个人私欲的膨胀,凡事不是以百姓民众的角度去考量,而是将个人的权利私欲摆在第一位,令人嫌憎。蒋和毛都未能免了这个俗。因政治人物的野心,国家、政党乃至百姓的民生全部都成了他们实现野心的工具,这其实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悲哀。(唉,写到这不由叹一口气。)
对于毛,共产党到现在也不敢公然将他拉下神坛,而且话题太敏感,算了吧,暂时就不集中火力了。
所以还是说蒋介石,重点来说西安事变。
对于蒋, 我至今个人得出的结论仍是贬大于褒的。
中国的战争始终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第三种力量能够有效地与这两种力量进行抗衡,为了争夺对中国的统治权,双方只有血战到底。其实,双方一直深知这点,这种抗衡甚至跟日本人、俄国人或美国人都不相干。
作为权力的争夺是无所谓谁正义谁非正义的。但是在对待日本的侵略和对待民生的政策上,蒋和毛采取了背道而驰的两种策略,从而也决定了最后的权力归属。
而我个人对蒋的不认同便也正是因为蒋在这两方面的表现。
先说抗日。
蒋最著名的说法是: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外指日军,内当然是共产党了。
30年代,日本人象蝗虫一样涌进了满州,并扩展到中国内地。而此时的蒋介石,在经历了北伐、在费尽心血、纵横捭阖之后,已由当年的黄埔军校校长变成了国民党内最重要人物。
蒋一直以来为都对“大元帅”的宝座垂涎不已,1933年的一次演讲中,蒋是这样说的:
法西斯主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对信赖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除了绝对信赖一个人,就别无其他的领导或主义。因此,尽管一个组织内部有领导、有政府官员、有立法人员,但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分歧,因为他们有唯一的领袖可以信赖,领袖对一切事情做出最后的决断。
这就是蒋的哲学。
在这样的哲学下,蒋在他的领导生涯里一直坚持绝对牢牢控制住军权同时也控制着党权。
为了巩固这种控制,他不惜一切。
在30年代,一切是什么呢?是918任日本人兵不血刃占领南满的不抵抗主义,是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是东三省父老乡亲日寇铁蹄下的血泪,是19军孤军奋战苦无援军的无奈,是中国军队竟然要从自己国土撤军以讨好日本人的《何梅协定》。
以蒋的观点,他的对面有两只猛虎,对他的权力威胁最大的是共产党。他希望,在剿灭了共产党后,在巩固了权力和得到中国民众支持后,再来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但蒋犯了个根本的错误。因为他在这时丢弃了民众,他没有看到此时的中国全民心所向是:抗日。全中国人民共同期望的一件事就是:收回国土,结束日本对中国的统治。
在全中国口口流传的是这样的一首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在那个悲惨的时候
离开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穷的宝藏
流浪 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穷的宝藏
每当这低沉婉转的旋律响起,大江南北总有无数的应和还有无数的饮泣与悲愤莫名。不管中国人有多少缺点和劣根性,但这个民族在面对外侮时的一致是绝对不可低估的。
毛的聪明在于他敏感的抓住了这份民心,从而使相对弱小的党和军队有了无限的潜力。
而此时的蒋介石一心剿共,对日本的扩张不闻不问。
至于那个答应从华北撤军的《何梅协定》更是令举世震惊:中国的军队竟要从中国的国土上撤出来以讨好日本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还有更可耻的条款:解散华北的一切爱国团体,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这意味着不再有游行,不再有示威,不再有抗议日本对中国军事和经济侵略的罢工。
这样的懦弱与退让是换不来和平的,只会换来侵略者更为膨胀的得寸进尺的欲望。这道理并不是那么艰涩难懂吧?可惜,蒋不懂。
而学生们也在一次次的示威和被镇压中流血,一二九运动是其中的丰碑。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17路军站到了一起。原本,蒋是想用他一贯的分而治之的征服哲学,竭力使这两支军队兵戎相见的。但,结果却是,在1936年的春天里,张和杨找到了一次谈话的机会并就抗日达成了共识。
在当年的918事件时,日本关东军只是一支不足12000人的狂热之师,而中方的实力数倍于它,原本可以迅速行动,就地制止事态发展。但当身在北京的张学良向在南方剿共而且颇不顺利的蒋请示如何处置时,蒋是这样答的:
为避免事态扩大,必须坚决执行不抵抗主义。
就是因为蒋的剿共决心,东北被白白丢失。
更令张学良气愤而无法忍受的是,蒋一直在公开指责张,说东北之所以落到日本人手中,是因为张的不抵抗,多年来这是国民党宣传机构的热门话题。这样的大黑锅是张学良背不起也背不了的。个人认为,正是这个黑锅直接决定了张学良会选择兵谏的方式而不是其他。
共产党又适时介入了(聪明吧,嘿嘿)。张、杨、共产党,在1936年秋天后,这三支力量就开始共同奋战了。但问题是:如何迫使蒋也接受这个立场,将敌意从共产党身上挪开而投向抗击日本侵略呢?
蒋这时在干什么呢?
1936年6月,广东、广西爆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暴动。此时的蒋制定另一套剿匪计划。
1936年10月31日,蒋50大寿,发表题为“思念父母,报效祖国”的文章。国民党在全国募捐,购买飞机,建造纪念性的学校来庆祝大元帅的生日。
11月17日,蒋飞往太原见阎锡山。接着往济南,布置镇压共产党。
11月23日,蒋在上海开始大搜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全7名成员被逮捕。
11月28日,派代表到绥远去见傅作义,劝其参加剿匪。
12月4日,蒋到达西安,准备发动战争,实施其剿匪计划。
他召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谴责他们不忠。接着,他又谈到如果他们按他说的去办,他会给给以奖赏。
在座的没有人为之动容。
如果说毛是因为在59年错误地对彭德怀----这位最正直最忠诚的老共产党人进行攻击与诋毁,从而令所有其他的政治局委员们开始对他的任何决定诚惶诚恐、三缄其口的话,那么蒋是因为他在1932年对19路军的举动开始失去国民党中一些忠诚的拥护者的。那年,他派出19路军增援上海并与日军交战,但其后蒋又拒绝增援,从而令19路军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当时,何香凝曾意味深长的送给蒋一套女式衣服,不久,国民党内部开始纷纷叛党。
而蒋在此时也已留下了他的诺言是根本不可信的名声。因为知道了蒋的为人,所以在座的没有人为之动容。
关于剿共,蒋已根本听不进别人的一言半语。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的学生走上街头游行、讲演。蒋的中央宪兵队和警察试图驱散游行人群,但张扬的手下出马,保护学生,警告生效,蒋的人撤走。
12月10日,张再次见蒋,重提抗日,重提国共联事一致抗日,蒋暴怒。张杨再度商讨,决定兵谏。
12月11日半夜,张扬准备就绪,开始行动。17路军袭击了蒋的队伍,蒋的队伍大吃一惊,几乎未作抵抗。
12月12日黎明前,人马开进蒋的别墅。并从距别墅1/4英里的一处大石头后搜到了睡衣外披着外套并跑丢了一只鞋的蒋介石。
拘禁蒋后,张扬向全国及全世界发了通电。现摘一部分: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松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情形豹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缓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凡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乃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暴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累遭重斥。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唆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系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12月24日,各方会谈达成了六点协议:
一、 改组国民党,吸收抗日团体参加。
二、 释放上海七君子。
三、 停止镇压共产党,红军和国民军联合抗日。
四、 召开全国大全决定抗日政策。
五、 中国将与同情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各国合作。
六、 中央军撤出陕西,由张扬部队来管理军民事务。
蒋接受了六点建议,张学良也同意护送蒋返回南京。
西安事变中,蒋丢尽了面子,张天真的认为护送的这一姿态可以挽回蒋的一点威望,所以不顾杨虎城的反对毅然成行。
事实只是蒋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诺言之不可信。
在洛阳,蒋发表了一个声明,让人听来仿佛他是自愿选择了抗战道路似的,同时蒋决定拘禁张学良。但拘禁之前,他劝说张学良电告杨虎城,将陈诚、卫立煌等其他国民党官员释放。当这些人被释放后,蒋立即拘禁了张学良。
张学良则在蒋的安排下,再次成为鸦片的奴隶,牢牢地被控制在蒋的手中。蒋坚持让张学良承认有罪(组织部下用暴力胁迫上级),张在认罪书上签了字,被判刑10年。当天,蒋大度的请求减刑使张获得特赦。但从此,张便没脱出蒋的监管之下,甚至连蒋逃去台湾都没忘带了他。蒋从来就没有原谅张和杨,对他们绑架他、逼他抗日的羞辱,他一直耿耿于怀。蒋这个仇真的是记得够久的,佩服佩服。
张学良的被监禁使亿万人民痛心不已。张的革命生涯从此结束,在中国历史再不起什么作用。
同时,蒋努力弥补逝去的时间和失掉的威望。这回的把戏是:先是请辞,要去南方老家给老母守陵。未准。再请,又未准。坚请,于是准假一个月。
蒋又重新抓回了对军队的控制权。他命令东北军向苏北和皖北转移,诱饵是安徽省主席的权力。
蒋命令17路军向甘肃小转移,同样许诺了地方治者的权力。
但部队一开拔,蒋就收回了他的许诺。
事实上,当西安事变蒋回到南京后,他开始收回几乎所有的许诺。:-P因为国民党行政院拒绝了蒋介石曾许诺过要做的一切事情。这一切是多么自然啊,因为蒋介石控制着行政院。:-D
不能不佩服蒋在这一方面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一系列的把戏后,17路军和东北军从根基很深的西安移到了新的地区,控制起来更容易了。
杨虎城则被免去了一切军事职务,被送到了海外呆了一段时间。
蒋在西安事变中活下来了,并且没有受到明显的伤害。真是个奇迹,厉害厉害。
这以后是卢沟桥事变和8年抗战。这期间,其实蒋仍是把他的兴趣放在对抗共产党上的,至少在他可能拥有的地区他是这么做的。抗日的话题暂结束于此。
蒋一直没有能深刻了解中国民众希望国家摆脱外来控制,以及仇恨外国帝国主义的心情,所以他才会同那些希望保持在华的帝国主义权益的西方列强成交。蒋牺牲的是人民革命,换取的是权力和剿共援助。这其实也是蒋的国民政府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
基于以上我了解的状况,我认为蒋还是欠张学良一个道歉的。:-P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蒋介石这个人,在我们从小所受的红色教育里那是绝对的大坏蛋。每次看革命战争电影,一看到国民党军官们听到“蒋委员长”四个字便肃立正颜的样子,总不期然的会有些滑稽的感觉,而蒋手下的军队更是当然的蒋匪兵。相对应的,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是胜利和正确的化身。
是的,从小我们就是这样来判断蒋和毛的,那么坚定而毫不怀疑。
正因为这样的启蒙教育,所以现在让我们完全摆脱它从纯客观的角度来认知蒋和毛这两个人的确是困难的,我们无可避免的会惯性循了幼时的思维去,或者为了刻意的纠偏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所以,也只能尽力做到客观而已。
正如sailor所言:“每位朋友的知识面及掌握的信息总是有限的”,我们又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这些有限信息为基础去思考并判断,所以,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总是有好处没坏处的。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我只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意在探讨,欢迎指正。
看中国20到40年代的历史,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共产党和国民党争夺中国领导权的历史,而毛和蒋作为各自政权的最高领导者,无可避免的成为了这段历史的直接缔造者和责任者。
总觉得政治人物令人最不欣赏之处是对权术的热衷和个人私欲的膨胀,凡事不是以百姓民众的角度去考量,而是将个人的权利私欲摆在第一位,令人嫌憎。蒋和毛都未能免了这个俗。因政治人物的野心,国家、政党乃至百姓的民生全部都成了他们实现野心的工具,这其实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悲哀。(唉,写到这不由叹一口气。)
对于毛,共产党到现在也不敢公然将他拉下神坛,而且话题太敏感,算了吧,暂时就不集中火力了。
所以还是说蒋介石,重点来说西安事变。
对于蒋, 我至今个人得出的结论仍是贬大于褒的。
中国的战争始终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第三种力量能够有效地与这两种力量进行抗衡,为了争夺对中国的统治权,双方只有血战到底。其实,双方一直深知这点,这种抗衡甚至跟日本人、俄国人或美国人都不相干。
作为权力的争夺是无所谓谁正义谁非正义的。但是在对待日本的侵略和对待民生的政策上,蒋和毛采取了背道而驰的两种策略,从而也决定了最后的权力归属。
而我个人对蒋的不认同便也正是因为蒋在这两方面的表现。
先说抗日。
蒋最著名的说法是: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外指日军,内当然是共产党了。
30年代,日本人象蝗虫一样涌进了满州,并扩展到中国内地。而此时的蒋介石,在经历了北伐、在费尽心血、纵横捭阖之后,已由当年的黄埔军校校长变成了国民党内最重要人物。
蒋一直以来为都对“大元帅”的宝座垂涎不已,1933年的一次演讲中,蒋是这样说的:
法西斯主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对信赖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除了绝对信赖一个人,就别无其他的领导或主义。因此,尽管一个组织内部有领导、有政府官员、有立法人员,但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分歧,因为他们有唯一的领袖可以信赖,领袖对一切事情做出最后的决断。
这就是蒋的哲学。
在这样的哲学下,蒋在他的领导生涯里一直坚持绝对牢牢控制住军权同时也控制着党权。
为了巩固这种控制,他不惜一切。
在30年代,一切是什么呢?是918任日本人兵不血刃占领南满的不抵抗主义,是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是东三省父老乡亲日寇铁蹄下的血泪,是19军孤军奋战苦无援军的无奈,是中国军队竟然要从自己国土撤军以讨好日本人的《何梅协定》。
以蒋的观点,他的对面有两只猛虎,对他的权力威胁最大的是共产党。他希望,在剿灭了共产党后,在巩固了权力和得到中国民众支持后,再来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但蒋犯了个根本的错误。因为他在这时丢弃了民众,他没有看到此时的中国全民心所向是:抗日。全中国人民共同期望的一件事就是:收回国土,结束日本对中国的统治。
在全中国口口流传的是这样的一首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在那个悲惨的时候
离开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穷的宝藏
流浪 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穷的宝藏
每当这低沉婉转的旋律响起,大江南北总有无数的应和还有无数的饮泣与悲愤莫名。不管中国人有多少缺点和劣根性,但这个民族在面对外侮时的一致是绝对不可低估的。
毛的聪明在于他敏感的抓住了这份民心,从而使相对弱小的党和军队有了无限的潜力。
而此时的蒋介石一心剿共,对日本的扩张不闻不问。
至于那个答应从华北撤军的《何梅协定》更是令举世震惊:中国的军队竟要从中国的国土上撤出来以讨好日本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还有更可耻的条款:解散华北的一切爱国团体,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这意味着不再有游行,不再有示威,不再有抗议日本对中国军事和经济侵略的罢工。
这样的懦弱与退让是换不来和平的,只会换来侵略者更为膨胀的得寸进尺的欲望。这道理并不是那么艰涩难懂吧?可惜,蒋不懂。
而学生们也在一次次的示威和被镇压中流血,一二九运动是其中的丰碑。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17路军站到了一起。原本,蒋是想用他一贯的分而治之的征服哲学,竭力使这两支军队兵戎相见的。但,结果却是,在1936年的春天里,张和杨找到了一次谈话的机会并就抗日达成了共识。
在当年的918事件时,日本关东军只是一支不足12000人的狂热之师,而中方的实力数倍于它,原本可以迅速行动,就地制止事态发展。但当身在北京的张学良向在南方剿共而且颇不顺利的蒋请示如何处置时,蒋是这样答的:
为避免事态扩大,必须坚决执行不抵抗主义。
就是因为蒋的剿共决心,东北被白白丢失。
更令张学良气愤而无法忍受的是,蒋一直在公开指责张,说东北之所以落到日本人手中,是因为张的不抵抗,多年来这是国民党宣传机构的热门话题。这样的大黑锅是张学良背不起也背不了的。个人认为,正是这个黑锅直接决定了张学良会选择兵谏的方式而不是其他。
共产党又适时介入了(聪明吧,嘿嘿)。张、杨、共产党,在1936年秋天后,这三支力量就开始共同奋战了。但问题是:如何迫使蒋也接受这个立场,将敌意从共产党身上挪开而投向抗击日本侵略呢?
蒋这时在干什么呢?
1936年6月,广东、广西爆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暴动。此时的蒋制定另一套剿匪计划。
1936年10月31日,蒋50大寿,发表题为“思念父母,报效祖国”的文章。国民党在全国募捐,购买飞机,建造纪念性的学校来庆祝大元帅的生日。
11月17日,蒋飞往太原见阎锡山。接着往济南,布置镇压共产党。
11月23日,蒋在上海开始大搜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全7名成员被逮捕。
11月28日,派代表到绥远去见傅作义,劝其参加剿匪。
12月4日,蒋到达西安,准备发动战争,实施其剿匪计划。
他召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谴责他们不忠。接着,他又谈到如果他们按他说的去办,他会给给以奖赏。
在座的没有人为之动容。
如果说毛是因为在59年错误地对彭德怀----这位最正直最忠诚的老共产党人进行攻击与诋毁,从而令所有其他的政治局委员们开始对他的任何决定诚惶诚恐、三缄其口的话,那么蒋是因为他在1932年对19路军的举动开始失去国民党中一些忠诚的拥护者的。那年,他派出19路军增援上海并与日军交战,但其后蒋又拒绝增援,从而令19路军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当时,何香凝曾意味深长的送给蒋一套女式衣服,不久,国民党内部开始纷纷叛党。
而蒋在此时也已留下了他的诺言是根本不可信的名声。因为知道了蒋的为人,所以在座的没有人为之动容。
关于剿共,蒋已根本听不进别人的一言半语。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的学生走上街头游行、讲演。蒋的中央宪兵队和警察试图驱散游行人群,但张扬的手下出马,保护学生,警告生效,蒋的人撤走。
12月10日,张再次见蒋,重提抗日,重提国共联事一致抗日,蒋暴怒。张杨再度商讨,决定兵谏。
12月11日半夜,张扬准备就绪,开始行动。17路军袭击了蒋的队伍,蒋的队伍大吃一惊,几乎未作抵抗。
12月12日黎明前,人马开进蒋的别墅。并从距别墅1/4英里的一处大石头后搜到了睡衣外披着外套并跑丢了一只鞋的蒋介石。
拘禁蒋后,张扬向全国及全世界发了通电。现摘一部分: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松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情形豹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缓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凡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乃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暴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累遭重斥。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唆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系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12月24日,各方会谈达成了六点协议:
一、 改组国民党,吸收抗日团体参加。
二、 释放上海七君子。
三、 停止镇压共产党,红军和国民军联合抗日。
四、 召开全国大全决定抗日政策。
五、 中国将与同情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各国合作。
六、 中央军撤出陕西,由张扬部队来管理军民事务。
蒋接受了六点建议,张学良也同意护送蒋返回南京。
西安事变中,蒋丢尽了面子,张天真的认为护送的这一姿态可以挽回蒋的一点威望,所以不顾杨虎城的反对毅然成行。
事实只是蒋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诺言之不可信。
在洛阳,蒋发表了一个声明,让人听来仿佛他是自愿选择了抗战道路似的,同时蒋决定拘禁张学良。但拘禁之前,他劝说张学良电告杨虎城,将陈诚、卫立煌等其他国民党官员释放。当这些人被释放后,蒋立即拘禁了张学良。
张学良则在蒋的安排下,再次成为鸦片的奴隶,牢牢地被控制在蒋的手中。蒋坚持让张学良承认有罪(组织部下用暴力胁迫上级),张在认罪书上签了字,被判刑10年。当天,蒋大度的请求减刑使张获得特赦。但从此,张便没脱出蒋的监管之下,甚至连蒋逃去台湾都没忘带了他。蒋从来就没有原谅张和杨,对他们绑架他、逼他抗日的羞辱,他一直耿耿于怀。蒋这个仇真的是记得够久的,佩服佩服。
张学良的被监禁使亿万人民痛心不已。张的革命生涯从此结束,在中国历史再不起什么作用。
同时,蒋努力弥补逝去的时间和失掉的威望。这回的把戏是:先是请辞,要去南方老家给老母守陵。未准。再请,又未准。坚请,于是准假一个月。
蒋又重新抓回了对军队的控制权。他命令东北军向苏北和皖北转移,诱饵是安徽省主席的权力。
蒋命令17路军向甘肃小转移,同样许诺了地方治者的权力。
但部队一开拔,蒋就收回了他的许诺。
事实上,当西安事变蒋回到南京后,他开始收回几乎所有的许诺。:-P因为国民党行政院拒绝了蒋介石曾许诺过要做的一切事情。这一切是多么自然啊,因为蒋介石控制着行政院。:-D
不能不佩服蒋在这一方面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一系列的把戏后,17路军和东北军从根基很深的西安移到了新的地区,控制起来更容易了。
杨虎城则被免去了一切军事职务,被送到了海外呆了一段时间。
蒋在西安事变中活下来了,并且没有受到明显的伤害。真是个奇迹,厉害厉害。
这以后是卢沟桥事变和8年抗战。这期间,其实蒋仍是把他的兴趣放在对抗共产党上的,至少在他可能拥有的地区他是这么做的。抗日的话题暂结束于此。
蒋一直没有能深刻了解中国民众希望国家摆脱外来控制,以及仇恨外国帝国主义的心情,所以他才会同那些希望保持在华的帝国主义权益的西方列强成交。蒋牺牲的是人民革命,换取的是权力和剿共援助。这其实也是蒋的国民政府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
基于以上我了解的状况,我认为蒋还是欠张学良一个道歉的。:-P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