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乐坛耕耘五十年——音乐家王燕樵老师的故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四十年前,在中国大陆诞生了一部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是一部凝结着众多老一辈艺术家心血,承载几代中国人深切情感的经典之作。著名华人作曲家,指挥家王燕樵老师,就是当年该剧的五位作曲者之一。

2月末的一个晚上,雪后峭寒,我访问了从北京归来的王燕樵老师,他刚刚在中央音乐学院五十五周年院庆活动主持了一场“知名校友钢琴合奏音乐会”。那是一场体现当代中国钢琴艺术最高水平的钢琴盛宴,参加演出者包括著名钢琴家周广仁,郭志鸿,陈比钢,李淇芳,鲍蕙荞,石叔诚,刘诗昆和吴迎,卞萌等。王老师改编并指挥的美国作曲家永格什温的歌剧音乐《波吉与贝丝》,由十二位钢琴教授合奏,成为全场音乐会的高潮。

在加拿大华人音乐界,王燕樵的名字广为传扬,因为他在音乐艺术领域成就斐然独树一枝,然而他自己总是刻意低调,不事张扬。但每当谈及一些中外音乐作品,无论年代多么久远,王老师都能娓娓道来,滔滔不绝。他记忆力非凡,思路清晰,论述准确,见解独到,你丝毫不会联想到他的年龄,更不会想到,他的一生曾经历过那么多的劫难和曲折。

一.音乐少年 才华出众

王老师自幼喜欢音乐,少年时代就显露出独特的音乐天赋。1951年,当他刚刚十四岁时,曾代表中国少年儿童出访东欧,参加保加利亚国际少年夏令营,指挥八个国家少年儿童组成的大型合唱团,显示出优秀的指挥才能。1952年王老师初中毕业于北京第四中学。

1952年,王老师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管弦乐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从此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王老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江定仙教授。他天资聪颖,成绩优越,一年连跳四级。第二年1957年正式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作曲家吴祖强等著名教授。正当他在音乐金色殿堂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沿着着理想的大道迅跑时,一场政治灾难却向他袭来。。。。

二.因言获罪,落难新疆

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全国几亿人正在为那个缥缈的理想奋战。在学校组织的乡下调查中,敏感的王老师发现,那个所谓的“亩产万斤粮”是一个无聊的谎言,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实事求是地对此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我们伟大的国家要开这样的玩笑?可是在那个年代“皇帝的新衣”是不容质疑的,真诚和善良也会招来横祸。学校以荒唐的政治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将这位音乐高材生逐出京城,赶到新疆去。

1960年是中华历史上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二十三岁的王老师来到新疆音乐学院教书。遥远的塞外也不是“世外桃源”,那里的极左势力依然炮制种种政治罪名继续迫害王老师。有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政治上的重压,并没有迫使王老师放弃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拮据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他背着一架手风琴深入乡间牧区,走访民间艺人,采集整理民歌。连绵的天山无边的草原风光淘冶了王老师独特的艺术风格,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给他增添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艰苦的西域,成就了这位优秀音乐家。

1963年,中国的政治环境一度宽松,文化界重新评估前几年的错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些知名教授,如姚锦新,萧淑娴等提出:王老师对“亩产万斤粮”的疑问不能算作“反动言论”,学院对他的处理是错误的。因此,王老师得以从新疆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中断了的学业。

虽然回到了音乐学院,他却没有北京户口。那个年月,如果没有上级部门批准,从边远地区迁户口进京是很麻烦的,况且还有“政治问题”依然纠缠着。没有户口就没有粮食计划,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老试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不得东借西凑度日。最后,在一些热心老师的协助下,音乐学院将他按新生招收入学才将这个问题蒙混过去。

三.《红》剧创作,初显身手

1964年2月,中央歌剧舞剧院根据周总理“音乐事业民族化”的建议,欲创作一部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向建国十五周年献礼。当时作曲者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年轻教师吴祖强。为充实音乐写作,王老师被召入创作组。在组里属他年轻,还是个尚未毕业的学生,其他几位都是作曲系的教师,足见王老师的实力。从此,他的音乐生涯开始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红》剧的创作过程极不平静。原剧组的编创人员凭着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不计名份,不图报酬,谱写了一曲集体协作的凯歌。他们呕心沥血披星戴月,以极短的时间高品味,高质量地创作出了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第一部芭蕾舞剧,并在1964年10月为国家领导人演出,获得一致赞扬。

然而,飞扬跋扈的江青插手了《红》剧的改编,一切就变得异常艰难起来。她强调舞蹈优先,作曲要服从舞蹈需要。而且完全不理会作曲的原则和规律,东砍西砍,将舞剧音乐搞得苍白和单调。有一次,心直口快的王老师对主旋律的安排发表意见,他说:“这么大一部作品,主题只剩三个,有两个还很象,怎么创作?” 这话惹来了更大的麻烦,他被再度扣上政治帽子。只是因为剧组的需要,才免去了被送农场改造的命运。

谈到剧中具体音乐的写作,王老师极力掩饰个人的作用。实际上,除了《红》剧中第二场—“清华参军”整场音乐是他的创作之外,其他场景中的一些重要段落也出自他的笔下。熟悉该剧音乐的人们都知道,“娘子军操练舞”,“五寸刀舞” 等一些曲目,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该剧音乐中最成功的一批代表作品。尤其是第一场雨后琼花在森林中独舞的那段催人泪下的小提琴独奏,凄凉而又悲愤,忧伤且充满了激情,深刻地刻画出这位饱经辛酸的女奴欲挣脱锁链,渴望自由的心情。《红》剧中的许多优秀曲目四十年来广为流传,久盛不衰,成为几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王老师等老一辈艺术家以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努力,为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成为二十世纪最受华人喜爱的艺术经典和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丰碑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老师在《中央电视台》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说:参与《红》剧的音乐创作是个人音乐生涯中的一个契机,那次创作使自己得到充实并超越了自我。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个作曲家。

四.艺术春天,再展宏图

经历了许多曲折和磨难之后,1967年王老师进入了人才荟萃的中央乐团创作组,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得到进一步展现。著名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那个时期王老师同吴祖强、刘德海于 1973年创作的重要作品。1977年中央乐团首演这部曲子,刘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1978年著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二访华,曾指挥中央乐团再次演奏这部曲子。

在文艺舞台上,人们只注意到台上演员的咄咄风采,却忽略了为了艺术作出默默贡献的作曲者们。他们的身影往往被前台的掌声和鲜花所淹没,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王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幕后英雄。

王老师曾为多部电影作曲,电影《红色背篓》就是他在1965年的作品。“四人帮”倒台之后,中国电影进入了艺术的春天,王老师在那个时期担任了《大河奔流》,《婚礼》,《春雨箫箫》,《怒吼吧,黄河》等多部电影的音乐创作。其中,电影《婚礼》中的插曲“永远和你在一道”,由著名歌手朱逢博演唱后红遍大江南北,被评为八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十五首歌曲之一,几代人广为传唱,近年又被列入中国电影百年歌曲精粹。

五.力推民乐,成果丰硕

1980年,王老师赴日本研究音乐,被聘请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教授级研究员并兼任东京“国际音乐学院”教授和副院长。1991年王老师移民加拿大,主要从事音乐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曾担任过多伦多文艺季华人合唱团,多伦多枫叶儿童合唱团,底特律律音合唱团的音乐指导和指挥。这些合唱团活跃在安省和加拿大各地上,先后获得加拿大“基瓦尼斯音乐节”的一等奖。他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许多已经走上了专业艺术之路。其中王老师的儿子王犁先生,经他启蒙和悉心指导,已经成为北美冉冉升起的一颗青年钢琴明星,曾获巴西圣保罗自由艺术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爱尔兰都柏林国际钢琴大赛亚军和加拿大首届肖邦钢琴大赛冠军,并经常在北美和欧亚各地举办专题音乐会。这是王老师的骄傲,也是我们华人的荣耀。

王老师说:尽管自己早年接受的是西洋音乐教育,可他更喜欢祖国的民族音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他得到无穷无尽的音乐素养。无论当年受到了多少不公正的误解和冲击,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从没有减弱过。王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即使当年他在新疆的艰苦日子里,也没有停下过采集整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努力。从中国到日本再到加拿大,王老师更是从一位音乐教授,成为中华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热情推动者和实践者。

早在1986年,王老师就将《多斯黑尼姆》等多首新疆维吾尔民歌改编为合唱曲,由日本女子大学生合唱团在东京会馆演出,得到广泛赞誉。1990年他改编的二胡协奏曲《百鸟朝凤》和2001年根据新疆民歌创作的二胡,钢琴和大提琴合奏的室内乐《阿图什的早晨》,由著名二胡演奏家许可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的多个城市演出,深受欢迎。在多伦多,人们也可以听到他指挥的合唱团演唱《牡丹汗》,《阿拉木罕》,《情人》,《牧歌》等许多中国民歌。

六.赤子之心,志在千里

应大陆音乐界邀请,去年王老师回到了大陆,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和新疆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并应邀到武汉音乐学院等地讲学和演出。在新疆乌鲁木齐那个当年留下他深沉足迹的地方,王老师重新挥舞手臂,培训和指挥了自治区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民族合唱团”。他说自己是去“还债”的,因为那块土地的民族音乐给了他太多太多,所以他要为它做点什么。同时,他又是去采风的,进一步研究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调式,考察丝绸之路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经在乐坛辛勤耕耘了五十余载的王燕樵老师依然壮心不已。据悉,除了继续在加拿大和大陆从事音乐教学,指挥和创作之外,他正在汇集自己几十年来潜心音乐研究和创作的成果与经验,撰写论述有关中国民族音乐音调的文章。他还在为少年儿童编写一套完整的音乐系列教材,为培育一代音乐新人继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03/15/2006 第三稿

《加中时报》03/18 B2版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Modify
Report