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余英时:我没有乡愁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台湾有两个姓余的文人,一个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另一位就是以一首《乡愁》闻名华人世界的余光中。同样都是研究中华文化的大师级学者,但他们的选择却南辕北辙。余英时师从钱穆,后负笈美国,于哈佛大学取得历史学博士。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1974年成为台湾中研院院士。大陆早前继“钱穆热”之后,2004年掀起了余英时热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相继出版了多种余英时著作;《余英时作品系列》、《余英时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则挑中余英时英文著作翻成中译本。


余英时获得“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消息是2006年华人世界(除中国大陆外)最轰动文化知识界的盛事,那一年和余英时一起获奖的还有研究美国黑人史长达七十年的富兰克林。因为长期反共等政治原因,新华社没有对余英时得此殊荣做过报道。相反,《纽约时报》却发表长篇文章赞扬他对于中国古今知识分子的研究和关注,并冠以“在中国和美国学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美誉。


面对这位在世界上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文学大师,北京官方也试图转达希望他回国走走的愿望,还组织了一个19人的安徽代表团赴美沟通,结果在余英时一句“我没有乡愁”的回答后打道回府。那么除了坚定的反共立场,还有什么原因让余先生对大陆没有“回家”的念头?大家不妨从他接受“克鲁格人文奖”时的获奖演说中找找答案。

---------------我是分割线---------------

余英时受奖演说


我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追索


如果历史可为指引,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对基本价值似乎存在很多重叠的共识,毕竟中国的“道”讲的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如今我更坚信,一旦中国文化回归到主流之“道”,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也将终结。 ——余英时


能够成为2006年“克鲁格奖”的共同得主,敝人深觉荣幸,也十分感激。然而在深思之后我才明白,今天我得奖的主要理由,是要透过我彰显中国文化传统和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思想史;前者系我终身学术追求的一个学科,后者系我选择专精的领域。


我开始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深厚兴趣是在1940年代,当时中国史观正处于一个反传统的模式。中国整个过往被负面看待,即便中国独特的发明,也在西方历史发展的对照之下,被诠释为偏离普遍文明进步的正轨。当时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己的认同感到完全迷惑,自然毋庸赘言。幸好我得以在香港完成大学教育,并前往我现已归化的国家——美国继续攻读研究所。


中国“道”概念反映现实世界


这些年来随着知识领域逐渐开阔,我才认清要清楚认识中国文化,必须知道它独特的传统。中国文化形成清楚的轮廓是在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至479年),这在古代世界是一个关键年代———西方称之为“轴心时代“。根据学者的观察,好几个高度发展的文化,包括中国、印度、波斯、以色列和希腊,在这段期间都发生了一种精神觉醒或“突破”,其产生形式不是哲学论辩,就是后神话宗教想象,或者如同在中国的情形,是一种道德、哲学和宗教混合而成的共识。这种觉醒导致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产生区隔。对超现实世界的新视野提供有思想的个人,不管他们是哲学家、先知或圣贤,必要的超越观点,从而检视并质疑现实世界。这就是一般所知的“轴心时代的原创超越”,但其精确形式、经验内容和历史进程则每种文化各不相同。这种超越的原创性在于它对其所涉及的文化具有持久的塑造影响力。


在孔夫子时代,中国的原创超越系以“道”这个最重要的概念出现,道是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现实世界的象征。但这个中国超现实世界的“道”在初萌生时就与现实世界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点与轴心时代的其他古文化迥然不同。例如柏拉图认为有个看不到的永恒世界,现实世界只是这个永恒世界的拷贝,但早期中国哲学绝未提到这种概念。基督教文化把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分为二,但中国宗教传统也没有这种清楚的划分。早期佛教文化极端否定现实世界,将其视为虚无,中国的诸子百家找不到任何类似的观点。


认识中国文化须靠比较观点


相对之下,“道”的世界在中国的认知中一直与人的世界不远。但“道”的观念也是由轴心时代中国所有大思想家,包括老子、墨子和庄子所共享。他们一致认为,“道”隐而不现,但在人的世界中无所不在的运行,就连凡夫俗子多多少少也知道“道”,并于日常生活中实践“道”。轴心时代创生的概念影响力日渐深远,特别是孔子思想和 “道”的观念,几世纪来对中国人的影响无远弗届,从这点看来,要说“道”与历史组成中国文明的内在与外在也不为过。


在把中国文化传统视为本土起源且独立发展的产物的前提下,过去数十年我尝试沿着两大轴线研究中国历史。第一个轴线是认识中国文化必须在其自身的环境之下,但有时也要靠“比较观点”。我所谓的“比较观点”系指印度早期帝国时代的佛学,以及16世纪之后的西方文化。20世纪之初以来,中国思想界一直不能摆脱中国对抗西方的诸多问题;如果缺乏比较观点,只在中国的环境下诠释中国历史,很可能堕入中国中心主义的古老窠臼。


中国改朝换代与历史延续性


我对中国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涵盖古代乃至20世纪,而我的第二个轴线始终把重点放在改朝换代之际。和其他文明比较起来,中国的特点在于其漫长的历史延续性,延续性与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携手并进。因此我为自己设定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辨识中国历史上知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其二是尽可能辨识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是否有其独一无二的模式。


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变迁往往超越了朝代的兴亡;“朝代循环”在中国自古有之,在西方也曾短暂流行,但这个名词具有高度的误导性。20世纪初年,中国历史学家开始以西方的历史模式重新建构及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从此一般都认为,中国一定也曾经历过和欧洲类似的历史发展阶段。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学者采用早期欧洲的断代方式,把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中古史和近代史。这种粗糙套用的模式,不管它有什么优点,都不可能充分阐述具有地域性传统的中国文化。敝人深信,只有着重于中国文化变迁的独特进程和形式,才有可能看清这个伟大的文化传统是如何被其内在的动力鞭策,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个阶段。


1940年代开始思索中西的对抗 


接下来容我转到另一个问题:作为两个不同的价值系统,中国与西方如何在历史的脉络下对抗?正如前述,我最早接触到这个问题是在1940年代晚期,当时中国对抗西方这个大问题笼罩了整个中国知识界,从此时时萦绕在我心头。因为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且不时出入于中、西两个文化之间,这个问题对我已经具有真实的存在意义。经过初期的心理调适,我早已对美国生活方式乐在其中,但同时仍保留我的中国文化认同。然而关于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核心价值兼容,最好途径还是要从中国历史中去寻找。


中国与近代西方初遇是在16世纪末期,当时耶稣会教士来到东亚传教,其中对文化敏感的利玛窦很快就发现,中国的宗教气氛是非常容忍的,儒、释、道基本上被视为一体的,就是在这种宗教容忍的精神下,利玛窦才得以使当时许多儒家菁英分子皈依基督教。儒家认为人心同一及人人皆可得“道“,这样的信念促使某些中国基督教徒宣扬一种基督教与儒家的合成体,等于让中国的道把基督教也包容进去。


19世纪晚期,一些心胸同样开明的儒家热心接受在西方当道的价值和理念,诸如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个人自主,以及最重要的人权。当他们之中有人前往欧洲与美国,并停留足够时间去做第一手观察时,一致深感佩服,而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就是西方宪政民主的理想与制度。

    

儒家思想尊重人类尊严


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出现两个对立的儒学派,一是现代儒学(或称新儒学、当代新儒学),一是传统儒学,两个学派都鼓吹民主,并对早期儒家经典中民主思想的起源和演化展开有系统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显然已经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个价值系统的兼容性视为理所当然。


最后我对“人权”要说几句话。“人权”和“民主”一样,都是西方特有的名词,原本不存在于传统的中国儒家论述。然而如果我们同意,“人权”这个观念正如 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下的定义,是对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的双重承认,那我们也大可宣称,虽无西方的术语,儒家思想已有“人权”的概念。在《论语》、《孟子》和其他儒家经典中,都载明了承认普遍人道和尊重人类尊严。更了不起的是,早在第一世纪,帝王谕旨中就已引述儒家对人类尊严的观念作为禁止买卖或杀戮奴隶的理由。在这两份年代分别为公元9年和35年的帝王谕旨中,都引述了孔子所说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儒家从未接受奴隶是合法制度,也就是拜儒家的人道主义之赐,晚清的儒学者才会欣然领会西方有关人权的理论和做法。


如果历史可为指引,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对基本价值似乎存在很多重叠的共识,毕竟中国的“道”讲的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如今我更坚信,一旦中国文化回归到主流之“道”,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也将终结。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余英时:我没有乡愁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台湾有两个姓余的文人,一个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另一位就是以一首《乡愁》闻名华人世界的余光中。同样都是研究中华文化的大师级学者,但他们的选择却南辕北辙。余英时师从钱穆,后负笈美国,于哈佛大学取得历史学博士。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1974年成为台湾中研院院士。大陆早前继“钱穆热”之后,2004年掀起了余英时热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相继出版了多种余英时著作;《余英时作品系列》、《余英时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则挑中余英时英文著作翻成中译本。


    余英时获得“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消息是2006年华人世界(除中国大陆外)最轰动文化知识界的盛事,那一年和余英时一起获奖的还有研究美国黑人史长达七十年的富兰克林。因为长期反共等政治原因,新华社没有对余英时得此殊荣做过报道。相反,《纽约时报》却发表长篇文章赞扬他对于中国古今知识分子的研究和关注,并冠以“在中国和美国学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美誉。


    面对这位在世界上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文学大师,北京官方也试图转达希望他回国走走的愿望,还组织了一个19人的安徽代表团赴美沟通,结果在余英时一句“我没有乡愁”的回答后打道回府。那么除了坚定的反共立场,还有什么原因让余先生对大陆没有“回家”的念头?大家不妨从他接受“克鲁格人文奖”时的获奖演说中找找答案。

    ---------------我是分割线---------------

    余英时受奖演说


    我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追索


    如果历史可为指引,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对基本价值似乎存在很多重叠的共识,毕竟中国的“道”讲的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如今我更坚信,一旦中国文化回归到主流之“道”,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也将终结。 ——余英时


    能够成为2006年“克鲁格奖”的共同得主,敝人深觉荣幸,也十分感激。然而在深思之后我才明白,今天我得奖的主要理由,是要透过我彰显中国文化传统和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思想史;前者系我终身学术追求的一个学科,后者系我选择专精的领域。


    我开始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深厚兴趣是在1940年代,当时中国史观正处于一个反传统的模式。中国整个过往被负面看待,即便中国独特的发明,也在西方历史发展的对照之下,被诠释为偏离普遍文明进步的正轨。当时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己的认同感到完全迷惑,自然毋庸赘言。幸好我得以在香港完成大学教育,并前往我现已归化的国家——美国继续攻读研究所。


    中国“道”概念反映现实世界


    这些年来随着知识领域逐渐开阔,我才认清要清楚认识中国文化,必须知道它独特的传统。中国文化形成清楚的轮廓是在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至479年),这在古代世界是一个关键年代———西方称之为“轴心时代“。根据学者的观察,好几个高度发展的文化,包括中国、印度、波斯、以色列和希腊,在这段期间都发生了一种精神觉醒或“突破”,其产生形式不是哲学论辩,就是后神话宗教想象,或者如同在中国的情形,是一种道德、哲学和宗教混合而成的共识。这种觉醒导致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产生区隔。对超现实世界的新视野提供有思想的个人,不管他们是哲学家、先知或圣贤,必要的超越观点,从而检视并质疑现实世界。这就是一般所知的“轴心时代的原创超越”,但其精确形式、经验内容和历史进程则每种文化各不相同。这种超越的原创性在于它对其所涉及的文化具有持久的塑造影响力。


    在孔夫子时代,中国的原创超越系以“道”这个最重要的概念出现,道是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现实世界的象征。但这个中国超现实世界的“道”在初萌生时就与现实世界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点与轴心时代的其他古文化迥然不同。例如柏拉图认为有个看不到的永恒世界,现实世界只是这个永恒世界的拷贝,但早期中国哲学绝未提到这种概念。基督教文化把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分为二,但中国宗教传统也没有这种清楚的划分。早期佛教文化极端否定现实世界,将其视为虚无,中国的诸子百家找不到任何类似的观点。


    认识中国文化须靠比较观点


    相对之下,“道”的世界在中国的认知中一直与人的世界不远。但“道”的观念也是由轴心时代中国所有大思想家,包括老子、墨子和庄子所共享。他们一致认为,“道”隐而不现,但在人的世界中无所不在的运行,就连凡夫俗子多多少少也知道“道”,并于日常生活中实践“道”。轴心时代创生的概念影响力日渐深远,特别是孔子思想和 “道”的观念,几世纪来对中国人的影响无远弗届,从这点看来,要说“道”与历史组成中国文明的内在与外在也不为过。


    在把中国文化传统视为本土起源且独立发展的产物的前提下,过去数十年我尝试沿着两大轴线研究中国历史。第一个轴线是认识中国文化必须在其自身的环境之下,但有时也要靠“比较观点”。我所谓的“比较观点”系指印度早期帝国时代的佛学,以及16世纪之后的西方文化。20世纪之初以来,中国思想界一直不能摆脱中国对抗西方的诸多问题;如果缺乏比较观点,只在中国的环境下诠释中国历史,很可能堕入中国中心主义的古老窠臼。


    中国改朝换代与历史延续性


    我对中国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涵盖古代乃至20世纪,而我的第二个轴线始终把重点放在改朝换代之际。和其他文明比较起来,中国的特点在于其漫长的历史延续性,延续性与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携手并进。因此我为自己设定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辨识中国历史上知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其二是尽可能辨识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是否有其独一无二的模式。


    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变迁往往超越了朝代的兴亡;“朝代循环”在中国自古有之,在西方也曾短暂流行,但这个名词具有高度的误导性。20世纪初年,中国历史学家开始以西方的历史模式重新建构及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从此一般都认为,中国一定也曾经历过和欧洲类似的历史发展阶段。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学者采用早期欧洲的断代方式,把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中古史和近代史。这种粗糙套用的模式,不管它有什么优点,都不可能充分阐述具有地域性传统的中国文化。敝人深信,只有着重于中国文化变迁的独特进程和形式,才有可能看清这个伟大的文化传统是如何被其内在的动力鞭策,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个阶段。


    1940年代开始思索中西的对抗 


    接下来容我转到另一个问题:作为两个不同的价值系统,中国与西方如何在历史的脉络下对抗?正如前述,我最早接触到这个问题是在1940年代晚期,当时中国对抗西方这个大问题笼罩了整个中国知识界,从此时时萦绕在我心头。因为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且不时出入于中、西两个文化之间,这个问题对我已经具有真实的存在意义。经过初期的心理调适,我早已对美国生活方式乐在其中,但同时仍保留我的中国文化认同。然而关于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核心价值兼容,最好途径还是要从中国历史中去寻找。


    中国与近代西方初遇是在16世纪末期,当时耶稣会教士来到东亚传教,其中对文化敏感的利玛窦很快就发现,中国的宗教气氛是非常容忍的,儒、释、道基本上被视为一体的,就是在这种宗教容忍的精神下,利玛窦才得以使当时许多儒家菁英分子皈依基督教。儒家认为人心同一及人人皆可得“道“,这样的信念促使某些中国基督教徒宣扬一种基督教与儒家的合成体,等于让中国的道把基督教也包容进去。


    19世纪晚期,一些心胸同样开明的儒家热心接受在西方当道的价值和理念,诸如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个人自主,以及最重要的人权。当他们之中有人前往欧洲与美国,并停留足够时间去做第一手观察时,一致深感佩服,而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就是西方宪政民主的理想与制度。

        

    儒家思想尊重人类尊严


    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出现两个对立的儒学派,一是现代儒学(或称新儒学、当代新儒学),一是传统儒学,两个学派都鼓吹民主,并对早期儒家经典中民主思想的起源和演化展开有系统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显然已经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个价值系统的兼容性视为理所当然。


    最后我对“人权”要说几句话。“人权”和“民主”一样,都是西方特有的名词,原本不存在于传统的中国儒家论述。然而如果我们同意,“人权”这个观念正如 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下的定义,是对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的双重承认,那我们也大可宣称,虽无西方的术语,儒家思想已有“人权”的概念。在《论语》、《孟子》和其他儒家经典中,都载明了承认普遍人道和尊重人类尊严。更了不起的是,早在第一世纪,帝王谕旨中就已引述儒家对人类尊严的观念作为禁止买卖或杀戮奴隶的理由。在这两份年代分别为公元9年和35年的帝王谕旨中,都引述了孔子所说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儒家从未接受奴隶是合法制度,也就是拜儒家的人道主义之赐,晚清的儒学者才会欣然领会西方有关人权的理论和做法。


    如果历史可为指引,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对基本价值似乎存在很多重叠的共识,毕竟中国的“道”讲的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如今我更坚信,一旦中国文化回归到主流之“道”,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也将终结。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的理解中国的道是指天道,不是“人道”。道可道,非常道。
      我的理解中国的道是指天道,不是“人道”。道可道,非常道。这位余先生用儒家的道来定义或代表中国文化主流之道,说是说得过去。但是那“大问题”是终结不了的。如果是不那么主流的道家的道,还比较有可能。有不少西方人思考到精神层面就转向道(或佛)了。。。刚去世那个塞林格就是一例
      • I can't agree more.
        Taoist Dao and Confucian Dao can be two opposite schools. The Taoist Dao is closer to western humanity and democracy. Confuciusm does a better job in helping statesmen to govern the nation, which would certainly be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inidvidual freedom, a theme of the Taosit Dao.
        • With all due respect, I have to say, Mr Yu did not say anything too valuable here.
          • Actually, the Tao in Taoism and the Li in Neo-Confucianism are essentially one and the same. Confucius also spoke of Tao, and I believe he meant the same thing.
            • 道讲的是宇宙本原,天道之下众生平等,万物从一而来;儒家的礼讲的是纲常,仁义礼智信,约束万而从一;因此,礼崩乐坏合乎道,不合于礼。
              • +1
              • I'm talking about 理, not 礼. I said Li in *Neo-Confucianism*.
                • 道即是理,这种宋理,不驳也罢。
                • 至于现代儒家把佛道儒相互印证,显见得底气不足,君子堂堂正正,和而不群。有什么必要东拉西扯的来佐证自己正确。
                  • The great synthesis of Confucian, Taoist, and Buddhist philosophies into the Neo-Confucian concept of Li was a result of someone being 底气不足. There! You got your thesis!
                    • 现如今有人信的东西总有更多的人不信,纷纷扰扰的结果就是谁也成不了圣人,再好的东西照样有人踩,再烂的东西照样有人捧,再真的东西照样有人不信,再假的东西照样有人笃信。
                      • 孔子也不是当年当朝就成圣的, jesus也不是,冲这个说,现在和过去也没差什么啊?
                        • 的确没什么两样
                      • There is no goodness or badness in things. The problem is, people mock what they fail to understand or appreciate, and the arguments they use reveal more about themselves than the things they mock.
                        • 这个世界存在好坏善恶,虽然不是绝对的概念,只要大多数人相信,它就会成为主导性的存在。并不是人们在假装,人们或许不理解,或许言行矛盾不一致,但是内在里必定是有一的。
                          神或许不存在,但是只要有足够的人信,它就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了。
                          • Yes, the Emporor's New Clothes...
                  • Well said!
                • 儒家是不讲道的, 格物致知诚意净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估计孔子见了老子之后, 知道不如不讲更好.
                  • 先秦诸子的认识上必然有互通之处,只是各自的着眼点不同,老子的境界自然高于孔子,但是曲高和寡,孔子之道反而对当时的社会贡献更大。这一现象也符合了道家由一始,由一终的理论。
                    若每个人都是老子的认识,岂不是一而不始,哪里还有什么论坛。
    • 不愧为学贯中西的大师。我正在读他的《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
    • 搞比较文学研究的人,好象对这个“余”没有多少研究啊,对林语堂倒是有蛮多的。
      • Mr.Yu is mainly a scholar o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society, not so much on literature. He wrote extensively on Zhu Xi, Neo-Confucianism, and intellectual thought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rticularly on the intellectual trends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 余英时师承钱穆,主要从事的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与文学没有关系。余英时真是大师,著作等身。读他的《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难以置信一个人怎么能有这么深广的学问。最难得是见识超群,不是读死书的主。
        • 谢谢,听君一席话,我一定找这本书来读一读!
    • 我和大师不能比,但我有乡愁,而且很我这乡愁无法化解。
      因为我怀念的不是现在这个压抑污染的中国,而是宋朝以前那个诗情画意、环境优美的中国;那时的中国人,自由游历,自由写作,是诗人,也是斗士,遇到暴政,马上揭竿而起,秦、隋两朝暴政,都不过二代。

      走在社区里,那些鲜花盛开,绿树环绕的房子,肯定不是中国人的;而那些过度出租、光秃秃的庭院,十之八九是中国人的房子。走在又脏又臭的唐人街,看到那些辛苦经营、一分分赚钱的中国人,看到那些中国人的店里,没有鲜花,没有字画,只有金光灿灿、俗不可奈的财神像。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首唐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么勇敢浪漫的中国人,现在怎么沦落得这么丑陋?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请查阅<传道书>5章10-20节。内容我就不转了。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 <传道书>是什么?《使徒行传》?
      • 大宋是历史上少有的和谐社会,比盛唐还要盛世,主要反映在人文方面,这可以从宋词中体会到。后来有人用大宋的经济实力来赞美大宋,说什么宋朝的GDP占当时全球的80%,猪不知,当时大宋人口也几乎占全球的80%。如果大宋当年不被外族灭掉,中国的文明会进步的多。。。
        • 80%?真的吗?真的是这样吗?那为什么会给灭掉?
          • 真的,欧洲正在黑暗的中世纪垂死挣扎呢. 。想象一下大跃进党内清洗主义输出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持续差不多壹千年就是当年的欧洲
          • 秀才遇到兵,敌不过蒙古铁骑,不止大宋,欧洲也一样沦陷
            • “秀才遇到兵”这话不对。大宋是历史上唯一有雇佣军的朝代,因为大宋繁荣昌盛,当兵是有军饷的,当时以好汉去当兵为荣,因为能挣大钱。但钱是王八蛋,兵强马壮的宋兵拿着高薪不干正事,腐败到钱眼儿里了,反而没有了战斗力,我大宋从此GP了。。。
              • +1, 文臣不贪钱,武将不怕死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吧, 大家都有钱, 没凝聚力了,结果都指望别人卖命. 自己得过且过.
                • 是的,大宋是历史上人文价值观最好的朝代。宋太祖登基立即宣誓不得杀柴家后代(哪怕有死罪),因为老赵的江山有柴家的贡献,不像历代皇帝能共苦,不能同甘,坐江山后搞自相残杀,连宋江造反都旗帜鲜明地反奸臣不反皇帝。历史上哪个造反的不是冲皇帝去的。。。
      • What romantic view. I really enjoyed your thoughts.
        I belive ultimately it is history that crystalize the beauty in the amber of time until we read about it today. The pains, mess and moral degredation occurr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did exist I believe but they subsided with time. What we see now around us may subside with time too perhaps, given a long time period. The beautiful legend of our time shall remain, too.
        • well said. 如今的社会就是,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新闻报道到处都是追狗咬人的主. 想要看好的一面需要用自己的眼光细细的看过去.
          • This is perhaps another issue :-). Bad news always have more readership. Purely a profit concern I feel. But you are right, we should not take the world described by newspaper to be the real world.
        • 你读读唐诗宋词,就知道那时中国的美丽了;人文方面,汉唐也比现在开放,比如说《长恨歌》。从那以后,直到当代,再没人敢写皇上的风流韵事。
          • 我觉得汉唐固然美丽,更原汁原味的中国人潇洒气质见于魏晋之风,有雕塑为证。
    • 第一次知道余英时先生的大名, 竟然是从一部侦探小说的前言......
      我认得一位聪明骄傲的朋友,偏爱所有动脑斗智的游戏,包括计算机踩地雷游戏最快纪录87秒,却始终不看推理小说,有回,他听我们众人高谈阔论推理小说烦了,撂下一句狠话,“我这辈子所知道最好的推理小说是,余英时先生的《方以智晚节考》。”


        好家伙,拿一代历史大家的著作来修理人,这当然是极沉重的一击。


        还好,我并没有忘掉一个名字:约瑟芬·铁伊。


        我的回答是,“那你应该看一本英国的推理小说,叫《时间的女儿》,这部小说讲的是一名对人的长相有特别感受的苏格兰场探长,他因为摔断了腿住院,哪里也不能去,只能老实躺在病床上,却因此侦破了一桩四百年前的谋杀案:英王理查三世,究竟有没有派人杀掉据说被他禁在伦敦塔的两名小侄儿,好保住他的王位 ──”


        时间的女儿,The Daughter of Time这个书名出自一句英国古谚:The 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意思是时间终究会把真相给“生”出来,水落石出,报应不爽。
    • 总之是无耻!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对抗西方”的荣幸? 是“被对抗西方”吧?
      • 中国近代被西方欺负过很多次,这是事实;可是共产中国与西方的对抗,是中国开始的。共军打进南京,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司徒雷登,还留在南京,想试探与中共新政权建立正常关系的可能。
        被得意忘形的毛泽东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给赶走了。马上又在朝鲜替流氓小兄弟强出头,对美国不宣而战,从此开始与西方的对抗。
    • 儒家能够延续至今,与当年汉武帝废弃百家,独尊儒家的国策分不开的。后代当权者从尊儒中尝到了甜头,用儒家的礼数(今天的话叫思想工作)而不是用法家的依法治国来管理国家。当今太子党更是从孔老二的君臣父子中理顺了关系,像历代王朝一样,名正言顺地打天下,坐江山。。。
      • 书生误国,空谈误国,别人刺刀大炮一架,啥屁用没有。
      • "当今太子党更是从孔老二的君臣父子中理顺了关系" ????????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Not sure if I should agree or disagree.

        The principles that a subordinate has an obligation to his superior, that a son is obligated to his father, and that a citizen is obligated to his n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oral standards Confucius acknowledged.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What I feel wrong was that this theory were utilized by the politicians and profoundly hindered the Chinese society from being governed by a legal system.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Confucius, I owe my father a moral obligation to respect and protect him when necessary. But when the law determines my father to be a criminal when he has stolen a sheep, I have a moreal conflict. Do I judge my father like the law does and surrender him to police or do I protect my father simply because he is my father?

        In the west, there is less such moral conflict. A law is a law is a law. My father is supposed to bear the legal consequence. In China, the fact that he is my father, often prevails, and I have a good excuse to protect my father because I owe him obligation as a son. This perhaps we have such a funny phrase called "da-yi-mie-qin".

        Confuciasm profoundly influence our thoughts and behaviour, as well as what "moral standards" are.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孔子当年只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是后来加进去的
    • 看过钱穆先生的一本书,很推崇儒家思想,着了迷。很尊重他老人家的治学精神,但他的一些观念的确是误导人的。他喜欢‘心’文化。
    • 儒家思想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文化,就象梨不能代表水果一样.."关于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核心价值兼容"是一个看似公允的伪命题,实质是鼓吹"西方文化是普世价值"..没有乡愁嘛,说明已经麻木不仁,后后
      • 余英时说过,对于他来说,他到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 +1
        • 掩耳盗铃
        • "对于他来说"没意思,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赞成克隆9个余先生一个行星发送一个,多的一个发太阳上去,都是中国的了..发烧呗
        • 说介话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比那谁的7个征昏条件还要那个!!!嘿。
    • 没有就没有,不关紧的事体;别人有就好了
    • If politicians are one notch beneath child molester, an intellectual who BLUFFS his way into fame can be the next in rank.
      • You just went overboard there. Disagreement is welcome if you can provide solid counter-arguments. Otherwise, to say that someone bluffed his way into fame is in itself a malicious blasphemy. Consider yourself a honourable person please.
        • I disagree, but I defend your right to sp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