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大蒜篇(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六,大蒜栽培技术简介

(1)播种时期

秋播大蒜,幼苗有较长的生长期。与春播大蒜相比,蒜头和蒜苔产量都较高。适宜秋播的播种日均温度为20~22℃。越冬前幼苗长出3叶以上,一般5~6片真叶为宜。一般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播不可过早,否则植株易衰老,蒜头开始肥大后不久,植株枯黄,产量下降;亦不可过迟,否则蒜苗生长期短,影响蒜头产量。春播则应尽量提早,只要土壤表层解冻,即可操作。

(2)土壤

a. 土壤选择

大蒜适宜种植的土壤是有机质含量富足、肥沃而质地疏松的沙质壤土。沙土保肥保水力弱,生产的蒜头小,但辣味强。粘重土壤生长的蒜头小而成尖型。由于大蒜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格,既怕土壤干旱又怕水涝渍害,因此,选择的地块要具备灌溉排水条件。

b. 连作问题

大蒜忌连作,也忌与其他葱属植物重茬。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易烂根,引起植株生长势衰弱,易患病害。大蒜的施肥量大,吸肥量少,土壤残留肥较多,而且根系分泌有杀菌素,可以防止后作的各种病害,是后作的良好前茬。

(3)精细整地

俗话说:“九耖萝卜,十耖蒜”。要求精细整地,深耕细耙。“土壤不深翻,蒜须无处钻”-形象地说明了深耕的重要性。在整地作畦时,地表面一定要土细平整,不宜有大土块和坑洼之处。整地应达到“早、平、松、碎、净、墒”的要求。早,就是早腾茬、早耕翻、早晒垡;平,就是地面平整;松、碎,就是土壤疏松细碎无坷垃;净,就是土中无作物根茬、废旧地膜等;墒,就是底墒足,必须在耕地前3~5天浇足底墒水。达到以上要求是种好大蒜的基础。整地时施足优质有机肥,如腐熟堆厩肥、猪牛粪及垃圾等均可,并配施20~30kg磷、钾肥后,及时翻耕,耙平作畦,畦宽1.5~2m,畦长以能均匀灌水为度。



(4)种蒜选择与处理

a. 种蒜选择

包括收获时选留纯种,播前掰瓣时,选留大瓣种。要求蒜头圆整、蒜瓣肥大、色泽洁白,顶芽肥壮,无病斑,无伤口。要剔除差的蒜头。

b. 种蒜处理

为了打破大蒜种子的休眠期,使它能及时发芽。在播种前,对种瓣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有条件,可在选种时剥皮去踵,促进萌芽,发根。此外,用尿水浸泡种蒜1~2天沥干水分播种或用清水浸湿种蒜皮后放3~4天播种,或用500倍多菌灵浸种12~16小时再播种,可提高出苗率,出苗整齐。

(5)播种

a. 密度与用量

密度过小,虽然单株发展较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密度可提高产量,但蒜头会减少,商品质量下降。因而合理适宜的密度不仅以产量高低为依据,还应考虑蒜头质量,经济效益等因素。根据经验,一般认为采用行距17~20cm,株距10~14cm,667m2栽2.5~3.5万株较为适宜,每667平方米用种量 100~150kg。在此范围内,具体栽植时掌握的密度应以种瓣大小为标准,大瓣种可稀些,小瓣种可密些。

垄作时密度可稍小,一般可根据蒜瓣大小每667m2栽2~3万株。播种时浇透底水,播后盖一层薄草,以保持土壤湿润。

b. 播种方法

大蒜的播种方法有高垄和平畦两种。一般采用平畦,在整好的畦面上,按一定的行距平地开沟,沟要求直而不弯,南北方向,利于通风透光。开沟方法,先从畦的一端开第1条沟,按一定株距,靠沟的一侧依次排入。排蒜时,将蒜瓣插入土中,微露尖端,不宜过深,排完后再按行距开第二条沟,用第二条沟的土壤覆盖第1条沟,以后依样逐次进行。沟的深度以3~5cm为宜,不能过深或过浅。播后要保持土壤湿润,经7~10天可以出苗。

(6)田间管理

大蒜第一次追肥一般在2~3叶期,前期追肥催苗,要勤施淡施,避免叶尖发黄,一般出苗后追肥2~3次,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000~1500千克左右。越冬前,2月下旬开春后以及大蒜鳞茎膨大期都应追肥,在追肥的同时,应中耕、除草,冬前要深锄2~3次,开春后应浅锄,植株生长旺盛时期要重施追肥,除施粪尿外,增加过磷酸钙。水分管理以保持田间湿润为宜,不能过干或过湿。中耕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呼吸,提高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所以要注意保持土面的疏松。



七,主要病虫害

1)紫斑病

阴湿多雨,积水,肥少,生长衰弱地块易发病。又称黑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蒜苔,在贮运期间则危害鳞茎。发病多从叶尖或花苔中部开始,初为白色少病斑,稍凹陷,中央微紫色,扩大后为椭圆形至纺缍形、黄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常形成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运期间鳞茎受害,常从鳞茎颈部开始变软腐烂,呈深黄色或红色。

2)叶枯病

健康植株不易得此病,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病原菌为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于土壤中越冬,主要发生于叶及花梗上。叶片发病多由叶尖开始扩展蔓延,病斑初期为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状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渐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如花梗受害,容易从病部折断、最后在病部散生出许多黑色小点粒,造成大蒜不易抽苔。

3)干腐病

病原为真菌,以菌丝及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从伤口侵入植株体内,发展适温为28~32℃,因而在高温高湿下发病严重,贮运期间温度高于28℃时易腐烂,低于8℃发病轻。发病时叶尖枯黄,根部腐烂,切开鳞茎基部,可见病斑由内向上蔓延,病部呈半水浸状腐烂,发展较慢。贮运期发病多从根部开始,蔓延至鳞茎基部,使蒜瓣变黄褐色干枯,病部可产生橙红色霉层。

4)灰霉病

多发生于植株生长后期,先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病斑初呈水浸状,继而变白色至浅灰褐色,并由尖向里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梭形椭圆形。后期病斑愈合成长条形灰白色大斑。病斑两面均生稀疏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由老叶逐渐向叶鞘及上部叶蔓延直到整株叶上,并造成叶鞘甚至地下鳞茎腐烂组织崩溃,后干枯成灰白色,易拔起,病部可见灰霉及菌核。本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葱鳞葡萄孢菌。该病菌可于田间杂草及病残体上越冬。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地块易发病。此外,偏施氮肥,植株徒长也极易引发病害。



5)病毒病

亦称花叶病,发病植株叶片呈现浓绿与浅黄色不规则条纹或斑点,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萎缩或扭曲。由大蒜花叶病毒(GMV)侵染引起,鳞茎普遍带毒,通过蚜虫传播。被病毒侵染的鳞茎,当年不呈现任何带毒症状,只在后代的种苗或植株上呈现症状。



6)害虫:主要有葱蝇(葱蛆、蒜蛆)和葱蓟马,请参见连长蔬菜害虫帖,不再重复。



八,采收蒜苔蒜头



1)采蒜苔

什么时候收蒜苔好?当蒜苔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较好。采苔早了,采的不多且易折断。采苔晚了,蒜苔组织老化,纤维增多不好吃。而且养分消耗过多会影响蒜头生长。

采蒜苔最好在晴天中午或午后进行(因为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苔,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苔和叶片韧性差易折断),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苔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

如果以采收蒜苔为主,例如二水早,叶鞘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苔量高品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易散瓣。如果以收获蒜头为主,例如徐州白蒜,采苔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采苔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苔。此法蒜苔产量低,假茎受损轻,植株仍呈直立状态,有利于蒜头膨大生长。

2)收蒜头

一般采蒜苔后约20天左右,大蒜的叶片已变为灰绿色,底叶枯黄脱落,假茎松软充分膨大后,就应及时收获蒜头了。收早了,蒜头嫩而水分多。但组织不充实,贮藏后易干瘪;收晚了,蒜头蒜皮变色,收获时也容易散瓣。

收获应在前一天喷水,使土壤湿润松软,然后用手提拉假茎,拔起蒜头,若土壤干硬,应用镢、锨等工具挖松蒜头根际泥土再拔。收获蒜头时宜应轻拔轻放,不磕不碰。

收获起出的大蒜捆扎好后,运至晒场排好,后一排的蒜叶搭至前排蒜头上,“晒秧不晒头”。晾晒时要进行翻动,2~3天后茎叶失绿柔软时方可偏瓣,然后继续晾晒,待外皮干燥时即可贮藏。晾晒过程中要防雨淋,注意防潮防热,以免蒜皮变黑。



九,关于蒜黄

蒜黄可无土栽培,在室内也不受季节限制,技术简单。和韭黄的道理一样,需无光条件。蒜黄因有鳞茎贮有养分,如能调控好温度,比韭黄更易栽培。

  1) 选种。选择早,中熟品种较好。鳞茎要个大饱满。

  2) 场地及容器。选择遮光较好的房间。如在地下室注意要有通风。容器一般用花盆或木板制成的育苗箱等等,盆底或箱底要平整,有排水孔和通气孔。

  3) 播种。先剔除变色或不好的蒜瓣,用清水浸泡蒜种12小时,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即可播种。播种前将苗箱洗净,箱底铺一层报纸后再撒上薄薄的一层洁净河砂做栽培基质。将浸好的蒜头紧密地排在箱内砂面上,随后喷水,一般每平方米木箱播干蒜头15公斤左右。播种完后箱面上铺盖草帘,保持栽培室内黑暗即可。

  4) 管理和收割。栽培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每天喷水2~3次,经常通风。出苗后温度降至18~22℃。采收前4~5天,室温保持在10~15℃为宜。当蒜黄苗长到30~40厘米时即可收割。第一次收割后及时喷水保湿保温管理,一般15~20天后可再次收割。通常从播种至第一次采收约需20~25天。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Modif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