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4)《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用第一人称写就,无疑是具有自传性质的。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悚然动容:“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欲盖而弥彰,这一句子,还在作品中重复出现,一咏三叹,令人戚然。
而这一作品的风格,却是虚幻与写实的混合,写实、浪漫、轻度魔幻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书中的许多情节构造,具有强烈的寓言性质,比如丈夫的身份是一个魔术师,愁云惨淡充满不幸的乌塘小镇,以及作品结尾所描写的如同琴弦一般的清流河水,飘忽闪烁的河灯,以及飞上无名指的翩翩蓝蝶,都充满了梦幻和童话色彩。但是这些表象之下,却是写实的本质。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迟子建正是用盈满泪水的文字,冷静节制地叙述世间许多苦难与不幸:饱经患难的画家,矿难失去丈夫的寡妇,少年丧母的孩子。。。等等等等。正因为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才能用悲天悯人的目光关注着默默无闻的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叩问人生的无常,思索命运的本质。 她说: “我生活中的变故,和身边这些人的生活比起来,犹如月亮旁边的丝丝云缕。”
夜晚,对于美满的人是温馨和幸福,但是对于不幸的人,夜深人静,却是可怕的独对自己,是梦魇诅咒,是吞噬自己的深井。于是,就像作品中那苍凉的歌声所吟唱的那样:
”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啊。。。”
多少的悲凉戚痛,尽在其中。
有个评论家说,“个人的伤痛记忆对一个作家是财富也是陷阱。它可能是一把钥匙,能替你打开伤怀之锁,释放出大善大美的悲心,赠予你悲天悯人的目光。在更多的情境下,它却是自哀自怜的诱饵,让你误入自恋的沼泽,成为一个看似万变其实不变的文学“祥林嫂”。”
这话的确是一针见血。如果迟子建只是用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来宣泄自己的哀伤,就未免可惜了些。而令人欣喜的是,它不止这些。迟子建依靠她的聪颖和坚韧,离开了这个陷阱,在述说情感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心灵救赎,没有让哀伤这个深井吞没自己。作品寓言式的结尾,细致深婉,最引人遐思: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丛后,云领问我听到什么没有?我停下来,谛听片刻,先闻几声鸟语,接着便是淙淙的水声。云领对我说,清流到了。
据云领讲,清流是离三山湖最远、也是最清澈的一条小溪。他妈妈曾对他讲,一个人要是丢了,只要到清流来,唤几声他的名字,他的魂灵就会回来。
月光下的清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这条一脚就能跨过去的小溪就像固定在大地的一根琴弦。弹拨它的,是清风、月光以及一双少年的手。云领放下篮子,撩开野菊花,取出两盏河灯,又取出火柴,一一将它们点燃,将一盏莲花形的送给我。他对我说,他妈妈喜欢吃南瓜,所以他每年放的河灯都是南瓜形的。云领先把几枝野菊花放在清流上,然后怕我搅扰了他似的,捧着河灯去了上游。我打量着那盏属于魔术师的莲花形的河灯,它用明黄色的油纸做成,烛光将它映得晶莹剔透。我从随身的包中取出魔术师的剃须刀盒,打开漆黑的外壳,从中取出闪着银光的剃须刀,抠开后盖,将槽中那些细若尘埃的胡须轻轻倾入河灯中。我不想再让浸透着他血液的胡须囚禁在一个黑盒子中,囚禁在我的怀念中,让它们随着清流而去吧。我呼唤着魔术师的名字,将河灯捧入水中。它
一入水先是在一个小小的旋涡处耸了耸身子,仿佛在与我做最后的告别,之后便悠然向下游漂荡而去。我将剃须刀放回原处,合上漆黑的外壳。虽然那里是没有光明的,但我觉得它不再是虚空和黑暗的,清流的月光和清风一定在里面荡漾着。我的心里不再有那种被遗弃的委屈和哀痛,在这个夜晚,天与地完美地衔接到了一起,我确信这清流上的河灯可以一路走到银河之中。
从清流返回的路上,我和云领都没有讲话。月亮因为升得高了,看上去似乎小了一些,但它的光华却是越来越动人了。我们才进三山湖景区,就望见独臂人像棵漆黑的椴树一样,候在月光下。我谢过这对父子,回到旅馆,换下旅游鞋,清清爽爽地洗了个澡,将装着剃须刀的盒子放在床头柜上,半倚床头,回味着这次旅行。突然,我听见盒子发出扑簌簌的声音,像风一样,好像谁在里面窃窃私语着,这让我吃惊不已。然而这声音只是响了一刻,很快就消失了。不过没隔多久,扑簌簌的声音再次传来,我便将那个盒子打开,竟然是一只蝴蝶,它像精灵一样从里面飞旋而出!它扇动着湖蓝色的翅膀,悠然地环绕着我转了一圈,然后无声地落在我右手的无名指上,仿佛要为我戴上一枚蓝宝石的戒指。”
记得古人评价陆游的《钗头凤》和《沈园》诗时候曾说: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百世论,不可无此诗。也许,这些话放在迟子建身上,有些过誉,但是也有恰当的地方。
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不会终止,不会消失,所幸的是,迟子建却已经走出了它的漆黑。
(完)
附: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在线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kz=48959883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用第一人称写就,无疑是具有自传性质的。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悚然动容:“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欲盖而弥彰,这一句子,还在作品中重复出现,一咏三叹,令人戚然。
而这一作品的风格,却是虚幻与写实的混合,写实、浪漫、轻度魔幻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书中的许多情节构造,具有强烈的寓言性质,比如丈夫的身份是一个魔术师,愁云惨淡充满不幸的乌塘小镇,以及作品结尾所描写的如同琴弦一般的清流河水,飘忽闪烁的河灯,以及飞上无名指的翩翩蓝蝶,都充满了梦幻和童话色彩。但是这些表象之下,却是写实的本质。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迟子建正是用盈满泪水的文字,冷静节制地叙述世间许多苦难与不幸:饱经患难的画家,矿难失去丈夫的寡妇,少年丧母的孩子。。。等等等等。正因为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才能用悲天悯人的目光关注着默默无闻的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叩问人生的无常,思索命运的本质。 她说: “我生活中的变故,和身边这些人的生活比起来,犹如月亮旁边的丝丝云缕。”
夜晚,对于美满的人是温馨和幸福,但是对于不幸的人,夜深人静,却是可怕的独对自己,是梦魇诅咒,是吞噬自己的深井。于是,就像作品中那苍凉的歌声所吟唱的那样:
”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啊。。。”
多少的悲凉戚痛,尽在其中。
有个评论家说,“个人的伤痛记忆对一个作家是财富也是陷阱。它可能是一把钥匙,能替你打开伤怀之锁,释放出大善大美的悲心,赠予你悲天悯人的目光。在更多的情境下,它却是自哀自怜的诱饵,让你误入自恋的沼泽,成为一个看似万变其实不变的文学“祥林嫂”。”
这话的确是一针见血。如果迟子建只是用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来宣泄自己的哀伤,就未免可惜了些。而令人欣喜的是,它不止这些。迟子建依靠她的聪颖和坚韧,离开了这个陷阱,在述说情感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心灵救赎,没有让哀伤这个深井吞没自己。作品寓言式的结尾,细致深婉,最引人遐思: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丛后,云领问我听到什么没有?我停下来,谛听片刻,先闻几声鸟语,接着便是淙淙的水声。云领对我说,清流到了。
据云领讲,清流是离三山湖最远、也是最清澈的一条小溪。他妈妈曾对他讲,一个人要是丢了,只要到清流来,唤几声他的名字,他的魂灵就会回来。
月光下的清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这条一脚就能跨过去的小溪就像固定在大地的一根琴弦。弹拨它的,是清风、月光以及一双少年的手。云领放下篮子,撩开野菊花,取出两盏河灯,又取出火柴,一一将它们点燃,将一盏莲花形的送给我。他对我说,他妈妈喜欢吃南瓜,所以他每年放的河灯都是南瓜形的。云领先把几枝野菊花放在清流上,然后怕我搅扰了他似的,捧着河灯去了上游。我打量着那盏属于魔术师的莲花形的河灯,它用明黄色的油纸做成,烛光将它映得晶莹剔透。我从随身的包中取出魔术师的剃须刀盒,打开漆黑的外壳,从中取出闪着银光的剃须刀,抠开后盖,将槽中那些细若尘埃的胡须轻轻倾入河灯中。我不想再让浸透着他血液的胡须囚禁在一个黑盒子中,囚禁在我的怀念中,让它们随着清流而去吧。我呼唤着魔术师的名字,将河灯捧入水中。它
一入水先是在一个小小的旋涡处耸了耸身子,仿佛在与我做最后的告别,之后便悠然向下游漂荡而去。我将剃须刀放回原处,合上漆黑的外壳。虽然那里是没有光明的,但我觉得它不再是虚空和黑暗的,清流的月光和清风一定在里面荡漾着。我的心里不再有那种被遗弃的委屈和哀痛,在这个夜晚,天与地完美地衔接到了一起,我确信这清流上的河灯可以一路走到银河之中。
从清流返回的路上,我和云领都没有讲话。月亮因为升得高了,看上去似乎小了一些,但它的光华却是越来越动人了。我们才进三山湖景区,就望见独臂人像棵漆黑的椴树一样,候在月光下。我谢过这对父子,回到旅馆,换下旅游鞋,清清爽爽地洗了个澡,将装着剃须刀的盒子放在床头柜上,半倚床头,回味着这次旅行。突然,我听见盒子发出扑簌簌的声音,像风一样,好像谁在里面窃窃私语着,这让我吃惊不已。然而这声音只是响了一刻,很快就消失了。不过没隔多久,扑簌簌的声音再次传来,我便将那个盒子打开,竟然是一只蝴蝶,它像精灵一样从里面飞旋而出!它扇动着湖蓝色的翅膀,悠然地环绕着我转了一圈,然后无声地落在我右手的无名指上,仿佛要为我戴上一枚蓝宝石的戒指。”
记得古人评价陆游的《钗头凤》和《沈园》诗时候曾说: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百世论,不可无此诗。也许,这些话放在迟子建身上,有些过誉,但是也有恰当的地方。
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不会终止,不会消失,所幸的是,迟子建却已经走出了它的漆黑。
(完)
附: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在线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kz=48959883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