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国中小学社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王八蛋理论,把历史事件高度政治化,非黑即白,对历史人物脸谱化、忠奸化,或是干脆颠倒是非曲直,或是捏造或是抹煞。比较经典的例子有:清朝的衰落是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等等。厚颜无耻的程度,误导国民的程度,都是日本人修改教科书这种事没法比的。可恨的是,他却对人家修改教科书喋喋不休,对人家侵占钓鱼岛耿耿于怀,他自己出卖了多少国家利益、私吞了多少国民财富从来只字不提……
现在聊聊中国历史基础教育中一个比较著名的谬误,即对于封建制度的解释。
“封建”这个词的意思在国内教科书里一直是不准确的。“封建”的原始含义是封土建国。往小处讲,就是说一个农夫有很多土地,自己管不过来,便把土地分给家里人,让他们各自照看;放大到国家层面,就是说,周天子把全国的土地分封给宗室,周天子是大宗,诸侯们是小宗;诸侯国里,国君又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诸侯在他自己的国度里是大宗,卿大夫们是小宗;以此向下类推,土地就这样一层层地分封出去。中国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因为中国是宗法社会,家族即国家,家国同构。这个封建制和古代的官制又是紧密相连的。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只存在于西周和以前,从东周就开始瓦解了,这个瓦解的原因也在这个制度本身。 一方面,周室初定天下时,各国新立,土地刚刚封出去,因为地广人稀,随便你怎么开垦都行,因为来不及开垦那么多土地,国与国实际控制的范围之间并不接壤。 但是过了若干代人后,能开垦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开垦了,能占领的土地也被占领干净了,这时如果继续扩张,势必会碰触到邻国的土地。 另一方面,周室立国之初的诸侯们还都是叔舅兄弟的关系,那时候还很亲;年岁久了,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就渐渐疏远了,因为过了好几代人,大家其实都是陌生人了,难免会有互相猜忌互相争夺。 有争斗就会有输赢,就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胜的一方占了土地,败的一方就失去土地,变为无产者,平民。 时间久了,这种土地的兼并越剧烈,土地就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里,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土地变为平民,社会的性质就变为以平民为主了,那么封建制就垮了。 东周之后,就是这种形势。
战国时,秦国和楚国都开始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是看到了封建制隐藏着极大缺陷,才会摒弃封建制而设郡县,这样,全国的土地直接由中央政府管理。 这种制度,国内的教科书总是错误地称为“封建制”,误导人几十年,现在更为恰当的说法是帝王专治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我想随着历史研究在方法上的演化,还会有更为精准的词语出现。
当然,并不是说秦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封建制了。事实上,封建制复辟了好几次。第一次是秦朝刚灭不久,项羽和当时全国的军阀把天下给平分了,封了十几个王出来,当然项羽自己最大,是西楚霸王,因为他功劳大嘛。 当时去古未远,人的脑子里还是老观念,认为鼎革以后就应该重新封建。 但后来的事证明,人心已经不能满足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了,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秦始皇留给后世的影响(legacy)。 第二次是汉朝初年,白马之盟,大封刘姓诸侯,那时侯也是去古还近,人的思想还是不自觉地倾向于封建诸侯。 但到孝文帝时,中央觉得应该削弱诸侯了,贾谊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你看他的主张虽然因循旧式,但却是看穿了这个制度的优劣之后让它为我所用;晁错就比较决绝,直接撤藩,结果酿成七王之乱。 封建制第三次复辟,是在西晋,西晋也是分封诸侯,给后来的八王之乱埋设了乱源,再加上北方各民族这时开始蠢蠢欲动,内忧外患,西晋就垮了。 晚至明朝初年,太祖还莫名其妙地行了一次封建,给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外加两个孙子分封了属地,之后便有了燕王举衅,天下又一次大乱。 这些例子都说明,封建制度自身存在着走向衰落的因子。 中央集权制取代封建制,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就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现在聊聊中国历史基础教育中一个比较著名的谬误,即对于封建制度的解释。
“封建”这个词的意思在国内教科书里一直是不准确的。“封建”的原始含义是封土建国。往小处讲,就是说一个农夫有很多土地,自己管不过来,便把土地分给家里人,让他们各自照看;放大到国家层面,就是说,周天子把全国的土地分封给宗室,周天子是大宗,诸侯们是小宗;诸侯国里,国君又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诸侯在他自己的国度里是大宗,卿大夫们是小宗;以此向下类推,土地就这样一层层地分封出去。中国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因为中国是宗法社会,家族即国家,家国同构。这个封建制和古代的官制又是紧密相连的。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只存在于西周和以前,从东周就开始瓦解了,这个瓦解的原因也在这个制度本身。 一方面,周室初定天下时,各国新立,土地刚刚封出去,因为地广人稀,随便你怎么开垦都行,因为来不及开垦那么多土地,国与国实际控制的范围之间并不接壤。 但是过了若干代人后,能开垦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开垦了,能占领的土地也被占领干净了,这时如果继续扩张,势必会碰触到邻国的土地。 另一方面,周室立国之初的诸侯们还都是叔舅兄弟的关系,那时候还很亲;年岁久了,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就渐渐疏远了,因为过了好几代人,大家其实都是陌生人了,难免会有互相猜忌互相争夺。 有争斗就会有输赢,就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胜的一方占了土地,败的一方就失去土地,变为无产者,平民。 时间久了,这种土地的兼并越剧烈,土地就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里,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土地变为平民,社会的性质就变为以平民为主了,那么封建制就垮了。 东周之后,就是这种形势。
战国时,秦国和楚国都开始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是看到了封建制隐藏着极大缺陷,才会摒弃封建制而设郡县,这样,全国的土地直接由中央政府管理。 这种制度,国内的教科书总是错误地称为“封建制”,误导人几十年,现在更为恰当的说法是帝王专治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我想随着历史研究在方法上的演化,还会有更为精准的词语出现。
当然,并不是说秦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封建制了。事实上,封建制复辟了好几次。第一次是秦朝刚灭不久,项羽和当时全国的军阀把天下给平分了,封了十几个王出来,当然项羽自己最大,是西楚霸王,因为他功劳大嘛。 当时去古未远,人的脑子里还是老观念,认为鼎革以后就应该重新封建。 但后来的事证明,人心已经不能满足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了,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秦始皇留给后世的影响(legacy)。 第二次是汉朝初年,白马之盟,大封刘姓诸侯,那时侯也是去古还近,人的思想还是不自觉地倾向于封建诸侯。 但到孝文帝时,中央觉得应该削弱诸侯了,贾谊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你看他的主张虽然因循旧式,但却是看穿了这个制度的优劣之后让它为我所用;晁错就比较决绝,直接撤藩,结果酿成七王之乱。 封建制第三次复辟,是在西晋,西晋也是分封诸侯,给后来的八王之乱埋设了乱源,再加上北方各民族这时开始蠢蠢欲动,内忧外患,西晋就垮了。 晚至明朝初年,太祖还莫名其妙地行了一次封建,给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外加两个孙子分封了属地,之后便有了燕王举衅,天下又一次大乱。 这些例子都说明,封建制度自身存在着走向衰落的因子。 中央集权制取代封建制,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就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