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CMA入门考试三日谈--2013年版 (第二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下面详细说说AP课程。

我参加的AP课程是从2012年秋天开始的。周日班,在多伦多市内的RU(怀雅逊大学,这个翻译名字挺怪,香港人翻译的吧)。课堂刚开始总共约60人左右, 学生大体年龄在30岁,已经4张的我算是年纪偏大的啦。开玩笑说,现在跟着八零后一起混了。中国学生不少,有四分之一吧。如果想找说汉语的同学很容易。其他的看样子也大多数是移民,菲律宾的、南亚的、东欧的等等。感觉当地人(白人老移民)也就占三分之一。有一位邻座的白人女同学,直到课程快结束,才知道和我还是一家公司的,其实过去还曾经在一座大楼里工作过。讲课的老师都是当地人。第一位是个白人老头,住在滑铁卢,总是穿着西服革履的,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其实感觉讲得并不算非常好,甚至有时觉得还不如回家网上看录像。

我们的课堂,大家都随时提问题,这挺好的。老师对问题的回答对每个同学都有所帮助。不过,有一个看似是俄罗斯的同学,大高个,经常提问题,不过问着问着,总是跑偏,罗罗嗦嗦的,也有些令人不悦。到第一单元结束后,就再也没有看见他。当然话说回来,其实应该不存在“愚蠢的问题”,不懂就应该问,这样同时也会刺激自己集中注意力,让学习进入轨道。

顺便说,那位网上录像的也是白人老头(其实也最多50岁),是这个项目在安省的主任,也在渥太华的大学里任教,讲得挺好,思路清晰,说话幽默。不过,就是偶尔喜欢出一些耗时间的难题,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我有些吃力(甚至感觉他有一种炫耀自己知识丰富的味道,其实人家也是好心并且负责)。我还曾给他写邮件问问题,后来他烦了,说你应该去问你的任课老师(当然他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后来一次,老师(第二单元的老师)也让我去问他(是一个关于金融市场效率和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关系问题),我问了,同时还抄送我的任课老师,结果主任白老头很生气,回邮件态度就有些rude了。我的任课老师事后对我友好地耸耸肩,说,别理他。不过,总体而言我对那位主任白老头的印象很好。他说的一些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加上自己总结的,一起列出如下:

1. 保证学习时间,坚持预习(对我来说,甚至包括查字典搞清一些专业词汇的意思),当然更要坚持上课,坚持复习;
2. 抓住重点,不钻牛角尖。你不是要成为会计专家,而是要通过考试;
3. 同学之间能学习交流更好,不过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独立学习;
4. 老师给出的讲课摘要,要打印出来,而且单面(不要在这里环保),可在课前、上课时或者课后在空白处详细记下整个解题过程;
5. 不单纯记忆知识条文,而是通过做题理解和记忆;
6. 老师重点布置的题目(下一次上课讲),要不看答案自己先做一遍;
7. 要求的复习内容(选择题和过程题),至少做到最低要求。

AP第二单元的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白男,和我年龄差不多,容易沟通一些。他好像业余还在多伦多大学兼课。有些同学说他的缺点就是说话低沉而快速,就一个节奏,很容易让人打瞌睡。学生们也很难缠,是吧,哈哈。但无论如何,我的成绩有所提高。而且上课时还发现老师讲Process Costing部分,FIFO和WA方法对比时的一个严重错误(他试图总结,同样情况下,后者的单位成本总比前者高,其实并不然。各位有机会也想想,是不是?)。最后一次上课,他对我们仅存的还来上课的20多位学生说:不要担心,我相信你们的99%都能通过考试,那剩下的1%也会在第二次通过考试。听到这些,感到些许安慰。不过转念一想,20人的1% 就是零啊,看来老师也仅仅敷衍我们一下,并不认真哩。

在讲课过程中,经常要对比两套会计准则――国际的IFRS和私企的ASPE。说实话,某些IFRS和ASPE之间的差别,令我抓狂。总感觉那些规则制定者,特别是基于这些规则讲课和出考题的老师,存心要搞乱我们这些学生的脑子,然后他们在一边偷偷地乐,从而突出他们是多么的重要。不过,现在平心静气地想想,现实世界就是这么复杂,各家的准则也都有自己的道理。现在的问题是加拿大的好邻居、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还没有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当然加拿大的国际会计准则推行也刚刚开始),所以两套准则都要学生掌握和运行。想想美国还在用英尺、磅和加仑等等什么的度量衡,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要往深里钻,正像老师说过的,例如加拿大税法、或者金融对冲工具等等,就够一个专业会计师耗尽毕生精力。所以,童鞋们,也就适可而止吧。咱目的就是通过CMA入门考试,有些事情以后遇到了再说。

刚开始,有个中国同学说,加拿大的冬天很无聊。我开玩笑说,参加CMA学习,会度过一个很充实的冬天。现在回顾,的确是这样。因为自觉基础不是太好(也没有在北美大学里呆过的经验),年龄也不小了,所以要比别人更下功夫才行。整个学习过程,我没有缺过一堂课,没有缺过一次测验,而且都是独立做的(当然也和同学交流)。自学的7门课程也抓紧空闲时间,早早地完成。现在总结起来,在刚开始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课堂笔记应该做得更详细、清晰和完整些,有些布置的课外题也偷懒没有做。幸运的是,经过及时自我调整,4次成绩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自觉还满意。不过比起优秀的学生,还是有差距,每次考试都有接近满分的,真是牛人啊。

其实到目前学习CMA的所有这一切,要好好感谢我太太。她挺支持我,承揽了大量的家务,还有看护孩子们。我老板也很不错,因为我2012年工作表现挺好,对我的CMA学习也很支持(其实CMA证书的信息还是老板最先告诉我的),时间方面对我也有所宽松。学习CMA的事儿开始没有告诉别人,因为心里没把握,心想如果没通过,那多丢人啊。俺娘说,这就最后一次了,今后不要再学习了。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就可以了。我不置可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