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ZT - 因财施教 有类无教 掐灭火焰--看小学教育的毁人不倦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家有学龄儿童两名,随我们东奔西跑,南征北战,进美国小学洗了礼,又到中国小学开了眼。小孩子不象大人,遇事要眼珠一转,脑海一闪,捡好听的说道,拿擅长的显摆。小孩子就会说大实话,问他:“哪里的学校好?”,问号还没出口人家已经回答“美国”。是孩子崇洋媚外吗?是咱奴颜婢膝吗?听俺一一道来。


孔夫子是咱教育的鼻祖,老人家早有教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才施教,有教无类”。多么朴实无华,多么博大精深,多么高屋建瓴的智慧。

可是时间老人走到今天,在中国的小学里,看到的是另样的画卷。


因才施教--因“财”施教


有意无意的,公立小学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所有的老师家长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为各个小学排了坐次。有权有势,有门有路,有钱有房的,挤破了头把孩子送去心目中的好学校。好学校的名声好,财力足,经费多,师资强,家长底子厚,越办越红火,校长老师眼界越来越开阔,教师节,圣诞节,中秋元旦重阳节,送鲜花、送贺卡、购物交通银行卡,比着看谁送的多。



老师们虽然不指着礼物发财,可是谁给了多少会对谁家的孩子照顾点,平时开开小灶,考前辅导辅导,换你你不送?



从另一个方面说,老师的奖金是和学生成绩挂钩的。怎样能使得奖金最大化,老师就怎么教。于是就有了题海战术,于是就有了千篇一律的教育。



此外,相比孔夫子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咱现在是啥?---一锅煮。从幼儿园就先灌输做好孩子的标准


“我是好宝宝,
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
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看老师,
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进了小学,规矩更是一套一套的。比如写英语要先把练习本的纸折两折;语文有一到八号本的区别;数学题8+5=?得先把8凑成10,先凑5都不行;抄作业的本子一行必须抄好一条;....没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还真应付不来,让俺去念一年级也难考满分。在小学里呆两年,估计直接拉进部队就能开拔,孩子给训傻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规矩办事是好的,可是过分强调就变成死板教条了。有回我家老大的作业是抄写25-30课字词,老大一笔下去,写了27,因为是钢笔写的,就非把纸撕掉重写,俺问先写27再回来写25不行么?回答:NO。NND,俺知道为啥中国出不了爱迪生,爱因斯坦了。


有教无类--有类无教



孔子的学生不少出身下贱、家境贫寒、品行低劣、性情乖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冉有“父贱人”,家“无置锥之地”;曾参“ 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子思家贫,其居处“蓬产不完”、“上漏下湿”;宰予“予之不仁也”;子路“性鄙,好勇力”,曾经“陵暴孔子”;子张秉性邪辟,公治长坐过牢。可是孔子依然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将他们改造成“仁义礼智信”之人。



现在的小学从学生一进学校大门,就想尽办法给每个孩子贴上标签:好学生、坏学生、中不溜不好不坏中等生、穷家庭、富家庭、有权有势作威作福强势家庭。代表学校发个言,好学生去;中队长,大队长,好学生当;经常被表扬,又是好学生。只要不是好学生(强势学生),在学校里永远是被遗忘的角落。既然好学生吃香,咱逼着孩子当好学生呗,差也。好学生不代表好孩子。俺经过多方观察研究,发现现在小学里的好学生,尤其是女好学生,不少人心理脆弱、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喜欢攀比、恃强凌弱、待人刻薄。倒是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比较善良、友好,身上还保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



中国传统教育号称言传身教。孩子们在学校里除了被填鸭子似地猛灌基础知识,还会跟老师学做人。俺琢磨着,好学生学习能力强,她们的坏毛病坏习气是不是跟老师和家长学的捏?老师其实并没有特意教,可是当老师训斥坏孩子的时候;当老师对好学生和坏学生不一视同仁的时候;当老师被孩子发现收取家长礼品的时候;当学校领导被发现对穷家长和富家长区别对待的时候...孩子有时候是很势力的,孩子的势力其实是跟大人学的。学校本来该是远离世俗的象牙塔,可现在小学生就已经为将来的富贵荣华殚精竭虑,已经学会拜倒在权势的门下。


点燃火焰--掐灭火焰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由想起了学校的劳动技术、科技课等。给小孩子普及科技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俺举双手赞成。可是咱这课越上越别扭,本来是让孩子们释放天性,发挥创造力,动手实践的好机会,可老师往那儿虎视眈眈一站,谁做的慢,谁做不好,谁丢了零件一通训斥,做不好的不会做了,会做的做不好了,不会做的吓哭了。这到底是点燃还是掐灭?是激发还是扼杀?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紧张地问“会不会迟到”,看着孩子们走进学校时略带惊恐的眼神,俺就想骂人,又不知该骂谁。中国的小孩子,看似幸福的一代,在家是6:1的小皇帝,众星捧月,说一不二,其实他们真可怜。



中国现在的小学(也许一直如此)不是树立孩子们对正确事物的认同感,而是突出强调错误的概念。孩子们在学校里最怕的不是不做事,而是做错事。上课去小便,批评;上课喝水,批评;上课说话,罚站;上课不坐好,罚站。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会骂的。”



本来孩子有了些萌芽的兴趣爱好,就因为怕做错,怕做不好,怕老师骂,生生缩了回去,中国的小学,真的成了扼杀兴趣的断头台吗?



在有些地方,教育只剩下了灌输。


老师很可怕--老师最爱我



光顾古今对照,忘了中外类比了。就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说说中美学校的差别吧。在美国的时候,俺问孩子们“老师最喜欢班里的谁”,俩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后来和别的家长交流,此乃普遍现象。人家老师有一套吧,就跟台上的演员往那一站,台下的人都觉的是瞅自己;又象左右逢源的交际花,众男士都以为是给自己送秋波捏。孩子们拿着老师送的秋天的波菜喜不自禁,上学的劲头一蹦高,每天都乐呵呵的,顺带把俺的哀愁也扫光了。



回到国内可惨了,别说孩子了,反正俺每回进学校,看着身边经过的一个个表情严肃、声音严厉的老师,腿肚子都有点跺嗦。咱的老师声音宏亮,穿透力强,目光犀利,杀伤力强,强强连手,孩子们在学校个个象温顺的小绵羊。一回家可就疯了,被压抑的个性全回家释放了,拿俺当出气桶,拿俺的家具当靶子,让俺更是愁上加愁。

毁人不倦

或许我们小学教育孜孜以求的毁人不倦的源泉,在某些人根深蒂固的心灵深处。这不,刚接到学校通知:


为了强健学生体魄,抵抗流行病,结合上级部门号召每位学生每天坚持1000米(小学)长跑的精神。我校将于X月X日开始开展2009-2010主题为“人人参与,奔向世博。体育,让身体更健康”的冬季晨间长跑活动。Bla-bla-bla-bla...

跑步俺不反对,可长跑和世博有啥关系,NND,难道要比赛从学校跑去世博园,先练练?

可怜的孩子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上海,一年20-25W收入,三口,生活水平如何?这个收入是保底的,否则也没有回去的必要,但要做好头两年除了保底以外,其他没有保证的思想准备。房子,单位给一个两房的蜗居,如果想要大一点的,就要花钱自己租了,估计一个月要5000。熟悉上海最近行情的,给说说?
    • 先说说你在加拿大的生活水平,要不然没法比较呀。
      • 租个townhouse,开个美国车,其他的,大家怎么过,我就怎么过,每个月除了房租,生活支出1200-1500吧,普通人一个。
        • 我在上海有一townhouse,1百万买来,装修50万,现在便宜点,500万卖给你
          • 我这里还租房子呢。。。您的,留着接着升值,保证没错。如果打算国内干个10年就回加拿大的,还是租房便宜。
          • 呵呵,另外您也不说,那年100万买的,如果是90年100万买的,这500万就卖便宜了,如果上个月100万买的上海郊区的。。。
            • 上海松江都1.7w/平了, 300平方的townhouse就500w了. 100w现在上海郊区apt都买不到.
              • 噢,这么高了?
            • 2002年买的,330平米,近虹桥机场。500万卖给你带全部豪华装修,算便宜了。都是加拿大老乡。这是end unit,我还有2套不是end unit,和2套复式的,装修差一点,便宜点,要不要?
              • 真的这个价吗,为何比市价低?
                • 在松江的主街上,目前就是这个价,等1000亿的虹桥枢纽完成了。就不止了。可是从下往上一共6层的,330平米不包括地下和天台的面积
                  • 上海北京房价不得了!
        • 你怎么知道大家怎么过的?:)
          • 身边总有些熟人吧,当然不是财富榜上的人。
        • 生活支出吃饭都不够
          • 你是说生活吃饭一年20万不够?国内物价这么高了?我这里1500,换成人民币10000差不多了吧。
            • 我以为你1500 人民币,不好意思
              • 噢,吓我一跳。
          • 或者你说1500,在加拿大不够吃饭的?如果这么理解,您的伙食水平要求高了点吧,我觉得吃的还可以啊。
      • 如果你有稳定且有些前景的工作,建议不回;除非上海工作有基本可以预见的飞跃
    • 其他还是其次,你孩子几岁?上海的学校竞争可比就业竞争更厉害,好的学校连幼儿园都要考的,学费也不低。孩子如果<3岁还可以,不然很难进好学校
      • 刚好3岁。
        • 我认识2个幼儿园园长,都是市一级的
          • 麻烦问一下你认识的那两个园长,他们需要幼儿园老师吗?
    • 上海买车上牌照需要多少钱?
      • 到附近城市上一个。
        • 不建议
          • why?
            • 上高架道路有限制,以前是,你可以查一下
            • 上路有限制,如果只走外线,还好些
              • 知道了,4万块买个牌照,呵呵,不便宜,相当于一辆二手车了。
                • 你回去找个朋友问问,就明白了.计算的好,也是可行的,总要限制是在高峰时间,内环线.市区
            • 会被人当作外地硬盘的!(玩笑,别生气)
    • 也就比民工稍稍好一点.
      • 等你回去以后就会后悔死了,20多万的收入实在不咋地,等你孩子开始跨入学校大门,就知道苦难真正开始了,这就是为是么那么多的国移为了孩子选择到了加拿大,还有做好思想准备,前半年大人小孩挨个生病,个人意见,只做参考!
        • 我对你说的上学的话题挺感兴趣。你说上学的时候问题就多了,是国内的教育体系不好,还是说上学以后,花在孩子身上的支出会很大?如果是教育体系,我倒是觉得在这里孩子的文化知识学的太少,虽然其他方面比国内好很多。
          • ZT - 因财施教 有类无教 掐灭火焰--看小学教育的毁人不倦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家有学龄儿童两名,随我们东奔西跑,南征北战,进美国小学洗了礼,又到中国小学开了眼。小孩子不象大人,遇事要眼珠一转,脑海一闪,捡好听的说道,拿擅长的显摆。小孩子就会说大实话,问他:“哪里的学校好?”,问号还没出口人家已经回答“美国”。是孩子崇洋媚外吗?是咱奴颜婢膝吗?听俺一一道来。


            孔夫子是咱教育的鼻祖,老人家早有教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才施教,有教无类”。多么朴实无华,多么博大精深,多么高屋建瓴的智慧。

            可是时间老人走到今天,在中国的小学里,看到的是另样的画卷。


            因才施教--因“财”施教


            有意无意的,公立小学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所有的老师家长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为各个小学排了坐次。有权有势,有门有路,有钱有房的,挤破了头把孩子送去心目中的好学校。好学校的名声好,财力足,经费多,师资强,家长底子厚,越办越红火,校长老师眼界越来越开阔,教师节,圣诞节,中秋元旦重阳节,送鲜花、送贺卡、购物交通银行卡,比着看谁送的多。



            老师们虽然不指着礼物发财,可是谁给了多少会对谁家的孩子照顾点,平时开开小灶,考前辅导辅导,换你你不送?



            从另一个方面说,老师的奖金是和学生成绩挂钩的。怎样能使得奖金最大化,老师就怎么教。于是就有了题海战术,于是就有了千篇一律的教育。



            此外,相比孔夫子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咱现在是啥?---一锅煮。从幼儿园就先灌输做好孩子的标准


            “我是好宝宝,
            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
            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看老师,
            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进了小学,规矩更是一套一套的。比如写英语要先把练习本的纸折两折;语文有一到八号本的区别;数学题8+5=?得先把8凑成10,先凑5都不行;抄作业的本子一行必须抄好一条;....没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还真应付不来,让俺去念一年级也难考满分。在小学里呆两年,估计直接拉进部队就能开拔,孩子给训傻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规矩办事是好的,可是过分强调就变成死板教条了。有回我家老大的作业是抄写25-30课字词,老大一笔下去,写了27,因为是钢笔写的,就非把纸撕掉重写,俺问先写27再回来写25不行么?回答:NO。NND,俺知道为啥中国出不了爱迪生,爱因斯坦了。


            有教无类--有类无教



            孔子的学生不少出身下贱、家境贫寒、品行低劣、性情乖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冉有“父贱人”,家“无置锥之地”;曾参“ 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子思家贫,其居处“蓬产不完”、“上漏下湿”;宰予“予之不仁也”;子路“性鄙,好勇力”,曾经“陵暴孔子”;子张秉性邪辟,公治长坐过牢。可是孔子依然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将他们改造成“仁义礼智信”之人。



            现在的小学从学生一进学校大门,就想尽办法给每个孩子贴上标签:好学生、坏学生、中不溜不好不坏中等生、穷家庭、富家庭、有权有势作威作福强势家庭。代表学校发个言,好学生去;中队长,大队长,好学生当;经常被表扬,又是好学生。只要不是好学生(强势学生),在学校里永远是被遗忘的角落。既然好学生吃香,咱逼着孩子当好学生呗,差也。好学生不代表好孩子。俺经过多方观察研究,发现现在小学里的好学生,尤其是女好学生,不少人心理脆弱、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喜欢攀比、恃强凌弱、待人刻薄。倒是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比较善良、友好,身上还保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



            中国传统教育号称言传身教。孩子们在学校里除了被填鸭子似地猛灌基础知识,还会跟老师学做人。俺琢磨着,好学生学习能力强,她们的坏毛病坏习气是不是跟老师和家长学的捏?老师其实并没有特意教,可是当老师训斥坏孩子的时候;当老师对好学生和坏学生不一视同仁的时候;当老师被孩子发现收取家长礼品的时候;当学校领导被发现对穷家长和富家长区别对待的时候...孩子有时候是很势力的,孩子的势力其实是跟大人学的。学校本来该是远离世俗的象牙塔,可现在小学生就已经为将来的富贵荣华殚精竭虑,已经学会拜倒在权势的门下。


            点燃火焰--掐灭火焰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由想起了学校的劳动技术、科技课等。给小孩子普及科技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俺举双手赞成。可是咱这课越上越别扭,本来是让孩子们释放天性,发挥创造力,动手实践的好机会,可老师往那儿虎视眈眈一站,谁做的慢,谁做不好,谁丢了零件一通训斥,做不好的不会做了,会做的做不好了,不会做的吓哭了。这到底是点燃还是掐灭?是激发还是扼杀?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紧张地问“会不会迟到”,看着孩子们走进学校时略带惊恐的眼神,俺就想骂人,又不知该骂谁。中国的小孩子,看似幸福的一代,在家是6:1的小皇帝,众星捧月,说一不二,其实他们真可怜。



            中国现在的小学(也许一直如此)不是树立孩子们对正确事物的认同感,而是突出强调错误的概念。孩子们在学校里最怕的不是不做事,而是做错事。上课去小便,批评;上课喝水,批评;上课说话,罚站;上课不坐好,罚站。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会骂的。”



            本来孩子有了些萌芽的兴趣爱好,就因为怕做错,怕做不好,怕老师骂,生生缩了回去,中国的小学,真的成了扼杀兴趣的断头台吗?



            在有些地方,教育只剩下了灌输。


            老师很可怕--老师最爱我



            光顾古今对照,忘了中外类比了。就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说说中美学校的差别吧。在美国的时候,俺问孩子们“老师最喜欢班里的谁”,俩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后来和别的家长交流,此乃普遍现象。人家老师有一套吧,就跟台上的演员往那一站,台下的人都觉的是瞅自己;又象左右逢源的交际花,众男士都以为是给自己送秋波捏。孩子们拿着老师送的秋天的波菜喜不自禁,上学的劲头一蹦高,每天都乐呵呵的,顺带把俺的哀愁也扫光了。



            回到国内可惨了,别说孩子了,反正俺每回进学校,看着身边经过的一个个表情严肃、声音严厉的老师,腿肚子都有点跺嗦。咱的老师声音宏亮,穿透力强,目光犀利,杀伤力强,强强连手,孩子们在学校个个象温顺的小绵羊。一回家可就疯了,被压抑的个性全回家释放了,拿俺当出气桶,拿俺的家具当靶子,让俺更是愁上加愁。

            毁人不倦

            或许我们小学教育孜孜以求的毁人不倦的源泉,在某些人根深蒂固的心灵深处。这不,刚接到学校通知:


            为了强健学生体魄,抵抗流行病,结合上级部门号召每位学生每天坚持1000米(小学)长跑的精神。我校将于X月X日开始开展2009-2010主题为“人人参与,奔向世博。体育,让身体更健康”的冬季晨间长跑活动。Bla-bla-bla-bla...

            跑步俺不反对,可长跑和世博有啥关系,NND,难道要比赛从学校跑去世博园,先练练?

            可怜的孩子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25万就没必要回去了,除非在这里实在混不下去了
      • 如果一至这个水平,当然没有必要回去。我是觉得后面会有发展,3-5年之后,至少不比在加拿大收入差。
      • 这个工资不高,我的一些同学,在上海北京的收入都在30万以上了。建议还是不要回去,拖家带口的,为了这个工资这么大的动作不值得。
    • 国内生活,除了租房养车,吃穿每月1000,孩子幼儿园每月2000。
      • 哥们你三口人吃穿1000也太夸张了吧,赶上国内低保水平了。无意冒犯啊,只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