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这篇也不错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谁言可畏?(上)
by fatboy (大胖墩儿厨) at 2005.8.31 01:14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电影默片女巨星阮玲玉自杀,遗嘱中留下“人言可畏”的字样,一时间,丧仪地点的胶州路为之人满为患,连鲁迅鲁爷都忍不住轧一记闹忙,用一个不常用的笔名写下《论“人言可畏”》的文章在报上发表。

轧闹忙是上海滩头文化的特色,据说在南京路上只要你对着阴井口蹲下来瞧,一分钟以内就会周围围上十几口好奇的群众。

最近在城市电视播出的上海电视周专门播映了一集《阮玲玉》,根据这个记录电视片的介绍,阮玲玉的倒霉其实是起因于她一生中主演的倒数第二部电影《新女性》。在这部片中,因为和她有种种暧昧关系的上海电影名导蔡楚生在片中起用了一个叫顾梦鹤的男演员,演了一个记者丑角。而当时这位顾先生正好和上海滩上某位恐怕还算有点小名的姓腾的记者share一处住所,于是顾演员活学活用,把这位腾姓记者在影片中模仿得是维妙维肖。以至影片上映之后,认识腾记者的观众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演的老腾吗?”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由于记者在该影片中是丑角,不知道是不是该被影射之人愤起交涉,还是旁人同事为之打抱不平,总之上海新闻工会出面,与该片制作单位,阮玲玉所属的联华电影公司正式交涉,要求“给个说法”,无奈联华电影公司当时正是如日中天红极一时,根本不把这种要求放在眼里。谈判破裂之后,上海新闻界对阮玲玉在内的所有联华成员的“新闻围剿”就开始了。

相比之下,阮玲玉的私生活也不是那么清白,是最好做文章的,即所谓上海话之“软档”也。阮玲玉十四岁起与富家子张达民同居,同居关系并未结束,就开始与富商唐季珊同居,张唐两位还为此闹上法庭。让阮玲玉在生活里也如同她在电影《神女》里面一样,真的对薄公堂了一把。
< r o l i a. n e t >
上海媒体用《阮玲玉和张唐同居的前前后后(之一)》这样的报纸标题炒作固然低级,但是如果阮玲玉没有此事,恐怕当时上海滩的记者们造谣的本事和胆量也不会有今人这么大。

上海电视周的节目还披露说,其实阮玲玉自杀的真正原因也不能完全归因于
她的私生活的大公开。因为随着默片时代的结束,每个电影演员都面临生死关头,转得过去则已,转不过去就完蛋了。象阮玲玉之前的电影皇后张洁云,就因为无法转形而从此退出影坛。对于阮玲玉而言,这个关尤其难,因为她是广东原籍的上海人,说上海话尚且带广东口音,何况是国语?而如果这国语说不好的话,象她这样的大明星,又不可能在有声片里面去屈就一些小角色,到她自杀时为止,她的国语学习班已经上了将近八个月,对她来讲,真是压力重重。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枫叶,为了表示我对你的尊敬,我特意贴上你前一阵的大作。请你对自己的言行三思,不要让我们看到这么大的反差好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望帝春心托杜鹃?(原创)
    by maple88 (㊣枫叶) at 2006.10.22 09:24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重读李商隐的《锦瑟》,你一定会感受到对一段古老恋情的追忆,以及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注明原创是因为我生气,隔三差五就有人来问我的贴子是不是自个儿写的,大厨怎么啦?大厨就不可以有点文化写贴子?结果呢,结果依然还是说我是抄来的)

    要说这四川文化及其源头-巴蜀文化吧,算是被以OGG为代表的扁担子弟给耽搁了,不是说他们一定水平不够,最主要是他们太懒。这不是,只好让咱这淮海路边上的来做客座。

    话说这中国诗坛乃至中国文化有一大谜,即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于这首诗,历代文人墨客,无法做深切的解释,只能是望文生意,勉强为之。其中以清末民初的著名ID梁启超先生最为坦率:“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有神秘性的”。

    我自认学识较梁任公差之甚远,他老人家“理会不着”的事情,我自然更是不能理解。不过有一点他老人家肯定不如我小人家,那就是他老人家那时候没什么人知道三星堆! 

    那位问了,三星堆和李商隐有神马关系?没什么关系。有一点点关系的只是《锦瑟》中的这一句: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乃古蜀王杜宇是也。《蜀王本纪》上说:“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坠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

    历史上关于望帝的传说一向是非常美妙的。流传至广的,就是说杜宇教会了先古的蜀民如何务农,使得四川盆地农业大发展,用老共的话说,就是“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劳动生产力”,以致他死后,依旧放心不下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化身成杜鹃鸟,到每年早春二月,就满山遍野的催促提醒那批四川的懒农“布谷,布谷”,此即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

    工部老杜也有诗云“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为杜鹃似老乌”,歌颂归歌颂,言语之间,隐然有不恭之意。

    白话一点说,按照现在主流史家的解释,就是说作为古蜀国国君之一的杜宇,是外地走江湖到处流窜的(从天坠),到了现在云南昭通一带流不动不走了(止朱提),后来有了一个叫利的女子,乃是从长江源头那儿来的(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请各位看官特别注意这最后几个字。

    主流史学家们用倒推的办法,算得杜宇取得蜀国统治权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七百年。

    现在该让我们来请出三星堆了。

    堪称上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中国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尽管还存在一些非主流意见,一般被公认为是古蜀国的前国都遗址。这个古蜀国前国都的存在,被公认是早于三千年前,确切说是建于3600到3200年之前。大约是一个东西长1600-2100米,南北宽1400米,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从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舍到最大房舍有200平方米的阶级分明,农业,酿酒,纺织和祭祀业都已经相当发达的颇具规模的城邦国家。

    那么问题就来了,三星堆的成,显然不是杜宇的功劳,因为前后差好几百年,而三星堆的败现在一般公认为是杜宇的“杰作”,因为迁都是这位望帝所为。我们不禁会问:望帝杜宇之前的古蜀国是怎么一回事?望帝之后的古蜀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昔日李太白醉酒挥篇所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一语道尽了古蜀国历史的迷惘,在烟波浩渺的史学长河之中,古蜀国的悲欢离合早已被淹没。但是要是想人为地消灭一段历史,那只能是自慰和YY般的梦幻,在20世纪的末尾,让三星堆突然呈现在世人面前,很难说,不是神的安排。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及鱼凫是古蜀国开国之初的国君,TA们的存在只是流于神话之中,象黄帝一样,要有可考的文字或图腾记载,很难。

    三星堆的发现,至少从图腾上证明了蚕丛及鱼凫的存在,著名的青铜大鸟头等的出土,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TA们就被古蜀人当作神来祭奠。太白啊,开国何茫然?一点儿都不茫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望帝杜宇之前的古蜀国,是母系社会的古蜀国。在道教的传说中,关于蚕丛及鱼凫是女性,以及后来的杜宇和古蜀国的故事,从来就不曾被抹杀过。鱼凫,又有史称为鱼妇,蚕丛则被称为是青衣帝,即母系社会青衣国的国君。古蜀国立国之本之一的蚕神马头娘,即来自青衣国。

    三星堆二号坑发掘出一尊青铜女神像,确凿证实三星堆文化中是有女神崇拜的。和女神有关的三星堆文物,当然远不止这一件。

    古蜀国母系社会传统的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传承之顽固,堪称世界之最,以至于至今在古蜀国的版图之内,还有四川泸沽河域的摩娑人的母系社会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的悲剧人物要出场了,她就是那个《蜀王本纪》中提到的名叫“利”的女子。

    四川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先生认为,古蜀一直到杜宇之前,一直都是母系社会,所谓“梁氏女利”,实际是鱼凫氏古蜀国最后一任的女王。杜宇则是华夏人,亡命至朱提,即今云南昭通一带,将中原农业技术传授给了朱提人,开发了一方农业文化,奠定了千年以后秦汉在那里置县的基础,也从而引起了古蜀国女王的注意。

    熟悉三星堆的人们都知道,发掘出来的三星堆文物,大部分都是经过焚毁破坏的,只有青铜器这类难以彻底破坏的物品才得以保存得较为完好,尽管如此,美丽的青铜神树,还是被砸毁了。

    破坏有主动破坏和被动破坏之分,主动破坏被认为是祭祀的必要,或者面临民族存亡的生死悠关之时,出于不把文化的瑰宝留给敌人的玉石俱焚的决心之所为;而被动的破坏,是指敌人占领之后对已有文化的践踏。

    三星堆的情形,一般认为不是主动的祭祀需要的那种情形,其中一个重要的物证,就是在祭祀坑发掘以后,发现被破坏文物上面盖满大量的象牙。学者们认为,这是有人破坏了那些文物的神品之后,仍然惧怕它们的威力会延续,因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就好象道家用一道符压住那些具有魔力的东西,以免它们将来作祟。

    是什么人如此心虚呢?

    古蜀国对这段历史的交代是非常闪烁其辞的。

    请回想前面所说的古蜀女王利“为杜宇妻”和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吧。包括任乃强先生在内的许多四川本地史家都认为,华夏人杜宇是在运输铜银至古蜀国贸易的时候,被女王利所爱而结婚,又因其教蜀民务农而建立威信,女王利一切信任之,“遂篡政权,别立‘蒲泽氏’并建立营邑于郫,号曰望帝”。

    原来蜀王本纪真是惜墨如金,一句“乃自立为蜀王”轻轻代过,那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负心,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谋略,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血腥,就全部淹没在历史的典籍里。

    好在中国从来不缺聪明人,认为“乃自立为蜀王”从字面上即可看出政权非和平移交的,从来不乏其人。

    我们现在已无从考据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我们所能面对的,其实只有三星堆那里,被火焚烟熏砸毁后再压上象牙“镇压”的文物们的缄默。

    三星伴月一婆罗,也许无语的月光才能见证几千年前人心的丑恶。

    《华阳国志》说,望帝“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原来这望帝还是心虚的,干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就不愿在对不起人的地方待下去了,于是从女王利的旧国都(瞿上-即三星堆)迁出,移到豆瓣的故乡郫县去了。出去了可能还怕留下什么物证,于是就三不五时还回去看看。

    可惜这位望帝也落得个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下场。多年以后,他重用了湖北的逃犯鳖灵治水,而鳖灵逼他退位而自命“丛帝”立国号开明。为了大家的面子好看,对外则称是“禅让”。

    《四川通志》记载:“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唐诗中更有句“杜宇曾为蜀地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以及“蜀魂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满花枝,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望帝春风托杜鹃”其实掩盖的是一个中原男人用爱情骗取了母系王国的权位,继而用暴力在平和的女儿国中夺取了政权的史实,那么千百年来,杜鹃啼血和望帝春心为什么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呢?

    首先,杜鹃啼血的版本并非是杜宇专属,如果有机会考察一下云南民间传说,你就会发现杜鹃啼血的版本不下十种,杜宇流亡云南,他为自己向云南传说盗版,当属十分自然之事。

    其次,母系社会的存在,是长期封建主流社会不足为外人道之事,篡位自立之行为,也不为孔孟之道所允许。出于“为尊者讳”之主流考量,将“乃自立为蜀王”轻轻带过,用感人肺腑的“杜鹃啼血”来传世教人,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比这下流百倍的事情都干过,这又算得了什么?

    但是,任何社会都有非主流存在,上述的唐诗表明,至少到唐代为止,读书人对古蜀国的史实并不象今日这般陌生。非主流的读书人如李商隐之流,并不把目光专注于当年的粪土万户侯们,而是投射给历史上受害委屈而被淹没的女王利以及她的母系古蜀国,也是可以期待的。

    重读李商隐的《锦瑟》,你一定会感受到对一段古老恋情的追忆,以及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文完)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还有这一篇,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睿智的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小人无名
      by fatboy (大胖墩儿厨) at 2007.11.11 17:59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历史上有很多小人就这么给埋没了,尽管他们在历史的某一瞬间,也起到了极其关健的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小人无名

      庄子一开牙就说过,至人无我,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大凡这种最后名字被后人追加了“子”字的人都喜
      欢立论,而不喜欢分析。象我的网名曾经是“枫叶”,就算立言到了圣人的地步(当然这个可能性和我中乐透的机率差不多大),加了“子”字也不好听,所以我们还是别下断语,不如做点个小分析。分析下来的结论是,大概的主流情形,并不如庄子所期待的那样,而是圣人有名,小人无名。圣人有名无名都是主动的,小人无名则是天然的,自动的,必然的。

      中国大地上,曾经为“英雄史观”,还是“群众史观”掀起全国性的惊涛骇浪,原因无它,只是因为被誉为“四个伟大”(即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后来又被女青年们说是‘主席真伟大,什么都伟大’故实际上应该是五个伟大)的毛泽东不喜欢“英雄创造历史”的主流史观。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二十年以后,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们在叫嚣“知识经济”,拼命地吹捧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精英们的历史贡献,他们或者选择了故意的忘却,或者是年纪青到了比较无知的地步,而不去回想二十多年前可能会为此而丧命的事实。主流们喜欢一两个英雄人物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然后改变了世界历史的结论,因为这个说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省了知识分子们不少喝拿铁的时间。毛泽东们则喜欢群众创造历史的结论,原因是它第一反主流,第二可以忽悠广大农民跟着造反,第三还是反主流。

      如果你去和中专师范生毛泽东说,把历史学总结成“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斗争逻辑上是”不完备
      “的,估计他第一的反应是听不懂,第二的反应是跳起来骂你是臭老九,而全然不顾按照他自己的定义他
      自己也是臭老九的逻辑。

      历史上有很多小人就这么给埋没了,尽管他们在历史的某一瞬间,也起到了极其关健的作用,有时候甚至
      是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古狗,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在1914年6月28日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杀手的名字?刺杀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杀手呢?林彪座机的驾驶员?911撞楼的劫机者们的名字?

      如果我们继续枚举下去,恐怕很有一些可能是古狗也帮不了忙的。

      前几年我在上海和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某些专家们包括文革史的权威餐叙,我一时酒酣,遂信口开河提到我个人的上海文革研究见解。我说,包炮这个人很值得一提,他是北京到上海搞大串联的红卫兵,是红卫兵“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负责人,正是他,在现在的上海《大公馆》酒吧,当年的上海市委东湖路招待所里,组织上海工人造反组织负责人们开会,商量成立了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工总司”,非但打倒了当时掌握充分行政权力的上海市委市政府,而且开全国风气之先,掀起了全国性罢免各省委省政府的全国夺权“一月风暴”。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单纯的群众对各自小单位掌权者的不满为基础的“造反”,引向具有真正大革命意义上的“夺权”的开端,这场全中国普遍的“自下而上”的政变,由于后来受到毛泽东的肯定而具备了“神授天与”的合法性,最后成为世界历史上引人注目的一章。

      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是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再后来又做阶下囚的王洪文,以及被视为上海流氓无产阶级自杜月笙以后再度辉煌过的代表人物如陈阿大,潘国平之流。我还是关注包炮这个小人物,其原因是我想搞清楚,上海的造反夺权,究竟是群众自发起来再寻求合法性的行为,还是根本就是由当时的行政中央之外的另一个中央指派的人物布置下来的任务,也就是根本上是宫廷政变的延续性行为。

      这个问题的解答的关键点,就在于包炮这个人有没有携带“圣旨”,哪拍是假传的圣旨?

      可惜,上海的专家们属于文科思维的偏多,席间大为赞赏且支持我的观点的仅当年“精英”陈小亚先生一人而已。

      好在文革并不算太遥远,借助古歌,你可以很轻易地了解你想要知道的东西。

      包炮,原名包得福,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他的父亲是一位革命烈士;他的母亲,也正因为政治身份可靠,当时在北京某中央首长家当保姆。由于这么一层特殊关系,包炮的消息十分灵通。这位中央首长何人?据云,乃康生也。

      包炮在文革初期,任红卫兵“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的负责人,曾组织发起成立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并陪同张春桥前往安亭处理安亭事件,为张春桥,王洪文后来在中国政坛的崛起,立下IPO的功劳!

      阴谋,权谋,一切都是宫廷。

      由此可联想一十八年前的六四运动,学生们曾全力自我防范以免被上层斗争利用,可是在中国社会的这种特殊政治舞台上,这种防范又能有多少用呢?

      值得一提的是,包炮开会的地点《大公馆》,用上海话念实际上等同于杜公馆,它还确实是当年“海上闻人”杜月笙的公馆,后来被杜转送给了戴笠。杜先生九泉之下不会想到,在他去世的十五年之后,在他辉煌过的小天地里,居然有一批人自觉不自觉的继承了他的衣钵,成就了一番他想成但未能成就的事业!

      命运?还是只是符号而已?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篇也不错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谁言可畏?(上)
      by fatboy (大胖墩儿厨) at 2005.8.31 01:14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电影默片女巨星阮玲玉自杀,遗嘱中留下“人言可畏”的字样,一时间,丧仪地点的胶州路为之人满为患,连鲁迅鲁爷都忍不住轧一记闹忙,用一个不常用的笔名写下《论“人言可畏”》的文章在报上发表。

      轧闹忙是上海滩头文化的特色,据说在南京路上只要你对着阴井口蹲下来瞧,一分钟以内就会周围围上十几口好奇的群众。

      最近在城市电视播出的上海电视周专门播映了一集《阮玲玉》,根据这个记录电视片的介绍,阮玲玉的倒霉其实是起因于她一生中主演的倒数第二部电影《新女性》。在这部片中,因为和她有种种暧昧关系的上海电影名导蔡楚生在片中起用了一个叫顾梦鹤的男演员,演了一个记者丑角。而当时这位顾先生正好和上海滩上某位恐怕还算有点小名的姓腾的记者share一处住所,于是顾演员活学活用,把这位腾姓记者在影片中模仿得是维妙维肖。以至影片上映之后,认识腾记者的观众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演的老腾吗?”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由于记者在该影片中是丑角,不知道是不是该被影射之人愤起交涉,还是旁人同事为之打抱不平,总之上海新闻工会出面,与该片制作单位,阮玲玉所属的联华电影公司正式交涉,要求“给个说法”,无奈联华电影公司当时正是如日中天红极一时,根本不把这种要求放在眼里。谈判破裂之后,上海新闻界对阮玲玉在内的所有联华成员的“新闻围剿”就开始了。

      相比之下,阮玲玉的私生活也不是那么清白,是最好做文章的,即所谓上海话之“软档”也。阮玲玉十四岁起与富家子张达民同居,同居关系并未结束,就开始与富商唐季珊同居,张唐两位还为此闹上法庭。让阮玲玉在生活里也如同她在电影《神女》里面一样,真的对薄公堂了一把。
      < r o l i a. n e t >
      上海媒体用《阮玲玉和张唐同居的前前后后(之一)》这样的报纸标题炒作固然低级,但是如果阮玲玉没有此事,恐怕当时上海滩的记者们造谣的本事和胆量也不会有今人这么大。

      上海电视周的节目还披露说,其实阮玲玉自杀的真正原因也不能完全归因于
      她的私生活的大公开。因为随着默片时代的结束,每个电影演员都面临生死关头,转得过去则已,转不过去就完蛋了。象阮玲玉之前的电影皇后张洁云,就因为无法转形而从此退出影坛。对于阮玲玉而言,这个关尤其难,因为她是广东原籍的上海人,说上海话尚且带广东口音,何况是国语?而如果这国语说不好的话,象她这样的大明星,又不可能在有声片里面去屈就一些小角色,到她自杀时为止,她的国语学习班已经上了将近八个月,对她来讲,真是压力重重。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有点服了你了,你休息一下好不好?:)
        • LOL~~~
          • 她找的是我没写完的一个半吊子帖子,这水缸人民都知道,你说我能不喊停吗?:)
        • 你的专辑为什么不在活跃作者上了,我以前看过。这是在精华区找的,费死劲了
          • 所以说你新警察啊,那是水手老大因为我在心谈的“超好”表现对我的一种惩诫:-)
            • 所以看在我找你作品不容易的份上,别闹了,赶紧写去吧,多写点就能激活:)
    • 还会再找一些,我想要说的是,枫叶本身是个很有内涵和才华的人,不应该把精力花到一些无聊的小事上,期待你更多的大作
      • 你放的狗把什么都找出来了。牛。
        • 幸好我前一阵瞎溜达看过,要不然怎么打倒枫叶:)
          • 歪歪的小照呢?
            • 歪歪有潘安之貌,我是见过的,你就想像一下去吧
              • oh, 那感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